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读书只读一流的书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12人  郝好AustinHAO

欢迎关注 敏感青年,一起探讨读书成长那点事

还在读书那会,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段新东方王强老师和学生分享读书体会的视频。

最吸引我的还是王强老师一贯的幽默风格,以及不失深度的读书思考。

新东方的创始人中,最让我尊敬的是俞敏洪老师。听过他演讲的人,都知道他总是以一种自嘲的方式,云淡风轻地讲述其实无比辛酸的人生经历。

当时听来只觉好笑,也许因为不曾感同身受吧。如今想来,每一段被嘲笑,被看清,被无视,被冷落的岁月里,身处其中,谁又能真的可以泰然处之,说上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然,最让我崇拜的还是王强老师。他的自信,幽默,学识更像是来自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从内到外散发一种大家风范。

王强老师一大爱好便是读书,所以作为书痴,他对读书的理解,思考,个人是十分信服的。

如果有时间,强烈建议看下王强老师完整版的读书分享视频。

2

基于对王强老师观点的认同,现分享下演讲的文字稿。也希望能对爱读书的朋友有所帮助(全文有所删减)。以下:

我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费我精力的大概就是这两大类。我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我读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畅销书坚决不读,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这点个人并不赞同,畅销书有它当时现下的一些思考和启示,可以适当选读)

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

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我还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个人读不懂,暂不考虑)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第五,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第六,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3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

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

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