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日记每天写1000字

知识付费的年代,花了四万买经验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文白日记

家里有一面书墙。

我也就这么一个嗜好,看书。遇到好看的文章也会随时打印出来,整理成册,单单打印机用坏了四个。你可能觉得有些夸张,想想你自己的嗜好?

这两年大部头的书籍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前年我看《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好多朋友翻着白眼、侧着头、轻声说---你疯了,跟你有关系吗!

他们喜欢的是什么,能短的就别长,能听的就别看,能轻松的就别严肃。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有了各种语音平台。无论地铁是公交,你会发现,人们带着耳机、摇头晃脑、目光散漫,偶尔嘴角微微一笑。以前总有一批人在呼吁,中国人均阅读量太小了,跟发达国家有差距,人家抽空就在静静的看书。现在咱们可以大声反驳了,我们在听。

这两年,陆陆续续的购买了很多内容,不算不知道、一算真不少。觉得XX企业管理讲的深入浅出,能提升管理能力,来一份;觉得XX营销理论犀利独特,能提升业绩,来一份;觉得XX思维模式大开眼界,能把知识系统化,来一份;觉得XX写作班有专业老师点评,快速提升写作水平,来一份;觉得身体有点虚,听说有个健身辅导团,半个月成牛男,来一份。就这么左一份,右一份,订购了大量看似有用,其实零散的知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都是虚的。

都说人笨就得多上税,智商税就是由此得名。我还挺怕写这个的,既害怕自己也害怕别人。智商低是硬伤!

花了钱,买了教训,就不能让它烂在肚子里。你也知道,我这人最喜欢帮助别人。哈!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满满的时候,觉得有挑战、过得充实。结果,你媳妇叫你出去买瓶酱油打断了一下,你同学叫你出去聚聚打断了一下。一次两次三次,信心大受打击,也就做不下去了。我并不是反对知识付费,而是告诉你,要量力而行。不是钱的事,而是你的时间成本很高。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牛人,用你没听说过的词汇不断刺激你的神经,仿佛学会了这个词就拥有了一切。其实呢,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有人说播种思维、有人说数量级、有人说人脉拓展,意思都是那个意思,看你跟谁。接触的越多,你会发现,就是这么点事,瞎折腾啥呢!现在有很多教“思维”的课程,一整就是框架、布局、顶层设计、跨界,吧啦吧啦一堆。入门费特别高,普通人你想进去学都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把这份钱赚回来。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研究零散的知识,不如将一些经典著作多看几遍。有一本书叫《学会提问》,美国人写的,把提问这件事说清楚了。在加入好几个圈子之后,突然发现,他们就是把里面的一些理论进行深度挖掘,换个词教给你。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信息差的问题,距离、时间、人群、语言、性别、年龄、环境、知识、经验、阅历,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差。这也就是中介这个行业一直生存的原因,而这两年卖知识的中介成了大赢家。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捷径的话,只有一种--勤奋。那些所谓的快速、短时间、大幅、几招、爆发,用你“自信”的大脑想象一下,可能吗?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没有春种哪来秋收。就算种粮食,一年三季,还得等四个月呢。咱们从小时候就开始背诵,“书山有路勤为径”。原来我以为是靠多,现在才明白是靠专。

苦干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说了这么多,我有个好办法解决问题,你想知道该如何行动吗?

来,付费!

哈!

---END---

1、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2、联系方式QQ:25740682。

3、作者公众号:文白日记(wb-note)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