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迷失:你是互联网的支配者还是附庸》引发的对互联网及手机的思考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静姐,她十分的贴心,从天津给我寄了她的表弟翻译的这本《迷失:你是互联网的支配者还是附庸》的书籍,拿到这本书已经快一年了,几次三番都决定要把它看完,可又每次都未曾翻开它。近期我又间歇性想坚持读书,终于拿起了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部头很小,读起来毫无压力,也没有艰涩难懂的词汇,反而接触了新的文化,有一种新奇的感觉,慢慢读来,也不会想着赶快读完。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当今社会是属于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十分便捷,正如译后记中说的那样“互联网不仅进一步剥夺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时间,还引发了大规模的侵权、信息泄露、泛节日化、低俗化等问题。极高的可复制性,在导致剽窃与造假频发的同时,还造成了人类思考能力的降低。可以说,互联网正透过各种信息,主宰着我们的世界观。”这段话听来细思极恐,结合自己的经历,慢慢品,讲的十分准确。
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呼吁人们警惕互联网,适度的使用手机,积极保有作为人的的能动性。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进行了梳理。
第一,书中提到的泛节日化现象,在中国比日本要好一点,究其原因,大概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文明,国人对此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保有对中华文明的敬畏和传承精神;
第二,关于书中提到的戒手机问题,我十分同意。给大家看一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今天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为349.6分钟,同比增长36.8分钟,而2019年3月份,用户月总使用时长里有36.6%花在了短视频上。这样的一组数据让人不仅后背发凉,而且手机也就等同于和互联网连接,所以我觉得提倡戒手机就是戒互联网,这是很好的提议,戒了互联网,培养国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法,为知识原创保驾护航。
第三,书中第九章有一小节提出了一个观点:纸书使人对知识持有谦逊的态度。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有时候,我会意识到,面前的屏幕中所显示的不过是信息。意识到这点后,我自己也非常慌张。因为那个时候,我对其中文字的理解,就如同液晶面板一样浅薄。将这个屏幕上数字化的文字复制下来,传播到另外的屏幕上去,这些语言似乎只是”走了过去”,而没有走进人的心里。”另一段种作者表达里自己的担忧:“在画面中的文字,是我们仅用手指操作几下便可以处理的符号。我们对待这些信息没有谦逊感,反而会生出一种傲慢感。我担心,,如果我们只依靠电子化信息,我们可能会最终会失去对语言和智慧事物的谦虚。”这样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捕风捉影,是完全有必要的。当今社会,人们复制别人的语言和观点,通过眼花缭乱的软件,就可以做出酷炫的作品出来,得到观众掌声和喝彩,作者沾沾自喜,完全忘了剽窃别人知识的不安。所以人终归还是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理解、记忆,变成自己的才可以说获得知识。
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拥有等于被拥有”。我们在拥有了互联网、智能手机这样便利的工具之后,似乎也是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所以,我们究竟是工具的支配者,还是沦为工具的附庸,值得大家思考,警惕。
最后我用卢梭《契约论》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其实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