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整本书导读》讲座简要记录

2019-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且歌且行吟

        这是岳乃红老师暑期在一阅书院整本书阅读研习营上的讲座,我做了简要的记录并整理出来,希望自己能常常翻看,也希望对看文章的你有帮助。

一、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

1.准备阶段:选书——阅读(教师)——规划。

2.实施阶段:导读——自读——交流——延伸。

3.总结阶段:评价与总结。

二、一起思考问题

问题一:导读是必须的吗?

      (根据书的特征、学生阅读的状态与水平而定。一般需要导读。)

问题二:导读的目的是什么?

      (激发儿童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问题三:故事和方法孩子更感兴趣的是什么?

      (需要呈现故事,故事为王。)

(一)孩子们为什么更喜欢故事?

        《人类简史》里提到:因为孩子具有原始先民的特征。智人最早掌握语言。

在《像TED一样演讲》里也提到——

第二个秘诀:讲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故事能建立情感联结。

(二)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合适的?

1.案例:

a.赏封面,知作者,读简介,找目录。

b.看封面(封底),读简介,看序言,看目录。

c.学会用读、画、猜、想、演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书中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d.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      案例存在问题:都是顺着书的顺序呈现,从封面,到作者,到简介到目录。可以这样做,但当孩子没有跟故事建立联系时,封面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只是知识而已。没有情感的知识毫无意义。

#      邱老师的《我亲爱的甜橙树》导读课一开始并没有出现封面,只是告诉他们今天要读的一本书的题目,最后环节再揭示意图,因为整个导读到最后,书和孩子们形成了联结,这个时候出示封面,学生会更多一些感受、思考。)

2.方法:预测。不能单篇,因为单篇容量不够大,面不够宽。

(1)案例:

a.看封面猜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b.通过查找目录找一找: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谁会是主要角色?通过目录中的要素,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案例存在问题:这样的预测天马行空。没有回到具体文本中去,对孩子形成阅读能力毫无帮助。要不断回到文本中,找到线索依据支撑预测内容。该案例没有找到支撑点,这是假预测。(论文观点)

#    邱老师的《我亲爱的甜橙树》让孩子读写甜橙树的四段话,猜什么关系,到文本中去寻找线索,整合意义,建构出文本意义,这在passa测试中被称为直接推论的能力。

(2)预测点:

a.悬念点:指向于结果。

b矛盾点:指向于内心、价值观念等。

        比如《吹小号的天鹅》讲述的是一只励志天鹅。预测:石板上写“我爱你”会成功吗?(文本中的内容是对方不识字)天鹅姑娘会喜欢哑巴天鹅吗?(男生说会,女生说,不会,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与作者共同建构意义,不仅联结文本,也联结世界。

(三)故事和方法可以结合吗?

        例:《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第一页的故事地图很重要,故事发生的场景都在故事,地图中罗列出来了。但孩子急于读故事内容往往会忽视,所以导读时要告诉孩子故事地图很重要。读之前带着孩子读一读,提醒阅读中要时不时回过来,翻翻地图,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故事地图的哪个位置,建立整体的结构化概念,这是对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

        每本书都是有生命的。用一刀切去切每一本书,这是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故事和方法可以结合。方法应该从故事中来,而不应该脱离故事本身。作者怎么讲述是为讲什么服务的。而我们更多关注地是讲了什么,没关注到怎么讲。

问题四:导读中出现的片段如何选择?

        例如《我亲爱的甜橙树》故事零零散散,怎么读?邱老师找到了方法:把相对独立的故事拎出来,对主人公有基础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前后逻辑严密的故事,导读片段怎么选择?

1.片段在整本书中的位置。(最多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超过二分之一要谨慎,故事一般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一定是高潮,否则不会吸引人往下去看。)

2.片段是整本书的一个小高潮。(高潮让孩子掌握故事讲述的节奏,容易激发阅读兴趣。)

3.片段要是儿童感兴趣的。(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可能对接,是儿童阅读能力能够抵达的,而且是儿童比较感兴趣的。)

4.片段要相对完整。

问题五:用什么方式呈现片段内容?

1.默读?朗读?讲述?一般用朗读。每节课用10分钟时间朗读给孩子听。对孩子朗读越多,孩子阅读能力越强。(详见《朗读手册》,这是进入儿童阅读领域的必备书。)人类进行阅读时有两个通路,语音通路和语音通路。阅读最重要的是理解。成人兼而有之,儿童更多依赖语音通路,更多依赖声音进入文字。认知科学的角度认知特点,脑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要大声朗读。

2.讲述。(课堂上,孩子概括讲述片段内容。)

问题六:如何进行片段的讨论?

1.讨论安排在什么时候?读前?读中?读后?读后更重要。

2.讨论什么?

a.阅读初体验,千万不要越位思考。

b.聚焦于片段内容,千万不要泛泛而谈。读出了什么?读到了什么……这些都是泛泛而谈,对阅读能力培养毫无意义,一定要回到文本。

问题七:导读课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1.语文化。

案例:

a.我知道这是一个( )的( )故事。

b.这本书写的是堪萨斯州的一个小姑娘多罗西和小狗被一阵( )吹倒了( )。为了回到家乡,他开始了艰辛的跋涉,一路上,他先后遇到了( ), ( ),( )。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如愿以偿。

2.任务化。

案例:

a.拟定读书计划:出示目录,说说一天看多少章能完成任务。

b提出阅读要求:每天坚持看一点,每天坚持近一点,每天坚持与同学交流一点点。

(这“多一点点”常常也会让儿童的阅读兴趣一点点丧失。)

3.媒体干扰。

导读课不要引进电影,电影是导演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要直接听上帝的声音,而不是上帝的回音。如果要用音乐一定要巧妙,不巧妙不如素读。

导读课一般教学流程:

导入——阅读片段——分享思考——目录激趣。

      寄语:“欢迎光临遗忘之书墓园,丹尼尔!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作者的灵魂以及和他一同生活,一起做梦的读者的灵魂。每一次被借阅,每一次某个人的眼睛注视着他的书页,书的灵魂就会再一次成长,再一次增强。”——《风之影》

(想要了解《我亲爱的甜橙树》导读课,可以查看我的前一篇简书内容,里面有邱凤莲老师课堂教学的简要记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