2024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快乐写文

在泉城有座山,内藏几万尊佛像

2024-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闰二月

在济南泉城,有座藏有几万尊佛像的山,叫千佛山。

由酒店乘K202公交车,在千佛山站点下车。向南走了大约几百米,就来到千佛山牌坊入口处。

看到千佛山的入口牌坊,记忆中仿佛还有丁点印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记得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大约是国庆节期间,与老公来济南,在山师上学的弟弟带领我们一起去爬千佛山。

脑海中还留有印象的是有一个寺院及千佛山山顶的情况。当时在山顶有专职拍照的师傅,所以在那里我们三人有留照片。以后的岁月里不时拿出照片来欣赏,山顶那个景点还非常有印象。

省城经常来,诸如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这样的著名景点,游览的次数非常有限。大明湖、趵突泉也只去过两三次。是陪父母、陪朋友一起游玩。好像来省城的这些著名景点游览还不如去外省、去外地的兴致高。

这种感觉犹如读书。如书是借的,因有借必有还,书读起来就比较及时,时间安排也比较紧张,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完。如书是买的,就可能产生一种想法,书反正是自己的,早读晚读无所谓,最终结果有可能是束之高阁,多年都没有涉猎。

省城的这些著名景点,总是感觉距家近,又经常来,想游览有的是时间,不紧亦不慌,所以如同我样,三十多年,对诸如千佛山这样的著名景点竟然没有再次登山,说起来还真是有些遗憾。

今天,时隔三十多年,故地重游,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感受。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南部,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素有“佛教历史名山,虞舜文化圣地”之称。古时称历山,相传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的农田,故又称舜山或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因佛教盛行,依山势镌刻数千尊佛像,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

进山的开始路段非常宽阔,呈折叠形的石级路。石级与石板路交替铺设,走在上面并不觉累,如走平路差别并不是很大。

道路两边,古树参天。浓密旺盛的枝叶几乎手抄到了手。尽管艳阳高照,烈日炎炎,可满地的树荫,让人走在山道上一点也不觉热,反而吹着小风感到非常得凉爽。

走不多远就是三清观。里面设有王母殿,财神殿,福寿宫等。尽管每座殿前都有“非宗教场所,禁止捐功德钱”的温馨提示,可仍有一些零散人民币堆落在神象前面。而且很多游人在殿外的地面上,不间断地在磕头祷告。

最辣眼的要数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支十几个年轻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每一座殿面前,非常虔诚地磕头再磕头,场面堪比农村大年初一的团拜年。而且每人脸上都表现出非常沉重、非常严肃的表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带这么多人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继续上走,发现多尊盘坐,名如伐那婆斯等的不同佛像,旁有佛像介绍,因为佛语,不很明白。

最上面的一尊硕大卧佛,惊呆了我。这尊佛像是佛祖释迦摩尼的侧身卧像,长十米,重五十吨。头东面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护大衣,头上有肉脊罗发,双眼微睁,胸前刻有寓意祥瑞的万音卍字。站在他的正前方,发现佛祖正慈祥地目视着你,非常的慈眉善目。

顺石级而上,走过相传唐代秦琼曾拴马的古槐树,不远处就是始建于唐代的兴国禅寺,曾名千佛山寺。

兴国禅寺山门起于陡崖之上,寺门两旁刻有“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今生佛号换回苦海梦迷人” 的对联,这是一幅是对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的劝世联,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进入寺内,正中巍然屹立着大雄宝殿,雄伟肃穆。里面供奉着释迦摩尼金身像,旁殿设有观音殿,玉佛殿等。寺内免费向游人赠送香火,每人限取三枝,使得寺内香火非常旺盛。很多游客持香拜佛,念念有词,非常虔诚。

寺周的崖壁上还有千佛崖,龙泉洞等非常壮观的佛像石刻。至使很多游客在此留恋忘返,驻足观看。

距兴国禅寺不到二十米,相互对峙、珠联璧合的是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历山院。内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等。该院是为记念远古的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为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光大舜文化而设立的祠院。

鲁班作为土木工匠的始祖,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三圣殿内是尧、舜、禹的坐像。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圣王,不仅因为他们的个人品德和才能,还因为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登上千佛山山顶,泉城城貌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远处山峰蜿蜒逶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蓝天碧水,白云缭绕,一幅雄伟壮丽之景象。

游客纷纷站在山顶的护栏杆前,打卡拍照,都想把这一览泉城美丽之景观带回留作纪念。

因下山是索道返回,致于千佛山东路号称江北第一大金光闪闪的大肚贴金弥勒佛以及在千佛山北麓的中国四大石窟于一体的万佛洞,都没有去游览。只是在由山顶下山及坐缆车的途中远远地目睹了大肚贴金弥勒佛的尊容,非常气派。

千佛山是一座以虞舜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为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唯一一处佛教文化与帝王文化双元共生的名山。

它不只历史文化气息浓郁,自然环境景观也可圈可点。有佛山赏菊、历山揽胜、唐槐怀古、南麓丹霞、慈云探幽等众多自然景源。

整个千佛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如一幅巨大屏障横跨在泉城南大门。清朝著名文学家刘鄂曾在《老残游记》中描绘:“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作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来比喻千佛山的雄伟壮观。

历时三个小时,走走歇歇,观观看看,即学到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也感受到这座泰山余脉的无穷魅力。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