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第8篇 电影《战马》,四个情节见精神(艾丽)
斯皮尔伯格以导演战争片和科幻片著名,《战马》虽然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却没有用大篇幅去表现战争厮杀的场面,而是把战争作为一个大背景,让一匹名叫乔伊的战马及其主人阿尔伯特的传奇故事唱主角。
战马乔伊被阿尔伯特慧眼相中,经过精心饲养与调教,居然让它能像牛一样犁田,有效解决了他家没牛耕田的问题,在当地引起轰动。然而,为了还债,父亲不得不把战马卖给了军队。从此,战马乔伊开始了神奇的经历,先后易了五位主人,到过二次世界大战的许多战场和后方。阿尔伯特为寻找他的爱马也到了部队,竟然在前线一次战斗中与乔伊 重逢。
几个情节见精神:
其一,战马乔伊被阿尔伯特调教成牛一样犁田时,马不知是不习惯干农活,还是不满主人把自己大材小用,连续给了阿尔伯特几个下马威,让他尝到了自己的厉害。影片选用的战马简直太人性化了,它的倔强和执拗,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现得维妙维肖,仿佛它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位影片人物。挑马当然关键,驯化更绝,足见该片在影片下面所做的功课是多么的到位。这还不仅仅体现在战马乔伊与阿尔伯特的关系上,当乔伊几经转手落到德军手上,让它去当苦力拉大炮时,看到另外一匹黑马体力不支,它居然主动示意让自己代替黑马去干重活,临别有一个深情而洒脱的眼神,简直太准确不过地表达它内心思想了。
其二,影片中唯一的一个战马冲锋的场面,英军满以为乘德军不备,用骑兵突袭,必获大胜,却不料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这在国产战争片中是绝难看到的场面。其实既然是交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赢不输太让人不可信,那样的艺术不可能起到打动、教育人的作用。该片描写这个故事引伸的意义似乎是:再能干的人(马)再灵巧的武器,如果不是用在正确的决定中,都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功能。这与其说是在批判什么,倒不如说是对人生命运的一种遗憾。
其三,英军与德军搏弈的正面战场,双方杀得都红了眼。这时战马乔伊挣脱羁绊,在前线阵地狂奔乱跑,结果被重重铁丝网裹身,躺倒不能动弹。英军一位战士不顾长官阻止毅然举起白旗,跃出战壕,向对面阵地走去。德军不仅没有伤害他,还主动派出战士帮助英军士兵一起为战马剪除身上的铁丝网。这个情节表达的画外音似乎是:既然我们不忍心看到一匹马受折磨,那么又何必深陷人与人的战争不能自拔?是该歌颂人性还是对人性的弱点进行反思?
其四,战争结束,身在军中的乔伊按军规居然不能归阿尔伯特所有,而得进行拍卖处理。在战友们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乔伊和阿尔伯特终于团聚。此处的拍卖战争物品一说,似乎在中国战争片中从未有耳闻目睹,可能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事情虽小,但反映出不同社会制度和管理方式下,人们对公共财物的态度与立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你的心爱之物,哪怕你曾经为之付出许多心血辛劳,如果不该你拥有时,你是不可以拥有的,想要拥有,必须与别人一样公开竞争对其所有权。影片传达的既是西方文明社会的本质精神,何尝又不是提供给人类落后地方以作行为参照。
此处,《战马》的摄影也是颇值得称道的,不仅突出表现在对战马乔伊的诸多传神的面部特写的敏锐捕捉,而且还体现在画面构图的唯美设计,许多镜头都是光影结合的典范之作,绝对是一幅幅值得珍藏的油画。
该影片系根据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改编。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竟然被拍摄得如此大气磅礴,承载巨大的美学和道德力量,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能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看来斯皮尔伯格的确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