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日更过期废柴·美文集随笔

大同、应县四日游散记

2025-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邹永志
大同古城

大同是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等。

应县县城北部有屹立千年的木塔,它和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虽然不属大同管辖(属朔州市),但两地仅距七十公里,人们通常游了大同之后自然就到应县一游,大多数旅游公司也是推荐这样的旅游套餐。

趁着北京的外孙女她父母带她到云南游玩的机会(云南我去过),八月九至十二日我到大同、应县小游了几日。

            1

我是在北京北站坐的下午二点三十四分开往大同南的高铁,下午四点四十三分高铁准点到达了大同南站。

我在昌宁街的锦江之星酒店办完入住手续后,时间就快到下午六点了,跑到啥景点都不行了。

听说大同的古城很不错,那里大同特色的小吃比较多,我立马就搭公交车去了大同古城。有人就奇怪了,去古城十几公里打个车不更快吗?我有个习惯,每新到一个城市喜欢坐坐公交。这第一是在公交车上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在脑子里留下这个城市咋样子的大致印象;二是坐公交车不怕堵车,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二块钱就已经封顶了,再堵也只是这么多,如果打的遇上了堵车,那就急了,因为的士是计程与计时同步算钱。

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

我坐的18路公交车在古城的清远南门有一站。下车步行两百多米就到了这拱卫大同古城的高大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的旧城墙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有和阳门, 南有永泰门、西有 清远门、北有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网上资料)

我来到古城时,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夕阳余晖下,灰色的古城墙成了金碧辉煌的金墙。

我看到过不少的古城墙,第一次见到修得这么高大这么坚固的城墙,可想而之在大明时,这个边关重镇有多重要。有资料显示,明朝时大同城内驻扎的明军有八万七千多人。

登古城墙 华严寺 人挤人的仿古街

由于来得晚,华严寺已经不再接待游人了,我就没有进到里面去看,围绕这古老的寺庙,我差不多转了个圈,好大哦,这里面现存辽代建筑我一定找时间进去看。

我这个人学过收藏,一直对仿的东西兴趣不大。这仿古街上,虽然人很多,很热闹,但对我吸引力还是不够,有几个寺庙那里面肯定有不少的古建筑,但里面都进不去了。东逛西逛,逛了个把小时我就返回了,也怕18路公交车结束一天的运营,回酒店搭不到车了,还是舍不得钱打车呗。

我去过好多个古城,唯有平遥古城是原汁原味的,那县衙,那钱庄,那镖局,那整城的民居……,一个古代的县城整体的保存下来了,真是绝了!

九号,我的中午饭是在家里吃的。晚上六点多时,我花九块钱在古城里买了一个五香牛肉饼垫了垫底。八点多在酒店旁边的街上烧烤摊上,吃了五串面皮卷生菜烧烤和一份长沙臭豆腐,算是我正式的晚饭。

我这个人出门旅游,这睡的地方看得比较重,是因为睡眠不太好,在吃的上面还比较随便!

          2

八月十日,大同晴有阵雨,气温13——28。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上部 应县木塔内的释迦牟尼佛

在热点城市特别是旅游旺季搞点旅游,必须抓点紧,因为多一天就是几百块。

十号我起得早,七点就下楼吃早餐,八点多就赶到了去应县的大巴车乘车点。八点半就坐上了去应县的大巴车,车费只有十块钱,如果打车去的话,车费是二百块呀。

大巴车在大同市里兜兜转转接这接那,差不多上午九点才驶出大同城区。

去应县好像是一路向北,车子不是走的高速,车速不快但沿途的风景还不错。正在抽穗的玉米一块一片的被甩在了车后,偶尔还见有一块一块葱绿叶的高梁地,高梁这时间也抽穗了,但穗子还不是红的。金黄黄的向日葵还有人种植呀,一路上只见到几小块,但心里还是一阵阵的窃喜,这向日葵真是难得一见的。

大巴车不知道是走的省道还是国道,一路上车子还不少,加上有个别的路段还有些不好走,途中还经过了怀仁市区,七十公里的路程,车子跑了快两个小时。

我人从应县汽车站走出来,一看时间,哟,刚好上午十一点。

“大哥,要车么?”“几块钱?”“八块钱。”我不知道这木塔离汽车站到底有多远,我开口问几块是蒙的。八块钱坐上了黑的车,在车上我问司机:“这应县木塔有多少年了?”“一千年只差十年了,是辽代建的。”哎呀,这个差不多,因为我来时做过功课。我又问:“你们一个小县城为啥建那么高的木塔?”“因为,我们应县出美女,辽代的萧太后就是我们应县的。”哎呦,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后来一查真还有那么回事。萧太后有出生北京平谷与应县两种说法,她摄政时,把辽代带入了一个繁盛时代,花巨资在她家乡建大木塔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车站到景区真还不远,七八分时间就到了。

应县木塔是辽代木构建筑,始建于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67.31米)、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榫卯结构和斗拱技艺闻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上资料)。

一个小县城高耸一座千年木塔闻名天下,这是子孙的饭碗哦。我看过不少的古塔,没见过这纯木构建的,没见过里面有佛的,还有如此大的释迦牟尼佛。在不大的景区我兜兜转转还是花了近一个小时,当然,排队进入塔内看释迦牟尼佛花了二十多分钟,来应县看木塔的人还真多。

在景区,我被我们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还术所震撼,这木塔历经近千年屹立不倒,这中间有过二十多次的地震,这就是当时的高科技!

走出景区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哎,景区对面一家餐饮店的广告诱人得很,一张羊杂粉的照片可把我的口水都馋出来了,景区饭贵呀?心里还在这么想,这人呀身不由己的已经进到了餐厅。“老板,这羊杂粉多少钱一碗?”我问。“四十五元。”“来一碗。”不一会儿,一大海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粉就来了。十来分钟,一碗可口的羊杂粉就被我干掉了,味道真不错,难怪能在景区门口开店,是有真功夫哦!

          3

云冈石窟

在外旅游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跟团走,那是起得比鸡早。一个人也是紧自己,因为,新到一个城市一切都是新的,这里那里都想去看看,况且到了旅游景点多的城市。

十号下午从应县回到大同,时间才下午三点,我就打车去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一窟 第十窟的释迦牟尼佛 第十二窟的释迦牟尼 第十二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网上资料)

通往四十五窟

我打车到云冈石窟时,已经下午四点多,这时候云冈石窟的天空乌云密布,看似要下大雨了,我赶快进景区往景区内的一个寺庙方向走,刚进寺庙大雨就倾盆而至。

在寺庙躲雨十多分钟,雨变小了,我赶紧打伞往石窟方向走。

这时候景区的游人还很多,有些洞窟前还排着长队,从第一窟看到第十二窟,就已经到了下午六点多了,一看景区还有几千人,我估计,这其中应该有十分之一的人不是自驾游的,这回市区公交车肯定是个问题,还有余下的三十多个洞窟我就没有看。大概都会差不多的吧,不过,到了十窟、十二窟的像更好些,佛多色彩更丰富些。管他的,云冈石窟反正我到了,比较一些纯打个卡拍个照的看得仔细多了!

来时打的车的师傅告诉我,回去可以坐3路公交车回市区。哎呀,3路公交车我是挤上了,十七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我是站了一个多小时,这人的腰都站疼了,你说这回程的车有好多,路上有多堵哦!

          4

八月十一日,星期一,大同有雾,气温13——31。

十一号是我来大同的第三日,我的游玩计划是去浑源县那里的悬空寺。

从问多个人那里才知道去悬空寺有长途车901坐,再七问八问才知道了在那里能坐上这901。

上午九点多钟,我终于在魏都大道振兴路口坐上了901,一问车费才十五块,我问过,打车去一个来回是350块,这一下省了好多钱。

去大同市浑源的路不如去应县那么好走,丘陵地带路窄还东弯西弯的,好在沿途有绿树有高粱有玉米,这许许多多或嫩绿或浓绿色不断的饱了这眼福。我一个学农的,在县里搞了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坐在高铁上、汽车上就喜欢看这路过的地方田地种了些啥。在去浑源的路我还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粟了,这就是小米,禾本科作物。山西是粟的主产区,有个县产的黄金小米还很有名。粟,小时候,我们队里的地里种过,它虽然是禾本类的,但不能像水稻一样种在水田里。这时候我还想起了开国领袖“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两句诗词,这菽就是粟呀。

去浑源的车路过悬空寺游客服务中心附近,司机找一处离游客中心近的地方停下让我下车,还交待我去悬空寺只能坐游客中心的车,这个老师傅可真好!

我下车已经中午十二点了,在这个三岔路口一问,这里离悬空寺游客服务中心还有两里多路。这时见这里有个小饭店,可能是专供开车的、修车的、做小生意的。小饭店是简易房,里面简单得可以,五六张桌子摆得歪歪斜斜的,地面铺的砖还不是那么平整,不过有空调。里面有几个人在吃饭,已经坐了两小桌,一个不长的柜台上摆了一大铝盆菜,旁边有一小盆泡菜。“吃饭的?”我刚进来站一分来钟,一个大姐出来问我。我说,是的,有什么菜?“烩菜,他们都吃这个,好吃。”大姐还往柜台上的大盆一指。我仔细一看,这面糊糊的东西,有豆腐有土豆有茄子,有豆角,当然还有酱油啥的,我一看就没什么味口。“有炒菜没?”“有。”我点了一个辣椒炒肉,一碟子泡菜,一瓶啤酒,一碗米饭。辣椒炒肉就是一个甜青椒切了炒了几片带皮的肥肉,泡菜是泡的圆包菜,米饭煮得很烂,这一餐三十六,大姐爽快的只收三十五。这个中餐,不算便宜,味道也不敢恭维。

悬空寺游客中心 乘摆渡车人挤人

悬空寺游客服务中心可能最近年把新建的,周边一无商铺二无民居,来这里的游客基本上都是自驾游和旅游大巴拉来的,像我这样散走来的人极少,走了几百米不见人影,我还产生了疑问,拿去手机一导航,还有一千多米,地方是真的确定了,我才继续走,还好天气不太热,大太阳下气温也不在30度之上。

在游客中心花20块买了来回摆渡车车票,排队半小时后终于上了摆渡去悬空寺景区的车。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其中悬空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悬空寺景区及周边地带拥有恒山山岳崇拜、北岳神祭祀文化、民俗信仰社会活动与崇拜、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等非遗,如民间传说故事——悬空寺悬空之谜等。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网上资料)

看个啥呀,登临悬空寺的票早就卖完了(限制登临,保护文物),就看到了崖礕上的一幅画。

悬空寺是挂在悬崖上的,是用几根木头撑起来的,这早已经听说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了悬空寺的下面,用肉眼看见了,还拍照为证,这下踏实了!

华严寺大雄宝殿(辽代建筑) 华严寺大雄宝殿的后面 辽代建筑

十一日下午由悬空寺返回的901路过大同古城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抓得紧巴得蛮的我,赶快叫司机停车,这次我要去华严寺里面看了看。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华严寺亦名大华严寺,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址坐西朝东,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清宁八年(1062)重建,是年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皇室宗庙性质。保大二年(1122)寺因兵火受损。大雄宝殿于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元至大年间(1308-1311)补葺,明成化、万历年间(1465-1620)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清代屡有修葺。(网上资料)

偌大的辽代寺院,九号那天傍晚没到里面看,十一号接近傍晚终于了了心愿!

大同市街景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剧院 大同市美术馆 大同市图书馆 覣国司马墓出土的陶兵俑 陶马俑 兵俑穿的是胡服

十二日,大同小雨,气温13——28。

十二日下午我就要返回北京了,上午就去了大同市博物馆,一天一天近两万步的走这人也走不动了。

大同,山西的副中心城市建设得很不错,马路宽阔、街道整洁而且绿化好,中心城区高楼大厦林立有都市的味道!博物馆藏品多,特别是从多维度展示了百年魏都的辉煌,这个展示组织得不错!

(2025年8月13日晚于正定古城维也纳酒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