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这样日更才有效
写作进入衰竭期很痛苦,有人出高招:坚持日更千字文,不必想自己写的是什么,只追求写出来。我尝试过一段时间就果断放弃了,因为我能做到每日千字,但却不知所云,仅仅是为了写而写,真的只是在做一项机械运动而已。失败后总结教训发现,之所进入衰竭期,是因为缺少写作必需的素材。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应该着手积累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滚打摸爬,总结一些经验。
1、 日记
我们上学的时候不知被老师逼着写了多少日记,却于写作没多大用处。其原因在于那时我们根本不理解为什么写日记,就是单纯地报时间或者课程表而已。如今我们冲着积累写作素材的目标而去,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过的日子是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但总有一天有些事是我们不愿忘记的,这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目标。趁着这会儿记得很清楚,赶快把它记下来,尤其要注意细节的描绘。
2、读书笔记
读书是我们获得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时,总有一些让我们感受颇深的片段,不仅要把它摘抄下来,更要写下自己的心得,即做读书笔记。至于读书笔记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①读书要精细。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读书只能获得书的大概,结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就无法领悟书中精髓,发现不了书的妙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发现也可能是偏面的,会把人引向歧途,还不如不发现的好。只有精细读书,才能领悟书的奥妙,随时有所发现,记下自己的发现就是一篇读书笔记。
②材料可随意。
所谓随意,即是说,只要在读书时有触发,无论是一个字也好,一句话也罢,都可以写下自己的发现、意见、感想,长久积累起来,就是一座不小的写作宝库。一开始可以从小处入手,待到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针对某一类专题进行评论写作,比如修辞的用法,文章结构的安排,同主题的对比,某人的风格研究等。
③语言要简洁。
鉴于读书笔记是对别人的话语发出自己的观点看法,那么就要保证能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所以,其格式可为观点-理由的形式,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例证,使得更有说服力。在语言方面,不必追求过多的修饰,言简意赅是最好的,因为我们注重的是观点而非文采。
3、改写成不同体裁的文章
有时,我们会读到一些好的文章,不妨试着考虑下如果让自己写,自己会怎么写,比较一下自己的优劣。也可以把这篇好的文章改写成其它体裁,比如自己擅长的小说、诗歌等。这可是现成的灵感啊。
4、善于发现
古今中外,人类的生活一直是大同小异的,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用自己的特色记录着相同的题材,要想出类拔萃,就得有新意。新意就是靠善于发现抓住的“小异”,这就要求处处留心,时时观察,唯有如此,自己的写作宝库才会逐渐充实起来。
5、写影视评论
如果你喜欢追剧,那么你可以根据观看心得写一些评论,相信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的。本人不大喜欢追剧,所以这里只是提出一条建议,具体不说了。
总之,写作是急不来的,尤其是平凡的大多数,在坚信自己能写的基础上,要放平心态,享受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切莫急功近利。我们爱写,期待我们每一个都能在厚积薄发中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