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反思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本文通过马鞭和亮相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写出了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力,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因为同学们对京剧比较陌生,所以我用一分钟的京剧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随即,我简单介绍了京剧的相关知识,如,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等,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国粹——京剧。
临近下课,我突然想起了唱脸谱,我还能哼唱几句。这让我觉得导入环节其实可以用唱脸谱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了解脸谱的代表人物,理解脸谱形象。
因为没有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所以基础知识检测环节,我采用指名读词语,正音纠错,并借助《字词句段篇》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推进。在课堂上,我只是简单让同学们读了一遍成语的意思,并在文中圈画出这些词语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如果采用根据意思写成语的方法,让同学们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圈画出来,应该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这些成语。
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我采用了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马鞭”这一片段,我出示了一下问题:1.京剧中,使用马鞭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使用马鞭有哪些好处?3.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两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4.京剧讲究虚实相生,文中提到了哪些实的道具和虚的道具?在“亮相”片段中,我出示了这些问题:1.什么是亮相?2.京剧中有几种亮相的方式?分别有什么好处?同学们快速投入到课文中,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然后,我出示了课文内容梳理填空题,同学们兴致勃勃,再次借助《字词句段篇》准确说出答案。
这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同学们课堂状态不错,还能有意识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忧的是同学们一味参照工具书,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是否会有能力的提高。参考资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怕就怕孩子只是把参考书中现成的答案机械地照搬上去,完全不去动脑。
反思整个课堂,课堂节奏依然没有把握好。开头介绍京剧相关知识用时稍长,导致课堂上没有了交流学习感受的时间。学习提示中,谈一谈对京剧的新认识这一问题也没有交流。这节课的板书提前进行了预设,所以板书还是有进步的。但是文章主题归纳时,因为课件上有显示,所以还是忘记了板书作者情感。
为了弥补缺憾,在后来的课堂上,我还是和同学们一起学唱了《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同学们很感兴趣,希望这可以让同学们初步感受京剧魅力,激发同学们内心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热爱与赞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