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职场漫谈经验随笔||营销与管理天马行空

企业管理//你的能力能否驾驭企业赋予的职务吗?

2019-06-25  本文已影响25人  天涯桀骜

    企业需要人才,得辅佐以助企业扩张;人才依靠企业,得平台以发奋图强。企业与人才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了解人才的使用,了解人才的培育晋升规律,对于企业是十分必要的。

    先说说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一个员工,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培训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曾经的经历与历练使其了解人情世故,具有了社会知识;通过常年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培养了个性品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岗位经验确定了其行业技能;这些均为一个员工综合能力的体现。

    员工入职一个企业,企业赋予员工对等能力的职位,职位的确定一般是通过人事部门对于员工当前综合能力的评价。员工在其职位上发挥能力,伴随着企业成长而技能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端倪出现了:

    当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等于或稍大于企业发展速度,即员工综合能力刚好可以驾驭所任职位,这时员工、企业处于最适合的匹配度,员工幸福度最佳,企业对于员工综合能力的满意度最好,这时候员工能力适合企业搭建的岗位平台,企业人事部需要正常关注即可。

    当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远远高于企业发展速度,即员工综合能力远远超出企业当前赋予的职位,或企业发展出现瓶颈影响员工无法展示全部能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岗位的不满足,工作无新意,工作无挑战,常此下去,员工离职风险出现,如何解决?这就需要企业认真分析:

    ——如果是员工能力出现纵向提升,个人视野变宽、格局变大,属于思维能力的晋升,这时企业应对的方法就是为其搭建更高的平台,提升员工职位,让其管理的范围变大,管理的区域变多,管理的层级变高。

    ——如果是员工能力出现横向提升,一般这类横向提升主要体现在业务岗位的员工,销售业绩大幅度提升,已经远远超越了同级别人员的业绩,这时企业需要搭建的发展平台就不应该是“职位晋升”,而是建立特性化的管理考核机制,为其业务扩张搭建新平台。比如:有些企业制定区域股份制体制,有些企业建立超额的奖励机制,有些企业为员工提出特色奖励并建立工作绿色通道。这些都是企业为了挽留住明星员工,让其充分发挥的举措。

    当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足以支持企业发展速度,无法胜任企业赋予的职位时,这时就出现了员工“德不配位”的情况,这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十分尴尬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妥当,企业及个人将会双重受害。

    分析一下:如在员工刚刚入职,招聘部门没有发现员工能力不足而造成员工无法胜任该岗位,那么很简单,在试用期如在员工刚刚入职,招聘部门没有发现员工能力不足而造成员工无法胜任该岗位,那么很简单,在试用期内辞退即可,企业顶多浪费一些薪金而已。

    但大多数情况是一个老员工,甚至是原有核心管理岗位,在企业发展壮大时,没有及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而无法胜任当前职位时,对于企业是十分为难的:继续使用,该岗位会成为企业发展瓶颈,甚至有些心胸狭窄的员工会协同旧体系阻碍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毒瘤;放弃辞退员工又无法体现老板的包容,甚至有些不人道,有“卸磨杀驴”之嫌,这样的人最好的处理思路应该是暂时调离核心管理岗位,给予培训再学习的机会,提升员工综合能力以便重新重用,最起码这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但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将会出现严重内耗,甚至造成内部动乱,人心惶惶。

    还有一类员工,则是完全被企业“捧杀”而死的,员工曾经在某岗位做出贡献,能力在提升,但仅仅表现出在同级别岗位业绩突出,根本没有达到格局、视野的升华,如果这时企业为了表现对该员工的重视,强行提升岗位至高级管理岗(大多数员工都是喜欢的,毕竟提升岗位伴随待遇提升),而员工如无法快速适应新岗位带来的挑战,将会出现挫败感甚至无所适从,当考核该员工管理业绩而达不到要求,则该员工将面临“降级则颓废,使用无所得”的尴尬(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几上几下的心胸),最终企业只用无奈“放弃”该员工,企业将面临人财两失的困境。

    因此,“德不配位”对于员工是具有职业摧毁性的,需要员工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做好充足的准备,理性看待升职的“风险”。

    企业是员工的事业平台,员工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企业发展,二者关系如“鱼水之情”,且行且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