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佛[28]佛法的体系与宗派:中观体系
(一)中国佛法的三大体系
所谓佛法的体系,是高僧大德根据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不同特色分出来的。我们学佛的时候如果不懂这些体系的渊泉,这个经看看,那个经看看,那个经看看,这样的学佛是没有头绪、没有理路的。或许谈起经论来可以滔滔不绝,但真正理出一条修行的路、了生死的路,还是稀里糊涂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大体系。
1、中观体系
中观体系的代表经典是:六百卷《大般若经》。般若谈空,目的就是让行人离开染爱执着,破内在的染爱,破内在的无明。《金刚经》,《心经》,都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髓。其中,《心经》有是浓缩中的浓缩,精华中的精华,谈空很妙。
中观体系的代表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在佛涅槃三、五百年后出来的。龙树菩萨造了《龙树中论》,影响了整个大乘佛法!龙树菩萨讲的《中论》,其中的很多经据典都来自四部阿含。在历史上,都称龙树菩萨讲《中论》是大乘破小乘,即用《中论》去破那些自了汉。如果读过《阿含》,特别是《杂阿含》,再去看《中论》,就会发现《中论》里面的很多法义跟《阿含》很相近。所以,台湾有一位法师讲了这么一句话:“龙树菩萨的《中论》表面上是把小乘破了,实际上他在彰显《阿含》的真义。”《阿含》中有一经讲“空相应缘起随顺法”,这句话跟大乘佛法其实是一回事。特别是南怀瑾在《如何修证佛法》你讲的“缘起性空”,表达的是一个内涵。
在《龙树中论》里面有讲: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还见空,诸佛所不化。
这里的大圣是指佛,是指觉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说空法、说空性、说佛性,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离诸见故,是为了让我们离开染爱执着。那么,如果还有执着那个空,就是诸佛所不化。哪怕释迦佛出现在面前,十方三世佛出现在面前,都没办法度化。为什么?因为执着空了,所以没办法破除这份执着。禅宗有讲:宁可执有如须弥,不可落空于介子。介子,是一丁点、微细的、很小的。执须弥,就是抓了很多、很多。这句话讲的也正是:空亦复空。
大圣说空法,是指释迦佛说的法。不管是什么法,八万四千法门也好,三藏十二部也罢,无非都是“为离诸见故”。什么是诸见呢?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为离诸见”,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四见,无非就是为了离开染爱执着。
若复还见空,如果执着那个空,"诸佛所不化"。所以禅宗也讲了一句话:“宁可执有如须弥,不可落空于芥子。”也就是说,我们修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走,不要谈空说妙,不要一下子就契入到空。否则,很容易落入外道定境中。如果是人就要行人道,就有忠孝仁义。如果是出家人,就要持戒,修五戒十善。
修行要依戒来发定,不要以其他的方法来发定。包括苦行、苦修都可以入定、发定,但是那个东西不能解决我们的染爱执着,不能破我们的贪嗔痴。否则,这个定力出来,但贪欲大,就是“猪八戒”,会去高老庄抢亲的。所以,要一步一步修,一步一步走,不要谈玄说妙,一下子契入空定。
因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中,《金刚经》是核心,《心经》又是浓缩中的浓缩。所以我们这里推出来的,就是让大家读《金刚经》。有功夫的都知道,《金刚经》跟《地藏经》念起来的功效是不一样的。若是修行相了生死的,《金刚经》相当的好。《地藏经》也很好,也有它的功效,特别在超度的问题上,《地藏经》是相当的殊胜。所以,这些经典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作用,只是我发现《地藏经》有的功效,《金刚经》同样有。因为我们这里一开始就是要让大家解脱、迈向涅槃,所以着重把《金刚经》推出来。
【文章来源】:《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讲述】:东方先生
【缘起】:
佛法是很平实的,仅是告诉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说的法,都是针对生命价值的当下,解决当下的生命冲动,令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真的认清楚自己内在的问题吗?我们所执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追求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作良医。”能闻此解脱的法,皆是有大福报之人。
修行,欲待了时无了时,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费课程】:《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心住非家》系列、《缘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询信息】: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供各师兄线上线下相互学习交流,您若有缘,可站内发简信或邮件联系:886249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