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戏》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笑意盈眸

又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每次看每次理解都不一样:

1.游戏是现实的虚拟映像,孩子乃至大人也会在游戏和朋友圈里打造自己的数字化形象。也可以叫数字孪生体。

2.游戏的社交性是根据标签来判断联系,同门、同公会、同帮派、同兴趣或者同城,不同的标签强加了许多弱联系。这不仅在游戏,而是整个互联网的社交规则,从Facebook 微博到抖音、陌陌,互联网算法就是从用户主动或被动的隐私信息中挖掘出这样的标签然后建立用户之间、用户和商品之间的弱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动的增加,游戏中的弱联系会变成强联系,如果孩子可以在这种强联系中获得满足,那么这种感觉已经接近“成功的幸福”。最新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是在强联系中得到认同,所以一方面有几千几万粉丝未必幸福,一方面“中年男人的成功就是比隔壁老王多赚一千块”,

所以珍惜眼前人和被眼前人珍惜才是莫大的幸福。

3.游戏的奖励机制是即时的,有层次的,这会慢慢提高用户的刺激阈值,这也是模拟人生的一部分。用游戏机制来奖励孩子也是可以参考的。从低智到强思维游戏,从简单的动作到奥义连招,从玩游戏到设计游戏,正确认识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也是可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