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

宝宝住院期间,妈妈怎么下奶?

2020-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116a60a13005

—导言—

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天然营养来源。母乳营养均衡又容易消化,而且母乳的营养成分随着宝宝的生长而变化。

很多人看到广告中说婴儿奶粉添加了多少多少营养,觉得奶粉营养更好,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越是讲究科学配方婴儿奶粉方,越是在尽可能模仿母乳。也就是说,越好的婴儿奶粉,它的营养成分和母乳越接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婴儿奶粉可以完全复制母乳的营养。

而早产儿妈妈的母乳营养,则比足月儿妈妈的营养更好。可以说,母乳是为宝宝量身定做的优质口粮。

母乳不仅对宝宝现在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而且还关系到宝宝的未来。小时候得到母乳喂养的宝宝,长大后出现超重和肥胖的概率更小,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低。

母乳喂养除了对宝宝好以外,对妈妈的身体也大有好处。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恢复。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身体会生产催产素,这种激素可以引起子宫收缩,让子宫尽快恢复到生宝宝前的状态。

母乳喂养有利于妈妈降低乳腺癌、卵巢癌、2型糖尿病和产后抑郁的风险。

所以为了宝宝和妈妈的身心健康,在条件允许下,妈妈们要尽量母乳喂养。

宝宝需要母乳喂养多久?

足月儿一般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后添加辅食,母乳喂养至自然离乳或者2周岁及以上。

不同早产儿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不同,一般不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晚于校正月龄6个月,具体听从医生建议。

添加辅食前可以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可以母乳喂养至自然离乳或者2周岁及以上。

产后2-3天的奶能给宝宝喝吗?

产后2-3天分泌的奶称为初乳。有一些旧观念认为初乳“脏”或者没营养,不让宝宝喝初乳,这个观点非常错误,一定要纠正。

初乳不仅不脏,而且最富有营养。

初乳含有对宝宝身体非常有帮助的免疫因子,具有防止感染,增强宝宝免疫功能。此外,初乳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含量也是最高的。

所以,初乳不仅可以给宝宝喝,而且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宝宝喝到初乳。

宝宝入院期间,如何下奶?

大多早产儿刚出生,就被送进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很多爸爸妈妈直到宝宝出院才第一次见到宝宝。这期间,尽管不能亲自喂养宝宝,但妈妈依然可以下奶。

正常情况下,产后妈妈都能分泌乳汁,正常出生的宝宝建议出生一小时内尝试母乳喂养。宝宝不在身边的妈妈可以模拟足月儿哺乳模式吸奶,在宝宝出生一小时内尝试挤奶或者用吸奶器吸奶。

剖腹产的妈妈首次尝试吸奶的时间,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一般也是在术后一两小时内进行。吸奶频率和宝宝吸吮频率相似,每2-3小时吸一次,每天8-12次。

有一些妈妈没有感觉到涨奶,认为自己“没奶”或者“奶水不足”,所以迟迟不开奶或者干脆放弃母乳,这非常可惜。

实际上,奶水是不是充足,和能不能感觉到涨奶完全没有关系。母乳的分泌量和给予的刺激有关系,有规律多频率正确吸奶,绝大部分妈妈都能为宝宝生产健康充足的口粮。

母乳怎么保存?

母乳保存温度

母乳应该常温存放、冷藏还是冷冻,这取决于宝宝什么时候喝奶。

在不同状态下,母乳保质期不同:

常温(25℃左右)条件

母乳可以存放4小时。

冷藏(4℃)条件

母乳可以存放48-72小时。但冰箱难免开开关关,很难保证恒温4℃,所以一般认为母乳在冰箱冷藏层保存12小时左右比较保险。

当然,如果可以保证冷藏母乳层温度在4℃,那可以按照48-72小时计算。

冷冻(-18℃)条件

母乳可以存放3-6个月。

所以,如果宝宝在4小时内可以喝上奶,那么就可以常温保存。如果在12小时内喝上奶,可以放冷藏层。如果不确定宝宝什么时候喝奶,那就冷冻保存。

母乳保存容器

保存母乳推荐使用储奶袋,不推荐用储奶瓶。主要因为使用储奶袋可以将袋子里面空气排干净,防止母乳变质,但是储奶瓶没办法排空空气。

使用储奶袋时候要排空空气,并将储奶袋密封好,写上吸奶日期、时间和毫升数。

母乳保存其它注意事项

存储母乳的区域尽量和其他食物或者物品分开,防止母乳被污染。

冷冻母乳的储奶袋,储奶量不要超过带着的最高线。因为母乳冷冻后会膨胀。装太多会把储奶袋撑破。

母乳存放的时候可以从外向里摆放,也就是先挤出的母乳放外面,后挤出的放里面。这样方便每次把先挤出的母乳用掉,保证母乳新鲜不过期。

保存母乳的储奶袋不可以重复使用,这样不卫生容易污染新的母乳。

— 结束 —

母乳喂养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抗感染抗体,对宝宝早期发育很有帮助。所以宝宝出生的前几周,母乳喂养很重要。

但是有些新生儿母亲因为现实原因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可以选择添加配方奶作为补充,确保宝宝获得足够营养的同时,母亲也不会负担过重。

如果宝妈决定不再继续母乳喂养了,可以逐渐降低哺乳频率直至停止,这样不会引起乳房疼痛或充血。

此外,与你爱和信任的人讨论相关问题,相信无论你作出怎样的决定,都会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文章内容参考:

《早产儿养育必备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