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几句:观人之法也是修身之法(2022年9月24日)
2022-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辛苦快乐
曾国藩家书中,给其弟多次谈了观人识人之法。
在《咸丰十年七月八日与沅季书》中,他谈的观人之法大致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有操守而无官气”;二是“多条理而少大言”;三是“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
我理解,这三点意思,说得再简洁一些,是否也可以说成三性:德性,学性,苦性。
对于德性问题,曾国藩强调最多,也始终看成第一位的要求,尤其是重操守而坚决反对官气,这是今人也需时时鉴照的。
对于学性问题,或者说本事的问题,曾国藩特别强调了“一多一少”,多的是条理,少的是大言。我体会,思考和做事有没有条理,说到底考察的就是所学,所积累,以及学之积累之而得来的才智了。而大言之人,往往是有其表,缺其实,值得好好加以辩识。
对于苦性问题,就更不用多说了,无论做什么事,劳力的,劳心的,都需要耐得住劳苦,而且是乐于吃苦、没有怨言的“正人”。
细细去想,曾国藩所说的这些,实际就是他人生的践行和感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对我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观人之法也是修身之法,也就是观人之前,先要修身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