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难出贵子”是谁的借口
“父母是外交官。从小给我一种很好的氛围,学习习惯和性格。这种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每一步的基础都打的比较牢靠,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北京市2017年文科高考状元
近来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一番言论再次让“寒门难出贵子”成为热点。何为“寒门”?又何为“贵子”?。所谓“寒门”,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当时庶族的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庶族多为普通的中小地主,是势力较弱的氏族。在当时的“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几乎是必然结果。所谓“贵”,指价值高,分量重,值得重视与珍惜,可用于指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优越性和关键性。
脱离“寒门”的历史渊源,如今什么样家庭是“寒门”,什么样的人又是“贵子”呢?“寒门”是个相对的概念:就算是所谓的“中产阶级”,也比不了国内的豪门;就算是国内的豪门,也比不了欧美动辄十几代人传承的贵族。而“贵子”更是个宽泛的概念,高考状元算“贵子”吗?成为政府官员算“贵子”吗?成为行业顶尖高手算“贵子”吗?挣得大钱算“贵子”吗?如果说高考状元只是人生起步且不论,成为什么级别的官员才算“贵子”呢?要考虑这个人会不会倒台吗?什么样的人才算行业顶尖高手呢?是国内还是国外?拥有多少财富才算“贵子”呢?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也必将不同,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定义,人人可称“寒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模糊的命题,为何一夜之间火遍朋友圈,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呢?为人子女者,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没有做的更好的原因——“寒门难出贵子”呀,所以没有成就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于自己无关;为人父母者,终于找到了自己孩子没有成为更好的人的根源——“寒门难出贵子”,不怪孩子,怪自己不是豪门,更怪社会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噢耶,一场舆论的狂欢!
有人可能会说,“寒门难出贵子”, 重点在“难”!是啊,即便是在模糊的概念下,从“寒门”到“贵子”,都是完成上升,成为比现在更好的人。不管是不是“寒门”,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都不是易事。“豪门”子女,李泽楷,王思聪,刘青,哪一个人是容易?有人说,人家更有条件有好的教育嘛,那么请问,有好的条件,人家是躺着混出来的吗?“坑爹”的豪门子女少吗?同是豪门,为什么有人站在顶端,有人称为了“纨绔子弟”的典型?可见,个人努力是必要条件。那些从不付出努力,却认为自己缺乏条件的人,请自问 ”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抱怨吗?以你的付出,就算生在“豪门”,能在顶端站的住吗?”。
当然,人和人之间的条件差异是不可否认。但在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图书馆,网络公开课等使得普通人以低廉的成本获得相当的信息,知识。就算不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已经是每个普通人可以够到的,而视频也使的普通人能获得一些“行万里路”的认知。人和人的差异,越来越多少的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差别于精神世界。
回过头来,我们再读这位状元的发言,显然,他没有把自己高考取得的成绩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天才和努力,而是归功于父母的培养和社会条件。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虽然是状元,但和其它人相比,并非神童,而是借助了农村学生没有的外力。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理性和淡然喝彩!
这位状元的父母给了他好的氛围,学习习惯和性格,而且是潜移默化的,想必他的家庭里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习惯好,父母可以做到这些才能潜移默化。我想这并不是外交官所独有的,而是任何职业的父母,都有可能做到的。有些人,一听说人家状元的父母是外交官,立即想到自己怎么不是外交官好给孩子好的条件,完全不反思,自己回家从不读书,甚至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游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自己四体不勤,混吃啃老,却对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抱怨社会资源不公,何其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