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好书日更挑战集锦文章精选

《瓦尔登湖:梭罗的真与美》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139人  云为裳1

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忙碌,忙碌着不可知的未来。

我们的价值观总是追随世人的观念,忙着挣钱,忙着结婚,忙着死亡。

是的,忙着死亡。

很少有人问,真实的生命应该是什么样子。

记得电影《无问东西》中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真实。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而亨利·大卫·梭罗,他的平和与喜悦,应该是真实生命的展现吧。

梭罗,1817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他的父亲制造铅笔,有一段时间梭罗也研究这项技艺,他决心制造出一款比现行通用的铅笔更好的铅笔,而且他做到了,并且取得了专利证书。

朋友们都祝贺他获得了一个致富的途径。可是他宣布放弃这项技艺,原因是: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比使用仪器还准确;他能够在一大把铅笔中随手一抓,每次均是一打;他能自己建造房屋,能自己种植粮食;他自己记录所得,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真实的生命观。

他一生独立,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认为人如果没有了对外在物质的多余欲望,精神就可以过得更加自在。

他的导师兼好朋友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这样评论梭罗:我们都记得亨利.梭罗是位天才,性格突出,是我们农夫眼中最有技艺的测量师,而且确实比他们更熟悉森林、草地和树木,但更为熟悉的是本国一位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而且我深信,他的声誉还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一半。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

他毕业于哈佛,品学兼优;他曾经远离人世,在瓦尔登湖隐居两年之久。

他在瓦尔登湖,用借来的斧子伐木,盖房,种粮食,他准确计算自己盖房搭屋的支出,自己吃穿用等耗费的支出,从而得出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质需求。他不断思索生命的意义,他曾经问一个人徒步旅行与坐车旅行哪个更有意义,结论是徒步旅行,因为徒步旅行,可以观看,可以聆听,可以放松身心,而坐车旅行,首先要赚取足够的车费,然后才会开始旅行,而这段时间的身心是不自由的。

梭罗的内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可以长时间的坐在瓦尔登湖边,沉思,静默,与大自然一起,谛听天籁。

摒弃外物的打扰,静听自然的声响,这种自由的生活,我们却是越长大越不敢拥有。我们怕没有存在感,我们怕被人冷落,我们不断地制造存在,以获取世俗的成功,从而获取更多的世俗奖励。

很少有人去关注真实,因为我们都忙,忙着学习,忙着创业,忙着享受生活,忙着实现自我的价值,甚至忙着去死。

在整个《瓦尔登湖》一书中,记录了梭罗在隐居时期的所思所得,大自然给他打开了自由的大门,指引他的心灵沐浴在神的一滴里,出世,沉寂,升华,从而成就最真实的自我。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也许只能做一件事。

梭罗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决定做一根手杖。他认为,凡是完美的作品,时间是不存在的。于是他下决心抛弃其他一切事物,只为做好这一根手杖。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他坚定又高度虔诚,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他,死去了,而他却保持着青春,当手杖完成时,它忽然辉煌无比,成为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追求完美,是梭罗的毕生心愿。精神的圣洁应该是在人类的孩童时期,那个时候的真实,是一种难得的纯美洁净,而梭罗难得的在成年之后还保留了这份精神的洁净。

我们中国古代的管子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可是,在现世的繁华里,仓廪已实,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知礼节,甚至还有着太多令人厌恶的品质。如果他们评论梭罗,应该还是会讥笑嘲讽梭罗的所谓无能吧。

美是什么?美的趣味又是什么?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

能自由地欣赏地平线,这是我们的精神梦想,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吧。

其实,退隐山林,与世无争,并不是我们倡导的主流思想,但是,总得心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湖,一座山,一片树林,然后,在繁华之后,深夜独坐,在只有自我的夜里独行,欣赏一下自然的心灵美景。然后,练就自我的高雅与脱尘超俗的气质。就像中国文学大师张爱玲在“梭罗的生平和著作"一文中这样评价梭罗:“就好像我们中国古时的文人画家一样,梭罗并不是一个以工笔见胜的画匠,可是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

意大利皮兰德娄说过“每个人都演着一个自己选择的角色,或者别人为他指定的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色”,梭罗选取了寂寞与沉静,选取了孤独与避世,同时也选取了真实与美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