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自我介绍

2022-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Coco万在简述

2022年12月8日 周四 深圳 晴1157/1000 

【主题】生活启示

【字数】1173

孩子们进入校园后在教室里上的第一节课是我分享的,当时有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那时候对他们的自我介绍没有作任何要求,任由他们发挥,尽情想象,想说啥就说啥。只要肯说,在我看来就是有一定的表达意愿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当时2个班90个孩子,表现得还挺不错。我大致知道了他们的姓名、来自于哪里,在他们的家乡有些什么特产。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自我介绍是有一定的结构的。

到第二学期期末时,再进行自我介绍,就对他们有了更严格一些的要求。比如,30秒的版本、1分钟的版本、3分钟的版本,而且重点强调了自我介绍的“结构”。也就是如何用30秒的时间把一个问题表达清楚,如何提纲挈领概括一个事物的中心,这是学会表达的关键点。当小朋友们还没有迅速抓取其他重点问题的技能时,那么,首先就从自我介绍开始找感觉。因为,当我们还需要用很长的话语来表达一个内容时,说明自己都还没有理清楚思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推及自我介绍也一样,如果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讲自己,就证明自己的亮点都还没有找到,那如何让人信服呢。

今天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3个学期,再听他们的自我介绍时,和过去就不一样了。有关键词、有关于这些关键词的故事、还有“凤头”和“豹尾”……似乎有了一点点我过去给他们分享的《金字塔原理》的样子。

“金字塔”,看到这个词,我们就可以想象塔尖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观点”,我们先要说出这个“观点”,也就是说我们先要描述最顶尖最想要表达的重要的论点(或观点)是什么。

同时,我们也看到 “金字塔”有个很厚实的塔基,这个塔基由无数的石头或其他材料垒积组成。那我们可以想象成支撑塔尖需要很多的理由和依据,那就是说我们表达了我们所要表达观点之后,需要有很多的理由、论据、故事、案例来支撑上面的观点。

在学校里我们完成的论文一般情况下也都是这样的结构:先表达一个观点或先说明一个论点(这就是“结论先行”);然后是一系列的支撑这个论点的论据,即案例和故事或数据等等;最后再次说明这个论点。也有小伙伴们总结为“总—分—总”的结构,其实原理都一样。

所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用文字表达,我们都需要有主次,而且需要用尽量少的词把要点表达出来,让大家深刻记住这个点。因为,我们的大脑记忆容量具有有限性。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乔治.米勒曾经论述过“7加减2法则”。就是我们人类,记忆力好一点的,可能在某个演讲中能够记住关键词9个(7+2);而记忆力差一点的,可能对于一场演讲只能记住5个词(7-2);中间者就是7个词。我们如果吧啦吧啦一堆话,未必人家能够记得住,给一些关键词就足够了。你的关键词足够吸引人,也让人家记住了这些关键词,我们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去讲一个好的故事,这样表达就到位了。

……

综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孩子们的自我表达也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