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榆林人 作者
2017.01.31 08:35 打开App
发展供应链金融 振兴陕西实体经济
榆林市商务局 刘斌
2017-01-26
一、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企业或互联网专业平台,依托高信用优势,广开门路获得廉价资金,通过相对有效的征信系统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向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获得新利润增长点,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供应链金融,从企业来看,它满足了核心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通过金融服务,实现企业产业链生态系统的价值;从银行等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核心企业的隐性背书,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相同的却是双向的渗透和融合。这种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正是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方向。供应链金融较好地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跨界的融合。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开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
三、什么样的行业适合发展供链金融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企业和平台才适合;低成本是指资金的成本低,让供应链金融有利可图而又不过度增加融资方负担,高杠杆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动较大资产体量;标准化是指用于融资的抵押品(抵押)相对标准化,有公允市场,即便出险,也能快速出清。我们认为,如果同时具备五大要素,则供应链金融水到渠成。
因此,大宗商品、行业或区域龙头、行业信息化服务商、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等五大领域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沃土。
二、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分析
为了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3年12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受证监会监管,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俗称新三板,行业人士称之为北交所。新三板就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运而生的。而且是改债权融资(间接融资)为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在欧美、直接融资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而中国,还只达到17%左右,未来股权投资将逐渐成为主流。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真正解决了多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痛点!
供应链金融在美国发展迅猛。成为核心企业重要的盈利来源。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相比美国的金融自由化,我国金融管制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众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融资的诉求远高于美国;
二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在国内如火如荼,已经引领世界潮流,创新工具施用于供应链,全面拓宽了资金来源。目前,中国已经摘得全球供应链业务规模的桂冠,有关方面预测至2020年,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将达15万亿元。
国内供应链金融为什么会在去年以来爆发?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看,核心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似内外部条件:企业有深耕产业的根基、转型的动机、金融变革窗口以及互联网的极速渗透,再加上区块链技术、融资租赁、保理、P2P等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敞开了资金的大门。
四、陕西发展供链金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企业和平台才适合发展供应链金融: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大产业是指产业空间大,不易触碰天花板;弱上下游是指客户端中,至少有一环较为弱势,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强控制力是指线上具有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线下拥有物流仓储作后盾,从而控制风险;低成本是指资金的成本低,让供应链金融有利可图而又不过度增加融资方负担,高杠杆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动较大资产体量;标准化是指用于融资的抵押品(抵押)相对标准化,有公允市场,即便出险,也能快速出清。我们认为,如果同时具备五大要素,则供应链金融水到渠成。
通过上述市场分析,我们认为:大宗商品、行业或区域龙头、行业信息化服务商、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等五大领域是供应链金融的沃土。
主流金融服务缺席的市场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经济换挡期,尤为如此。扩大再生产,要么通过内生式积累,要么借道民间高利贷。年化8%-20%之间的融资成本,成为传统金融的盲点,也因此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首先链金融本质上是弥补了中小企业年化融资成本8%-20%利率的空白,给予了中小企业全新的融资工具,这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背景下,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供应链金融最大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阀门。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像,成本在6%-8%之间。但从收益风险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承受过高风险。
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资成本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投资,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8%-20%融资服务的空白,背后折射的是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以及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不合理的过高风险补偿。
五、供链金融的特点
和传统非银机构相比,供应链金融具备太多优势:
1)供应链金融依托在产业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风控端天然具备优势;
2)如果说非银机构做的是纯粹金融,则供应链金融则是在试图构建金融生态;
3)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各非银机构均成为体系中一部分;
4)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属于大数据金融,延展性更
宏观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一直以来,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产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个顽疾,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中小企业痛点: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暴露于无主流金融机构覆盖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融资也多是“富贵险中求”,融资成本高企,且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散、乱,对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从另一方面讲,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大市场,新的金融模式、新的技术应用都可能彻底启动行业崛起阀门。
除了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亦受到行业挤占:
1)营收账款总规模超16万亿。以供应链上游企业为例,截止2012年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达到16.6万亿,中小企业现金压力巨大;
2)赊销期的延长。根据《2014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2013年31.7%的企业赊销期大于60天,明显高于2012年20.3%的企业占比,总体信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2,核心企业“转型痛”
其次,满足了核心企业和互联网专业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通过金融服务,变现其产业链长期积累的价值。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就产业中企业来讲,由于自身优劣势禀赋不同,在转型大潮中表现出不同的诉求。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变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则对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更强的偏好。
无疑,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性趋势,核心企业亦未能幸免。如:1)粗钢产能利用率2014年降到最低点70%,产能严重过剩;2)截至2015年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负增长4.23%,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在行业性大趋势下,核心企业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
3,直击痛点,多方共赢
行业层面无阻力,供应链金融的生长将极为舒展。行业趋势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供应链金融无论对于核心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乃至物流企业都具备明显的益处,利益的产生并非存量之间的博弈,而是增量的创造。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难得的时代背景,多方共赢提供充足动力。
四、供应链金融的盈利模式
供应链金融如何开展?结论极其简洁:核心企业的“转型痛”创造供给,中小企业的“融资痛”创造需求,而两者的碰撞必将催生出新的蓝海业务。
供应链中的主体将至少在以下方面获得益处:
1)核心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构建新的优势领地,其掌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充分发挥优势;
2)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稳定资金,为主业提供持续动力;
3)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量上升,同时个别优秀企业亦可通过物流、仓储建立的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4)通过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和拓展,电商平台价值将大为提升。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上下游桥梁优势,拓展自身业务空间。物流公司具有专业的货物存储管理、丰富的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在存货抵押为主要形式的供应金融中具 备优势,如仓单质押授信模式,物流企业具备充足的优势。物流企业亦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交易平台,更深入的渗透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需求旺盛
五、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小企业总规模大,潜在融资需求旺盛。截至2015年上半年,国内企业数量超过500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99%。这些企业解决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进出口业务和80%的就业。但是作出如此多贡献的中小微企业,却只能从银行拿到10%不到的贷款,而且几乎无直接融资。几乎所有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4年国内社会融资总额16.5万亿,若中小企业获得与其GDP贡献度相匹配的融资额,则融资潜在总需求将超10万亿。供应链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把控能力更强,帮助中小企业释放巨大融资需求。
盘活动产融资,2014年供应链金融潜在空间超10万亿。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于动产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均可作为融资抵押。2014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总额为87.3万亿,我们在可用于供应链融资的动产比例、资产质押比例的不同情境下做了弹性分析,测算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
假定87.3万亿中20%可用于供应链融资,同时假定“融资金额/质押资产金额”比例为60%,则2014年潜在供应链金融空间可达10万亿,可开发空间巨大。
根据北大经济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2011年供应链金融在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10%-30%,而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在20%-25%。前瞻网也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进行预测,根据其预测报告2015年规模为12万亿,按每年5%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
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时机已经成熟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名词,但它正引领实业界的一场变革。
1.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在于对金融业务模式的重构。抽象的看,金融的核心在于资金、业务、风控和实现模式。金融领域的创新也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信托在业务端建立了相对银行的优势;余额宝在资金端疏通了不同市场的利率差;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则利用大数据在业务模式和风控上实现了金融的重构,除此之外,供应链金融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根深蒂固的产业根基。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的模式最具行业根基,同时也颠覆了金融领域“基于金融而金融”的传统范式,打开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
2.供应链金融根植于产业转型的时代,爆发于互联网金融的催化。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或爆发,首先要解答的是时点问题——为什么是现在?基本面上,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下,核心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嫁接金融业务,率先拉开变革序幕;催化上,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金融业务也在经历“普惠化”,同时,互联网平台在筛选和汇集同等特征用户群、利益相关企业群方面的优势被集聚放大,而正是高度集聚化的生态为供应链金融建立网络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
3.互联网的集聚效应,正由个人用户向企业用户扩散,且不同于个人以用户习惯为主要聚集标准,企业用户的集聚直接以商业利益为粘合剂,粘性更强。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网络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初期,资金渠道决定供应链金融上限规模。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资金需求受限于供给,对业务规模形成上限的往往不是供应链本身规模的大小,而是资金端不同渠道的供血能力。传统模式框架下,核心企业通过自身优质的信用,从银行获取资金,同时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出借资金获得利差收入,信用差的获利模式极易触碰到规模上限,核心企业有充足动力寻求其他金融渠道,而普惠金融的趋势也为供应链金融的拓展提供便利。
中长期看,行业因素决定供应链金融整体格局。虽然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资金成为主要上限因素,若将时间窗口拉长,行业本身的空间及特性几乎决定了供应链金融整体格局。1)行业规模空间直接影响融资需求空间;2)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的难易程度;3)行业格局决定不同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源禀赋程度。
供应链金融具备三大风险控制优势。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供应链金融在行业宏观把控、企业信用信息以及平台数据上都具备优势。金融企业的核心仍然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将风险识别的优势逐步转化为金融业务利润。
六、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差别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名词,但其具体运作模式完成了演化升级,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有三个核心点:业务主体、授信模式以及业务模式。
1.业务主体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
金融业务主体从银行到核心企业。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作为业务主体,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授信。而新模式下,核心企业成为了金融业务的主体,其资金来源也突破银行单一通道的限制,进一步扩展到多元非银金融机构,甚至通过自己获取金融牌照来实现资金的融通。相应的,核心企业也获得了原本属于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
不同于市场将金融业务作为核心企业辅助性业务的主流观点,我们认为,只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更大的利润,核心企业没有动机限制金融业务发展。
.2.授信主体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
授信主体由原来的若干个到现在的一个。中小企业本身直接在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通过核心企业的类担保获得银行融资,本质上仍是基于信用差进行资金的融通,银行授信主体既包括核心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也即是对若干个企业的整体授信。
新模式下,资金方只对核心企业授信,而核心企业再基于实体交易对中下游企业授信,资金风险敞口由银行端下移至核心企业。
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核心企业也将获得相应风险溢价收益;此外,基于自身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优势,进一步获得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的收益,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业务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O2O模式的演化。不同于一般线下体验、线上提交需求的O2O模式,产业链金融的O2O模式中线下因素更为核心。线下产业因素是供应链金融的根基所在,掌握了核心渠道或具备核心品牌的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具优势,其核心位置被其他企业代替的可能性较低。线上平台最大的作用在于供给、需求信息匹配效率的提升,以及对运作效率的提升。而一般产业垂直领域电商均兴起于近几年,目前仍面临新进入者的潜在威胁,真正具备“护城河”特质的电商平台较少,更需深度挖掘。
七、供应链金融的盈利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空间:四个利差
要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立足,核心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相对竞争点,通过比较优势开拓生存空间,。
第一个盈利模式:信用差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差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核心企业拥有规模更大的业务规模,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高信用在资金获取上具备天然优势。从金融体系融资的差异本质上是信用的差异,也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此外,核心企业依靠自身对产业链的强把控力,拥有更多的预收账款(对下游企业)和应付账款(对上游企业),较为充裕的现金进一步增强其信用等级。
第二个盈利模式:认知差
基于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更深认识,核心企业在风控端具备优势。金融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仍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于其天然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获得超额风险溢价。1)核心企业对行业具备更为深刻的认知,对行业周期以及微观运行都具备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2)基于业务往来所形成的对上下游企业信息更为核心的把控。
第三个盈利模式:模式差
不动产抵押模式具备差异化竞争实力。在国外市场成熟国家,银行所接受的企业抵押中超60%是基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动产抵押,而国内不动产抵押占到了70%以上的份额。动产抵押对金融机构要求更高,对抵押品更需要高频次的监控及信息互通,而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趋势切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痛点,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业务把控能力、仓储能力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融资模式上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优势。
第四个盈利模式:生态差
扎根于产业,供应链金融O2O生态更接地气。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核心企业更易搭建供应链融资生态。在发展成熟阶段,供应链金融将在产品、物流、仓储、资金融通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而互联网从消费到产业、从个人到企业的渗透加速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成型。与金融机构只做金融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在产品业务端对上下游企业更具粘性,且相比于产品消费端的O2O模式更具产业根基。
目前时点看,核心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内外条件:深耕产业的根基、转型的动机、金融变革窗口以及互联网的极速渗透,未来的突破点在于资金端和风控模式。
九、如何开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不同的资金渠道、不同产业格局以及产品形式等因素,具体业务组织形式复杂多样。通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影响因子中总结出五个核心因素,他们的具体组合方式将直接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潜在价值:产业空间、上下游格局、核心控制力、资金渠道和产品标准化程度。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也不同。产业视角下,金融业务仅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存在目的仍在于强化主业,对金融业务的体量没有过多期望;金融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定位于传统业务转型的标杆方向,且以金融的思维谋求业务推进。
我们认为,应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1)金融领域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残酷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政策上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市场格局迎来变数,空间足够大;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3)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业务。
资金端、资产端和风控模式是金融业务的关键要素。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必须抓住金融业务的本质,才可以在变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领悟到核心。资金的融通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供应链金融框架下,资金端涉及到资源规模和价格;资产端有关行业空间大小、行业格局及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把控力;风控端则要看基本模式、产品标准化程度、仓储能力等。掌握了金融本质的核心,才能选出真正好标的。
资金端是供应链金融的开始,中短期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资金规模和价格是核心看点。从资金来源上,可以分为外部渠道资金和内部资金,优劣对比应该回归到对资金成本、息差和风险的影响上。
外部渠道资金
外部资金运用本质仍是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差。供应链金融较为保守的模式,即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优势获得外部资金,同时基于自身对中小企业业务往来形成的风控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业务。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能力上的差别是信用的差别,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基础也即企业之间的信用极差。
信用极差大小决定业务空间,资金成本低,规模易触上限。在外部渠道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都作为金融机构的乙方,定位上没有本质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对于外部资金的融资能力,所以信用极差的大小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核心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容易,同时贷款成本较非银机构融资成本要低,一般在7%-10%左右。外部融资模式下最大的瓶颈及资金规模,基于信用差获得的金融业务,在空间上容易受到限制,这也是产业视角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我们更看好通过获得金融牌照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的模式。
获取金融牌照
甄别不同牌照价值,看杠杆、看资本实力、亦看资金价格。核心企业申请金融牌照最大的价值在于对资金端把控力的增强,且在经营战略上相较于纯利用外部资金,更偏向于金融机构的定位。价值选择上,自身资本实力越高、杠杆倍数越高、资金价格越低则价值越大。
多元金融牌照中,首推融资租赁、保理及P2P。多元金融牌照中,优劣的主要考量标准为杠杆倍数与具体模式,其中融资租赁、保理及P2P质地最优。融资租赁和保理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非银子板块,优势在于政策上规范与支持,以及在外资、银行资金利用上的优势,10倍杠杆倍数在非银金融牌照中也属上乘;P2P平台的优势在于资金没有理论上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只要有利益,总有资金参与。相比较而言,小贷公司杠杆倍数较低,担保公司虽然杠杆倍数10倍,但业务上只提供担保,仍需接洽外部资金。
资产证券化加速杠杆释放。目前券商资产证券化已经实行注册制,同时各类资产管理平台都为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以及转让提供便利,从而加速资金杠杆的释放。若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资产规模占GDP40%的比重,国内资产证券化空间5.6万亿,核心企业在资产端的操作空间将大为提升。
十、什么样的行业适合发展供链金融
并不是所有产业的核心企业都适合做产业链金融,在规模效应下才具备真正转型价值。产业端决定价值的核心要素有三个方面:大行业、强控制力、弱上下游。
.1.大行业
大行业有大空间。大产业是指产业空间大,不易触碰天花板;大行业蕴藏巨大融资需求,意味着供应链金融所具有的潜在空间,只有存在较大的金融业务空间,核心企业转型动力才更足。除了直接的规模影响之外,大行业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越为复杂,核心企业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效率提升空间也越大,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优势也越为明显。
在供应链金融资产端价值判断中,“大行业”是第一位的,只有大行业才具备较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价值,然后再去判断上下游企业是否存在融资需求,以及核心企业对于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如能源化工行业属于典型的大行业。
2.弱上下游:融资需求存在痛点
弱上下游是指客户端中,至少有一环较为弱势,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上下游强弱决定融资痛点程度。上下游企业越弱势,其融资需求越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融资痛点的存在是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供应链金融所要解决的正是上下游企业融资痛点问题,痛点越深,供应链金融施展相对优势的空间越大,而较为强势的上下游则意味着核心企业转型金融服务的难度越大。
传统金融机构以不动产抵押为主,供应链金融以动产抵押为主要竞争手段。一般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而以应收账款和存货方式存在的动产较多,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核心企业基于实体业务往来所具备的信息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动产质押融资,形成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异化竞争格局。
3.强控制力:强控制力是指线上具有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线下拥有物流仓储作后盾,从而控制风险;解决痛点能力
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已经在产业链中某些环节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大小决定其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强弱视核心企业经营业务的市场格局,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话语权最强,这将在两方面提升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1)对上下游把控力越强,相对信用极差越大,融资相对优势越大;2)更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能力。
工业企业对行业把控力侧重产业中上游,电商平台侧重下游。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决定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展业领域,可从覆盖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判断价值。物流企业覆盖领域最为广泛,但相对于制造企业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业务深度较低;核心制造业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接触较为紧密;电商平台在广度上最低,但由于较高的消费频次,其具备最高的覆盖深度,如京东白条等即是在与消费者高频次互动形成的大数据基础上展开。
4.风险控制能力是供应链金融生存的关键
金融竞争本质在于风险定价能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优势的本质即在于风险定价能力的增强。电商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大数据下的信用评估体系,产业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对动产融资的把控力。
产业类核心企业风控: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平台类核心企业风控:大数据优势。电商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依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
五、发展供链金融的五大模式
最容易孕育供应链金融的五大领域:专业市场、行业信息化龙头、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行业或区域龙头。
1.专业市场:起步容易,做好难
专业市场优势在于“坐商的聚集”生态。专业市场集中交易某一类或若干类具备较强互补或替代性的商品,其将传统坐商聚集一起的业态天然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展开,较强的可复制性有利于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际成本,同时示范效应也极易在商户之间传播。本质上讲,专业市场部分实现了电商“聚集”的生态,但在效率上仍然具有明显差距,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在专业市场“起步容易,做好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业市场的冲击源于电商与物流的崛起。
专业市场目前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虚拟端:电商的兴起使互联网的高效发挥到了极致,其建立了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以及所产生的信息、资金的高度聚集虚拟业态,极大提升信息沟通效率,同时虚拟市场上增加物品种类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多品类、个性化忧于专业市场的单一;
实物端:物流崛起之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成为常态,专业市场存在之根本受到了冲击,“一柜难求”的景象依然成为过去时。
转型路径逐步清晰:互联网化与供应链金融。专业市场受到冲击后,转型方向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顺应电子商务大潮对专业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将传统线下业务搬至网上;二是依托供应链金融服务寻求支撑,专业市场掌握大量优质商户资源,以商户为中心,服务上下游融资、物流等需求,将打开转型空间。
起步容易,做好难。专业市场在“弱上下游”、“强控制力”方面均具备天然优势,资金来源方面至少未有明显劣势可能,路径上可以通过持有金融牌照,也可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资金。由于专业市场在聚集商家以及消费者方面天然具备优势,供应链金融初步开展较易,但在行业空间上,专业市场面临明显约束,以单品类消费品为主线下市场中,市场空间的天花板瓶颈比较明显。
2.行业信息化龙头:
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系统是核心优势
行业信息化龙头转型供应链金融。行业信息化龙头,为特定某个或两三个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长期以来,信息化服务商的主要利润来自软件、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三大部分,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龙头企业切入金融领域正成为行业标配。
行业信息化龙头借助软件的推广使用,渗透到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交易中去,产生系列大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即是征信系统天然素材。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征信体系是信息化龙头风控利器。供应链金融本质仍是金融,风险定价能力仍是竞争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与传统金融的对比中,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优势有两方面:大数据下的征信系统、融资质押标的下的标准化,显然信息化龙头在前者具备明显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
行业信息化龙头依托大数据,在风控端具备优势,市场空间方面视不同行业而异。需要指出的是,行业信息化龙头一般缺少对于上下游企业。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个红包
文章作者
个人主页 榆林人 作者
写了 11521 字,获得了 0 个喜欢
暂无评论
智慧如你,不想发表一点想法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