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书50本,我今年做到了!你呢?
2022年即将过去,回首2022年,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说读写的习惯。
在今年的3月份,我就立下了个flag,那就是我今年要完成读书50本。樊登一年都能讲书52本,为什么我不能读完50本?事实证明我能。
在今年之前,我都未曾对书本,对阅读这般如饥似渴过。可以说,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顺带运营了自媒体。是自媒体倒逼了我的输出,既读又写,是检验自己读懂一本书,掌握一个知识点的关键,这个道理,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被授予了。
而人生最美妙之一就是,我们曾耳熟能详的秘诀,竟在我们看似不太需要的时候却最大限度地用上了。这种感觉相当奇妙。
看着自己的书架上,书单上躺着的一本本书,我感慨良多。这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我的翻阅痕迹,或是白天,或是黑夜,或是户内,或是户外,或是我兴致最高,或是最低的时候,我都与书本相伴过。
我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调侃自己现在疗愈自我的方式终于变得高级了,一头扎进书堆,汲取知识的营养,将以往麻木自我后落空的消磨时光的方式取而代之,我变得前所未有的富足和畅快。
深受同频文友的影响,我读起了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却也从来没有完整读过其中任何一个章节的《红楼梦》。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红楼梦》,我真是切肤地感受到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中的无上地位。
我不仅读了《红楼梦》,并且我还很高频去思考去输出,用自己的话把对《红楼梦》中的各色人物的特点说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让我自己本人对《红楼梦》里面的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跟很大一部分陌生人产生了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自己是成功的。通过自己分享《红楼梦》,让很大一部分读者也拾起了对《红楼梦》的兴趣。我之所以说是拾起而不是开启,是因为我认为很多人都是喜欢《红楼梦》的,只是欠缺了一个机缘去唤醒这个梦。
而我自己就成为了这一部分人的唤醒机缘,我不仅唤醒了自己,还唤醒了他人,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因了读写《红楼梦》,我还开启了去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目前对于这两本书的阅读也在稳步推进中。也期待自己能够像读写《红楼梦》那样,能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未完待续。
除了阅读上述说的这几本国学经典,我还另外读了《论语》、《增广贤文》、《金刚经》、《菜根谭》、《素书》。
另外,我还读了不少人物传记,包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李蕾的《美是步履不停》,台湾作家蔡崇达的《皮囊》,稻盛和夫的《活法》,渡边淳一的《钝感力》。
还有治愈系书籍《傅雷家书》,《小王子》,《原生家庭》,《爱的管教》。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例如《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有一段时间,我还特别迷散文,我就去读了林清玄和朱自清的散文集,特别是林清玄的散文,我特别喜欢,也去学习他的风格,输出了好些篇散文。
当然还有哲学书。我一迷茫,一有啥过不去的,我就去看哲学书,主打是叔本华和周国平的哲学。人人都说读书以明智,我想说更具体点,那就是读哲学书以明智。
只有真正领略了哲思,才会发现一个人的心态好不是通过一些心灵鸡汤来麻木自己,是你从心底里用逻辑征服了自己,解开了千千结,治愈了自己,从而拥有好心态。
周国平说,一个人的心态好不好,就看Ta哲学学得好不好,深表认同。
对了,怎么可以漏掉我对诗歌的诵读?在阅读的50本书中,诗歌也占了其中几本,包括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的诗,越读越爱。也因为读他们的诗,去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了解了历史。
因为诗歌,我还拾起了朗读诗文的习惯,要不是这个,我还真有点淡忘了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这样一来,诗史都有了,原来我对文学的兴趣跨度可以这么广。关键是我打心底里爱着,而不是每样都拿一点以满足自己所谓的虚荣心。
这一篇文章,算是大致回顾了自己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我阅读的50本书中最有代表性的几本。但如果每一本展开来说,我相信又会是很不一样的回顾与感受,因为每一本书都教会了我什么,或多或少。
下定决心开卷那刻起,我就告诉自己把阅读养成一种习惯,不管写什么,说什么,都只会是我阅读的延伸,于我而言,这不是一项项任务,而是我想练就的一种种日常。
从最开始的为了读而读,为了写而写,到现在不读也想写,不写也想读,我知道,我遇见了一个新的自己,在书籍的海洋里。
我也坚信,在书籍的这片海,我会自己扬起航帆,抵达一个个想抵达的彼岸。
2023年的书海,我依然跟你没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