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玫瑰园码字成文

你的俭以养德,定当志存高远

2018-10-02  本文已影响233人  银城
你的俭以养德,定当志存高远

有句古话说的好:

俭约者不求人。

从一个方面说明勤俭者有志向。

古今中外道理莫不如此,没有比勤俭更能修养德行、历练德行的状态和方式了。

有书中记载一件事:

在著名作家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时任隆庆一朝内阁首辅的高拱罢朝回府时,天色已晚,家人急忙端出晚饭,高拱吃得津津有味。这时他的一位心腹来访,高拱邀他一起用饭,这位官员低头一看,堂堂内阁首辅的晚餐不过是一碗小米粥,一盘青菜,一碟老家的豆瓣酱而已。看到朋友来访,高拱才吩咐再拿出一碟豆瓣酱——皇上赐给他的御用豆瓣酱。

后有精彩评论:

这位曾位列三公的高官巨宦难道吃不起更好的东西吗?

显然不是,他只是习惯于过节俭生活,对物质的欲求不高罢了。更进一步来看,这与其说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他内心的一种修养。安贫乐道、固守寒素,对于为官多年的人来说确实一种可贵的品质。这不仅是为了使自己不陷于物质的囹圄而无法自拔,还是为了修养自身的品质,使自己不为物役,战胜私欲,进而心怀天下。历史上无数名臣都做到了这一点,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成就了不朽的功业。

崇俭修养的不但是私德,更重要的是修养公德。

这本应是生活的常态,而要想做到确实很难,不但人人都爱钱财,有了钱财更是挥之如土,一味摆阔,收之多少,开之多少。只顾享受和装点门面,而不顾内心修为。

因此,奢侈阔绰正好相反,只能增添无穷的欲望,不尽的享乐之心,终招致家庭落败,事业难以久远。

再读曾国藩的时候,还有这样的感受:

“节俭的呈现,与财富无关,与名利无关,与地位无关,只与心灵有关。就像曾国藩所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不是他不能摆脱寒素,而是他不愿沾染官宦的浮华,这种不愿是心灵的执着。对于任何人来说,节俭都是必要的,而不是约束性的,是一种修养,而不是一种规定。它体现了一个人被剥开物质外壳之后裸露出来的精神的强大和富足,它的美,是隐匿在朴实无华的形式内部的绚丽,是蛰伏在淡淡的味道深处的芬芳,是一个人返璞归真的浑然天成。”

每当看到这里,我都联想到自身这些年。

除了清贫,别无可求。也是从小家在农村过惯了穷苦的日子,反而造就了现在过工薪阶层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觉得清苦,反而觉得自在。尤其是一些老虎、苍蝇被打被拍之后,更加觉得当初的坚守是一种幸运和坦途,是一种积善成德、勤俭至美的人生累积。

这些做事为人的想法简单、澄澈、透明,更是一种俭朴的修养,为官为民的情怀。

所以我坚守俭以养德的生活常态,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过得自然,质朴,淳朴。并深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尤其是多年前课本上所学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写给其子的《训俭示康》名篇,更是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每当偶有奢侈靡费的想法,都联想自己的出身,自己的追求,和当年学习的这个名篇。

我从读书、工作和生活中,逐步悟到这样鲜明的道理。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妻子和我初识的时候,我穿着朴素的服装,让未来的岳父母嘉许和打动她的骨子里的质朴。

多年以后,妻子说出了认识我以后,发现有几次穿着的衬衣袖子都洗得发白有了毛边,那个时代应该很少有这种穿着的人了(实际上自己无意识,也不注重衣着的光鲜)。还好,妻子当初没有嫌弃我的“俭”和“穷”,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则在无形中的举止和穿着,证明了俭朴和朴实的外表及内心。

这就是俭以养德带来的最大幸福和惊喜。

智慧箴言

1.做一个勤俭的人,不被身外的财物所迷惑,才能更为专心地为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目标。

2.《训俭示康》说的就是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像这样的古之名篇要列为必读课文,不能把卫青、霍去病的丰功伟绩都删除了,如此则是有关部门的失职。

3.“寒门出贵子”可以这样讲,但一定要真正去做。

4.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这看似小节,实则是识大体。

5.持家应以勤俭为本,方能教育出好子女,培养出好家风。

6.一个身居高位还过着俭朴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与崇尚勤俭并不矛盾,甚至还要继续倡导俭朴之风,因为“反四风”就有反对奢靡之风。

8.我们的价值观中是否可以加上“勤俭”这一内容,我们的家庭教育观是否可以加上“勤俭”这样的观念,我们的学生时代课本中是否可以加上“勤俭”方面的文章。

9.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崇尚俭朴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10.只有扎根大地,方能理解“俭”的真谛。

你的俭以养德,定当志存高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