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姚前 等:DLT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
作者|姚前 蒋国庆 彭枫「作者分别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发部主管」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期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简称DLT)在为各方提供了技术保障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的可信共享账本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持续披露。将DLT应用于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不仅在根本上提高了各方主体的记账效率和真实性,赋予资产独立流动的能力,而且还让中小企业借助技术获得了融资话语权,无需依赖核心企业信用,即可自主向金融机构提供可信数据并据此获得融资,能有效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需求分散、主体信用不高、融资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资产证券化的信息穿透难题
信息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失去自主融资能力。供应链是一种以核心企业为开端逐级纵向传递的关系。随着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展,信息传递和主体信用不断减弱。中小企业不仅缺乏信用担保,而且缺乏信息上的话语权,在申请融资过程中必须依靠核心企业提供信息真实性证明,无法与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直接交互。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高度依附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导致供应链金融渠道与核心企业融资渠道高度重合。某种程度上,信息话语权缺失让中小企业丧失了自主融资能力,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难以直接渗透到中小企业。
原始信息分散、对账困难导致信息不可靠。为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传统业务往往通过多个维度信息的比对,防止作假现象。人们常谈到的供应链金融“三流合一”,即是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相关信息的一致性问题。供应链贸易的参与方往往数量众多,涉及多个主体和操作环节。在传统记账模式下,各个主体独立记账、各自记录原始信息,账本及原始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位置。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搜集和提取信息的成本,而且还需要复杂但又不可靠、容易出错的对账工作。
底层资产信息传导困难导致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无法顺利开展。中小企业缺乏主体信用担保和变现品,因此融资更多依赖可信的底层资产信息支持,以获得信用。尤其是,当中小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时,底层资产将进入多层级市场流通。在层层流动过程中,必然涉及不同参与方,为了更好地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需要动态跟踪底层资产变化,将底层信息的变动实时传导到各方,并且全程保证数据真实和一致性。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将融资所需的底层原始信息传导到相关方,并且保证信息不丢失、不失真,是当前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角度看,这需要一种能够多方共享、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底层账本技术。
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解决思路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对等网络的多方平等、共享记账,并且保证所有账本一致性、难以篡改,为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技术保障可信的共享账本平台。
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DLT账本,可以解决底层资产信息穿透问题。在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流程中,引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LT账本,完整记录产品相关的底层资产信息,并基于DLT账本数据为相关方提供信息披露,可真正解决底层资产信息穿透问题,保障资产证券化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技术机理是:把DLT账本作为最终可信数据的承载平台,融资人以及相关服务方按信息披露要求,将融资相关的底层交易信息完整发送到区块链平台,经多方验证后记录在DLT账本上。由于DLT账本由区块链网络多方共同记账维护,原始信息一经记录便不可篡改,从而确保为后续产品发行提供可信的存证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统产品发行过程涉及的基于底层资产进行的评级和审计操作,都可以依据DLT账本记录的原始信息进行。同时在产品交易过程中,资金流向和存续期底层资产变化等各类信息均可以在DLT账本上完整记录。当所有信息汇聚在DLT账本后,通过技术手段可自动进行信息一致性比对,从而实现在产品发行过程中的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总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DLT账本使所有参与方能够获取完全相同的底层数据,从而实现全业务流程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动态、真实可信的完整信息披露来源,还可以为监管提供便利。
实验研究结果
最近,笔者与某金融资产交易所联合开展了一项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新型DLT账本的实验:通过扩展账本结构,记录完整的底层资产详细信息;通过访问外部可信数据源,验证业务数据真实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LT账本记录底层资产信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穿透的真实性问题。
对现有DLT账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比虚拟数字货币而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LT账本在服务供应链企业贸易和融资过程中,还面临现实的复杂性和与现有系统相结合的问题。目前DLT账本表达的数据比较单一,只能反映某种数值关系。只能进行金额流水记账,而无法真正记录底层交易行为,因而常常被限定于虚拟数字货币领域,无法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此外,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LT账本较为封闭,缺乏外部互操作性,因此需要对目前DLT账本技术进行改进。一是对传统DLT账本基础数据单元进行扩充,使其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支持复杂数据类型。二是对传统DLT账本的底层数据存储体系进行扩展,使其可以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存储。三是引入外部数据源,对DLT账本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进一步增强数据真实保障的手段,满足DLT账本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业务可信要求。
方案要点。在底层采用联盟链的技术架构,支持各参与方在许可方式下加入,未来可以不断扩展整个区块链网络节点。在账本结构上,根据资产证券化产品底层资产的分级结构,设计相应的分级账本数据结构。按信息披露的需求,支持从上层产品到底层资产相关实体信息的完整数据建模,并支持包括简单数据、文档、图像等多种信息格式。在账本数据存储上,将结构化数据在区块链账本上直接记录,将文件数据存储在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并通过分级数据结构的链接关系,使存储在IPFS的数据完全纳入区块链账本体系范围内,保证整个DLT账本数据安全可信,这样的改进极大扩充了DLT账本的数据存储能力,在架构上实现了完全分布式,充分体现DLT账本具有的优势和潜力。在与外部数据的对接上,选取贸易过程核心的发票数据,将国税局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作为外部可信数据源,对发票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实施效果。改进后的新型DLT账本结构很好地实现了对整个产品相关底层资产信息的全记录: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提供技术上的可信保障,保证全量数据不可篡改;另一方面,通过联盟链与IPFS相结合,实现了全新的可扩展分布式架构,使得海量文件数据可以纳入区块链账本体系中来。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于未来吸引其他机构参与区块链网络和文件系统网络;配合上层的业务链,实现了双链架构,从底层技术上提供了多方合作的基础。试验系统通过与国税局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对接,实现对外部可信数据源的访问,可以对DLT账本中发票信息真实性进行核验和存证,从而为DLT账本数据验证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区块链系统与外部数据整合提供了思路。
实验系统对接了多家核心企业的信息服务商,并真实发行了多笔债权融资计划,实现了所有底层资产的透明与可追溯,为产品发行以及潜在的贸易争端调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具。另外,实验系统还开发了专用的区块链浏览器,可以让业务人员方便地查阅所有的链上信息,实现了可视化。
总结和展望
受制于资产信息量大、参与主体多、信息来源分散、底层资产信息难以穿透等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一直无法真正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盘活资产、有效获得金融支持。基于改进后的新型DLT账本,笔者开发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平台,试图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难题。依托该平台,中小企业有望获得平等信息话语权,可以不依赖核心企业,通过可信的DLT账本,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交融资所需的原始底层资产数据。同时,供应链的参与各方可以利用该DLT账本实现信息共享,无需多方相互对账,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信息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
就现实情况而言,虽然DLT账本最早在金融领域得到重视,但应用方面始终没有超越传统财务记账范畴,其潜力远没有充分挖掘。笔者针对供应链业务系统在数据复杂性、大规模存储方面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新型的DLT账本结构和互操作框架,并在资产证券化底层资产穿透方面进行了实验,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势的DLT账本,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数据隐私保护和访问控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处理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满足企业级应用要求的系统可维护性还有待改进……等等。可以预期,随着技术演化升级和应用研究的深入,DLT账本将成为新型多方协作模式的基础平台,有望提升传统账本以及评级增信等既有金融服务手段,在社会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各个层面发挥核心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批准号为2016YFB0800600,同时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与供职机构无关)
(责任编辑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