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老秦腔
父亲这一辈子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看戏。
这儿的戏专指秦腔。父亲不仅爱听,更爱看。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喜欢看戏。
上小学那会儿,“交流会”是冬天最有盼头的事情之一。那时候能吃一串糖葫芦,几串烧烤是无比开心的事。
“交流会”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从秋收后我们就在盼望着这十天的到来。其实说白了就是秦腔戏班子来镇上演出,运气好的话可能会碰到外地的马戏团。但是我们真正能去现场的时间大概只有两三天。白天母亲带着我去市场溜达,有吆喝着卖老鼠药的小贩,有能说会道的生意经,还有卖五花八门小玩意的外地人,也有烤烧烤的阿姨。我总会缠着母亲为我烤几串,然后在氤氲的烟火气中吃到嘴角流油,母亲总会掏出手帕笑着为我轻轻擦掉。
最开心的就是晚上,这时候父亲总会用他穿了多年的军大衣,将我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帮我再戴上帽子和口罩,武装得严严实实,只留出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带着我一起去看戏。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我依旧过着他的军大衣陪他去看戏,他可能是看得太投入,慢慢地松开了我的小手,脚步也一点一点向前挪……我试图抓紧他的大手,但我哪里抓得住那双粗糙、宽厚的手掌啊,对于我当时的年纪来说,着实困难。但我竟没有哭,而是忍住了眼泪,静静地裹着军大衣站在原地,觉得父亲会来找我。
于是等了好久,戏唱完了,父亲也终于想起我了。
我终于没能控制自己的眼泪,嚎啕大哭起来。很明显父亲也吓坏了。从此以后,父亲看戏总会把我的手纂得紧紧的,我也再没有因为看戏哭过。
依稀记得和父亲看的第一场戏叫《火焰驹》。具体什么情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也或许我从来没看懂过。但是那一年的交流会和以往有所不同:偌大的舞台两边摆放了LED显示屏,上面可以滚动秦腔的台词。那时的我虽然还在小学三年级,但最基础的字词知识却也积累了不少。于是平时对戏曲从不感兴趣的我突然挠有兴致地聚精会神跟着父亲看了起来,父亲也很热情地为我讲解其中的剧情,但因为我年纪尚小,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只记得父亲在散场后的最后一句话是:哎呀,唱得真正好!也是从记事起,我明白父亲是一个如此痴迷秦腔的人。渐渐地,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铡美案》、《窦娥冤》、《三娘教子》等一个个经典剧目被熟知,也星星点点地了解了马友仙、肖玉玲这些秦腔戏曲的传承人。但依然不明白父亲那咿咿呀呀的老秦腔有什么好听的。后来我上高中,省了几个月为父亲买了一台唱戏机。父亲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乐开了花。父亲开始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