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一)商品是社会使用价值与社会交换价值的统一。
什么是商品?首先,它是具有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物品,这种质性,我们就称之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物品有:①自然物品的使用价值,②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用于人类社会交换的使用价值,是从原来不确定可控的自然物品使用价值向人类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再向社会使用价值转化的一个阶段,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流通领域,即在社会交换才能表现出来;其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的劳动产品,许多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虽然是作为劳动产品,但它们却未必是商品,一些人在自家菜园里生产自已食用的青菜时的自给自足劳动,尽管这些青菜也对自己有使用价值,但它们却没有与他人进行社会交换,它的使用价值对象是生产者,就是说生产者就是消费者,因此,该产品不能算是商品。再次,它可能是社会剩余劳动生产的产品,在社会中每个生产者或家庭各自不能自给自足并产生富余产品或剩余劳动,腾出来生产相对于自己富余产品去与他人的产品交换时,也不可能产生商品交换,也耗费了个别劳动力价值,但这种价值不是社会的交换价值。最后,商品交换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劳动交换,许多被工厂与企业雇佣去生产商品的劳动者,该商品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已需求而劳动生产的,而是为了社会交换,它不仅仅是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交换各自的劳动,交换劳动使劳动生产技术专业化,能在社会协作劳动中提高整体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这种社会劳动交换所体现的价值,就是它的社会交换价值,它在马经中简称价值,但马克思却无意中剥裂了个别劳动价值与社会劳动价值和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同一性。
马克思只强调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却没有明确区别作为人类劳动的价值定义的阶段性,即区分价值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也有明确区别使用价值定义的阶段性,即使用价值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而我这里把人回归到自然之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定义就扩展了,故我称之为广义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而马克思只研究社会交换产品的商品形式以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两重性是远远不够的。
(二)自然使用价值与自然交换和自然价格。
起初,一种具有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价值,比如,无需专门去生产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就可以用人类的生物进化的呼吸系统功能从空气中获得的氧气以及阳光等,它们更多的表现为对人类的使用价值是自然质性的功能,这种无需去有目的并专门去劳动生产,就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物品功能,它们也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但它们更多的是体现出其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
而这种只需人类依靠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代长期的先天自我选择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而通过后代遗传并沉淀下来的进化过程中,会发生人类自然生物性的生理物质活动与自然物质环境的交换,就是属于一种自然交换。
自然交换是指自然物与自然物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和信息交换,比如,人类在有氧活动时与自然产生的交换活动中,人类吸入空气中的氧气(O2)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等参与产生的碳分子(C)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碳是+4价的,氧是-2价的,所以,其化学化合反应的方程式:C+O2==点燃==CO2(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到空气中的CO2(二氧化碳),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H2O:氢H为+1价的,氧O是-2价的)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1) 二氧化碳加水在光合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加水和氧气
(2) 6H2O+6CO2+阳光→C6H12O6(葡萄糖)+6O2(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在碳氧结合反应与光合作用的自然交换过程中,一方面在生态圈为动物的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又为植物提供了碳分子形成具有葡葡糖成分的有机物与水等,植物经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再由葡萄糖经过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植物的氨基酸等,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类和动物摄入植物的氨基酸也可以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它的主要功效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不仅能够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还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虽然说摄入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用动物,依靠蛋白酶使之分解为氨基酸。但植物中也含有葡萄糖与果糖和氨基酸等成分的有机物器官,又可以被人类等动物所吃用的使用价值,比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这些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蔬菜水果等,它们在被人类日常生活中所食用时,而人类所食用的牛羊等食草和猪鸡鸭鹅等杂食动物则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食物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物质才能被吸收。而一些不能被吸收的就被排泄出体外,比如粪便,而粪便又会通过发酵转化为被植物所吸收的肥料。
另一方面又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如此奇妙的循环不息。
当然,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的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日益增长过快导致了碳排放量增加严重,又使大气中CO2等的浓度仍然在增加。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多为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重工业发展产生、汽车尾气等CO2浓度的增加。
除此,之外过度的畜牧业也会破坏臭氧层带来温室效应,比如养牛过量时。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牛对大气竟然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呢?牛平均每天放屁可以产生500升左右的甲烷,对大气层会造成影响。
有报道称,每吨体重的牛每天放屁产生了1千升左右的的甲烷,对当地和全球都来说是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甲烷(CH4)就是碳(C)与氢(H)化合物。它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这种反应会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进而打破了臭氧的平衡,并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说,目前中国并不是牛类养殖大国,相对来说国外一些国家更加糟糕,但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却是整个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如果部分人类群体或国家,为了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或追求GDP的增长,而使人类社会整体的价值受损的损人利已,进而损人害已的劳动生产行为,还称之为社会价值增殖与创造出社会使用价值的贡献,那是真的是讽刺!
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就很有可能威胁人类生存。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冰盖融化、极端天气、干旱和海平面上升,这种全球性影响将会影响生态圈的气候恶化和危及人类生命和生活。
碳排放量对地球气候的直接影响是导致气温升高。太阳光(短波辐射)本来可自由达到地球表面,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从而使得地球气温上升。那么,这本来就是一种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使用价值与自然环境的物质使用价值的自然交换现象,但由于它们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向自然环境过度供给排放,导致了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象的失衡,并反过来给人类社会对象带来负的社会使用价值。导致了这种不具有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社会不需要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自然使用价值带来负的社会使用价值。
可见,自然界中生态圈中的自然交换无时不刻不存在着不同物质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在人与自然交换之中也存在着价值交换,只是这时,价值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就体现为人类体能(劳动力)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只是这种价值的自然交换必须是要遵循自然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为目的的,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不能脱离自身作为自然的子系统孤立出来的,而是要在自然母系统的怀抱中,借助自然母系统的势能(价值流)并与其相处和谐的同一时,才能撬动更大的价值规模,但它是遵循物理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等效平衡的原理进行调节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的不等价现象,因为,由于过度的发展社会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自然环境平衡回归时的反弹,这种反弹一旦人类社会不能承受适应时,就会损害生态环境破坏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以及直接性的危害自身健康,而为之付出更大代价,给人类经济生产带来社会负使用价值,耗费更多的社会劳动代价来纠偏治理,因此,这种带来负面反向并产生沉没的人类社会劳动成本价值也就是负价值,需要谁来为它们买单?这其中是包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所说的商品的社会交易成本价格增加了,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交换的自然价格(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