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庄户人!

过年的回忆

2018-02-28  本文已影响52人  香草小森林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

过年,可不是从大年三十开始。

刚进腊月,爸爸妈妈就会带着我去商场里选新衣服,从内衣内裤袜子到帽子围巾外套,里里外外全都是新的。回到家,我会像对待珍宝一样把它们放进衣柜,时不时还会打开衣柜欣赏一番,然后心满意足地关上柜门。

腊月初八,奶奶会摸着黑,冒着冷,四五点钟就起床给我们烧腊八粥。奶奶说谁家腊八粥吃的早,谁家就会得到好运。到了六点钟,奶奶叫我们一大家子起床了。闻着粥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里跳出来。奶奶烧的粥,有不止8种豆子和谷物,还有香甜的红枣,看起来红红糯糯的,色泽莹润。

腊月初八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腌制腊八蒜。腊月初八腌制的蒜,到了大年初一就可以吃了。山西老陈醋的酸和大蒜的辛辣充分融合,蒜中的辣味变得柔润,口感中多了一份酸爽,醋的醇香也中增了一丝诱惑。要知道,这腊八蒜可是大年初一饺子的重要佐料。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年味扑面而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我们家一定要吃糖瓜的。奶奶跟我讲,灶王爷在这一天要去天庭开会汇报了。我们买点糖瓜给灶王爷,可以糊上他老人家的嘴,请他老人家多给我们家说点好话。一开始,我们吃的是圆形的糖瓜,形状就像袖珍版的小西瓜。不过到后来糖瓜越难买,有几次到了晚上还买不到,爸爸只好买了麻糖回来。

腊月二十四,是大扫除的日子。我们的大家庭可不是糊弄一下就完事儿了的。一家七八口人,从早上打扫到晚上,要一整天的时间。每个房间都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一件件搬出来,房顶地板,犄角旮旯全部细细打扫一遍。这天也是我爸爸的生日,所以中午必定会吃一顿拉面。午饭时间,每个人都会端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找一个空地,大口享受。

腊月二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食物开始要准备了。 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食材,冻豆腐、炸丸子、压粉条,烧肉都是为我们的年度大菜——铜锅火锅做准备。 我们山西人的年,少不了馒头。奶奶做的馒头各式各样,有的像鱼、有的像羊,还有各种花型的。有豆沙馅的,红糖馅的,还有红枣、核桃、芝麻做装饰。一大盘馒头摆在那里,非常壮观。

大年三十,是最忙活的一天。

早上要贴春联。这春联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写的。我们院子里有个爷爷非常会写毛笔字,每年问他预约春联的人都要排队。贴春联也要赶早,奶奶给我们用面粉熬制了浆糊,我们拿着桶、刷子和凳子去贴。大年三十的天冷极了,装着浆糊的桶冒着热气,家里的前门后门、杂货间门,院门都贴上了春联。大门贴大的,小门贴小的。春联上都是吉祥话,写满了我们对新年的期许。邻居家的养鸽房也贴上了春联,那副对联我到现在还记得“一窝一窝又一窝,今年又比去年多”。

这一天还要挂灯笼,贴窗花。以前窗花是自己剪的,灯笼自己做的。到后来,这些装饰都可以买到,也变得更加多样和漂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通明。

到了晚上,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和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当然还有我这样在旁边跑来跑去捣乱的。

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平房,大门都是不锁的。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儿们,就会群群伙伙地一会儿跑到这家,一会儿跑到那家。大人们也习惯了我们这些小朋友,像没看到我们一样,该干嘛干嘛。

到了快十二点,要烧旺火了。一个用炭块和木头搭起来的旺火堆,比我的个子都高。旺火烧起,奶奶会用铁叉给我叉一个馒头,伸到火堆里,烧的外焦里嫩的给我吃。奶奶说,这个旺火堆烧出的馒头可以祛百病。

终于等到了十二点,家家户户放鞭炮庆祝。伴着炮声,我跑向了我的衣柜,拿出了我的新衣服,心满意足的换上了!当然,换上没一会儿就又要脱掉了,因为该睡觉了。

有一次,我听说大年三十应该守夜。我约着我弟弟一起进行了我们的守夜计划。一晚上我俩又吃又玩,开开心心熬到了大年初一。没想到弟弟太累了,大年初一上午睡的醒不来,还尿了床。我这个主谋人,自是没少挨骂。

大年初一,又是一个一定要早起的日子。我们的早饭是饺子,有一个饺子里放了干净的钱币。谁吃到它,谁在今年最有福气。平时不爱吃饺子的小朋友,也会为了吃到这个钱币吃到肚子鼓鼓的。

大年初一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给奶奶拜年。 奶奶端坐在椅子,我们一个个精心打扮,按照辈分轮流给奶奶磕头拜年,说吉祥话。磕头以后,就去找奶奶领红包了。 这个仪式一直坚持到奶奶去世那年。

今年是奶奶去世的第二年。

远嫁上海的我,没有买新衣,没有理发,没有贴春联、没有包饺子、更不要说腌腊八蒜。 大年初一,我家桌上没有糖果,没有人拜年,没有邻居家的小孩跑来跑去,更是少了那一大家子看春晚、抢饺子,磕头说吉祥话的热闹劲儿。

原来,在我心里,有奶奶才算有年过啊。

那天,爸爸用奶奶语录调侃我“一年到头赚大钱,光着屁股过大年”。我惊了一下。

年,不仅是辞旧迎新,还是精神文化的代代传承。

明年,像奶奶的样子,过个好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