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收藏的英语语法顺口溜,害死宝宝们啦
听同事说她儿子6岁,跟爸爸去了美国1年,英语好到甩这个教学8年英语老师2条街,真希望我妈小时候说一巴掌扇到外国去,是灵验的。
小时英语没学好,长大了在想学英语,太心累了,我是深有体会。背单词、练听力、抓阅读,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人学英语最难的在于说,不敢说,怕说错。为了不说错,单词各种背、语法题各种刷,到头来还是How are u i am fine thank u 这几个句子。
在儿童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反倒变成了耳濡目染的小事。有些妈妈认为孩子英语不好,单词背得少了,语法太烂了,所以才不好。于是拼命督促孩子背呗、背呗、背呗,看到语法顺口溜果断收藏,这种方式真的令人哭笑不得啊。
来,请六级以上的麻麻看看,您收藏的语法顺口溜,真的对嘛?
There be句型用法口诀 动词do用法口诀
There be句型有特点,主语放在be后边。
实动表示“做、干”,现在时态看“单三”。
主语单三用is,复数主语要用are。
简略答语可用do,代替“上述”免重复。
变否定,很简单,be后要把not添。
Don't do sth.构否定,Do sb. do疑问型。
变问句也不难,把be提到there前。
肯定句中用some,否定疑问any换。
很多妈妈都被带偏,看到这种顺口溜立刻马上收藏,拍手叫好,催着老师编出更多的“顺口溜”。其实,这样的“诀窍”是行不通的。如果孩子每说一句话,都要想想顺口溜里是怎么说的,然后再进行拆分组合。这么学语言,真是累skr人好嘛。你说中文前先想着顺口溜的语法?
死板的顺口溜,用作应试教育,蒙对一分是一分,毕竟高考制度下一分千军万马,可一个5-12岁的孩子学英语,真的没必要这样!妈妈们都太着急了。尤其是5岁之前的孩子语音能力各方面都发展得不是很好,就连单词发音都不太标准,这个时候教孩子很枯燥抽象的语法,不光不会收到效果,反而可能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得不偿失!
美国1年,英语好到甩这个教学8年英语老师2条街的小孩,她学习秘诀是什么?
是听和说,没有人给她讲解语法知识。当然,我们身在国内,不可能有那样的语言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朝“听说领先”、先培养好语感这个方向去努力。
那么,应该怎样“学”语法呢?我们先看看目前比较普遍的教法:老师先说出一条语法规则,造一两个例子,然后再让学生模仿造句。这种被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语法教学法现在仍在横行。这种方法错在哪里?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或者真正的意义在于运用,基于结构的教学,也就是直接讲规则,让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没办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的意义,学生也没办法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
我们拿学自行车作比喻吧,形象点。
一种方式是:给孩子一辆自行车,让他自己上去“摸爬滚打”,跌倒了爬起来再上,孩子在一次次的感性接触中渐渐掌握了平衡的规律,家长可以在旁边对他进行偶尔的点拨。用不了多久,孩子也许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一旦拥有这种技能,将终身难忘。
另一种方式是:教练在黑板上讲解骑车要领,列出一条条规则(就像老师先列出语法规则),苦口婆心地讲解如何保持平衡等,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然后教练上车示范几次(就像老师按照给出的语法规则造一两个例子),再让孩子按照教练刚才讲的条条框框,爬上车试几次(就像让孩子按照老师讲的语法规则自己造句),如何骑自行车这一课就算结束了。
2种学车方式,哪个效率最高?傻子都知道正确答案是第一种,但到了英语学习上,大家采取的默认的最佳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悄悄地变成了第二种呢?
语法的获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过程。孩子在大量的听、说、阅读过程中,对语法规则有一定的感性、具体的认识,在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语言感性认识(语感)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帮助孩子将感性、具体的材料上升为理性、抽象的语法规则,一方面可以加深他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弥补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充分开展听、说训练带来的缺陷。
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在I'm…、You are…、She is…这样的句子中出现将 am、is、are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平时听多了,说多了,既顺耳又顺口。同样的原因,谁也不会将I don't…说成I doesn't,但是,很多孩子会说出 She don't这样语法错误的句子,而且屡教不改,其原因是I don't听得多、说得多,She doesn't听得少、说得少。
如果让孩子们多听,多说,在实践中培养好“语感”,那么语法还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学吗?反过来,没有进行适当的听说训练,厚厚的一本语法书,要让孩子把一条条规则都去死记硬背,就像刚才学自行车那样去学,那是永远学不好的。
有另外一些家长反而走了极端,觉得语言学习既然是个自然的过程,那就让孩子自由发展吧,在大量的阅读和背诵训练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语法规律。但是任何语音学习的基础都是规范的指导,如果不能以一个确切的方法来指导孩子使用英语,而只是零散地接触各种知识点,碎片化地学习,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
乐宁的老师在上语法课时,先设置一个真实的情景,在这个情境中代入要教学的语法句子,先让学生理解目标句型的含义,在学生对于句子的意义和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老师会讲解或者让学生自行归纳语法结构,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强调。课堂上,老师给到孩子很少的提示,让学生自主运用今天学到的内容,和同伴进行问答,表达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在后续的练习中,老师也不是一味只强调语法规则的练习,我们的练习会由比较机械的问答,替换,逐步转化到运用类的活动之中。
整个环节,摆脱了填鸭式语法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说,培养语感,学习语法变得轻松了很多。
所以,必须先语感,后语法,有了语感,语法就能无师自通;没有语感,语法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看完,妈妈们还要继续收藏顺口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