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称呼体现远近

2020-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重遇文字重遇美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无论是日常接人待物的小事还是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无论是布衣之交还是邦国之间;可以说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严格按照礼仪制度来以礼相待。人与人之间按照亲疏远近称呼自然不同。

      随着时间的演变,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人与人之间交往更随性自在些。而到了今天,人与人之间更是重情谊而轻虚礼。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比较官方的称呼是“某某姐”、“某某哥”(因为我在办公室是倒数第二小,所以基本上都叫哥哥姐姐。)年龄超过我很多的,直接称呼“某老师”。不过办公室也有一些比我只大两三岁的,对于这些姐姐们,我最初通通呼之为某某姐姐。可是随着接触的加深,当我与某个姐姐走的近了时,我在说话时不自觉的就直接喊名字了。其中有一个姐姐,刚开始时,觉得这个姐姐八面玲珑,有些不实在,不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后来因为跟我关系好的另一个同事的原因,我们之间接触多了起来,关系最近时,一起洗澡一起聊家常。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开始直呼她的名字了。最初她特别不能接受,觉得我不讲礼貌了,不尊敬她了。其实我自己说的时候,心里也很吃惊,觉得自己竟然都忘记喊姐姐了。所以又会下意识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喊一定要喊。但是有时候脱口而出的还是她的名字。姐姐嗔怪我,可是我心里知道,其实在心里我跟她是走的近了。只是这话我却说不出来。再后来,我调到了另一个年级,而这个姐姐也当了班主任,所以不经常在我们办公室了。跟她的接触又少了起来,这时候,见了她或者跟别人说起她时,我又开始喊姐姐了,而且从来没有忘记过一次。

    最近两年,跟两个同事关系最近,所以对别人谈起这两个同事时,自己居然又不加姐姐了。当我发现时,更加确定了一个事:对我而言,与同龄之间或大我两三岁的人交往,当我不自觉开始喊名字时,确实是亲近了不少。

      我们称呼别人家的小娃娃,总是会说“这个孩子”而我们称呼自己家的孩子时,总是喜欢说“我娃”;有的人对最亲近的人喊全名,有的人对不喜欢的人喊全名;可是不论如何称呼别人,人们总是会有选择、有区别的!甚至有时候心情不同,称呼都会不同。平时我们总是用最亲昵的小名来喊孩子们,可是一旦生气了立刻就是连名带姓的大呼!

    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除了可以通过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判断之外,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交谈时站立的距离,接触时的姿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称呼,都是依据。这些无意识的动作往往比外在的各种身份关系更能暴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