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螺旋:如何走出“做不到”的循环【心理学通识】

2024-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哦一只叶子

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04

本节解决的问题:

一种具体的认知偏差:明明能做到,但认为自己做不到。

例如写论文、计划书、整理房间等。

怎么解决?

行动起来。

看上去像废话,能动早动了,要你说?

原理见下。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做不到?

被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了。

例如理房间,睡饱10小时,和忙了一天相比,肯定是前者更容易做。

那情绪有起有落,拖一两天可以理解,有些事情拖一个月就过分了吧,情绪没有好起来的时候吗?

因为情绪被事情拖累了,双方咬合闭环了,变成“向下的螺旋”,越不动越郁闷,越郁闷越不动。

那理性能打破闭环吗?

“认知三角”理论认为想法、情绪、行为互相激活,负向情绪会激发负向认知,导致进一步负向行动。

所以,有可能不思考还好,只是状态不好,但是如果陷入理性思考,反而越思考越糟糕,从事情上升到自我的人身攻击,例如本来只是“拖延写论文”,后面变成“我这个学术废物”,更加动弹不得。

如何制造向上螺旋

所以前面解决方案提到的行动不一定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而是为打破向下螺旋找个突破口,变成向上螺旋。

一个微小而确定的行动,可以引发好的心情,带来好的自我认知。

比起“收拾房间”,而是“我先把被子叠了”;比起写论文,我先把word打开,把小标题码上,让自己有“我开始了第一步”的宣告。

最难的是从0到1,所以起步越简单越好。重要的是先开始做点什么,才能找到状态;而不是找到状态,才能做点什么。

那么能否从“认知三角”里的情绪和认知突破呢?理论上可以,但实操上,从行动入手最容易。

不要让理性与解决问题对立

我们随时能找到100个不行动的理由。

无论多相信一件事“做不到”,都不要太确定。

我们可以失败,但不要望洋兴叹,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今天这章体会好深,前面有2周多,都是各种拖延没收拾房间,房间越来越乱,自责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房间就会折射出我近期的状态。

昨天想着不收拾全部,就先把衣服理一理吧,动起来之后,慢慢就开始收拾了,下午也出去跑了步,还挑战了第一次5km,晚上回来就把地也拖了,感觉一个行动起来后,所有的正向循环就开启了~

所以有的时候思考过多,反而是问题,遇事不决先走走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