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食美食

关于舌尖上的中国

2018-03-02  本文已影响17人  王六郎

我看舌尖第一季的时候正在国外漂着,很苦逼,你知道的。永远吃的就那几样,就算自己想做,超市里菜也不全,料也不全,要啥没啥。那时候的业余时间的一个很重要爱好是看新浪美食博客,看他们拍的美食照片,然后默默的流口水。其实美食就和青春的记忆一样,越是距离越是美,没吃到的总是比吃到的更美味,这是形而上的胜利。在如此荒芜的胃和心里,按说遇到舌尖一,大概应该用干柴烈火,久旱甘霖来形容了吧。然而并没有。看完这个片子,第一个感触是中国终于也有一部把名字起的有逼格的纪录片了,这证明了导演队伍里有文化人啊。第二个就是有点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就是每次都要掺点小感慨,天地人啊什么的,或者强行装逼的偷换概念。就比如:厨房的咪咪就是没有咪咪啦,对不起是秘密。或者把食物放馊了就非要说时间的味道,我小的时候相信晒过的被子有太阳的味道,现在我课不这么傻了。我其实不太同意大家的观点,说一很好,在我看来,舌尖一没有美食,只有做作。大家都集中吐槽二里面的红烧肉,其实一里面一样有大段的时候表现一帮北京人在楼顶包饺子。这说到底就是中国文人的酸腐传统,诗言志,赋比兴,不信你看他们的美食顾问是谁,沈宏非,著名装逼犯。对他们来说,简单拍个美食,没劲,得有立意,所以才拍了山西那个黄馍馍,那个老人后来被西贝请去坐台,我吃过,不好吃。就像窦文涛说的,他们拍的不是美食,其内核就是:食物即乡愁。不能说人家这个核心不对,但是抱歉我不喜欢。

再说说三,第一集看了,想吐。如果说舌尖一还算是文青的拗造型还能原来,舌尖三的价值观简直是出土文物。各种对手工业的赞美,对所谓的饮食文化的歌颂,简直令人发指,把一个泡菜捧上天,你怎么不拿泡菜坛子去打八国联军。另外导演根本就不懂吃,一些基本常识的错误很多人都已经指出来了。就算是拍食物的器皿,也是可以有很多可以说的,比如说西方食物喜欢放在很大的盘子里,好看是看看,但是容易凉。高级西餐厅厨师在保证食物温度上都要煞费心思,但是我们中国人发明了干锅、火锅,另外一些菜用大碗,还有早茶的蒸笼,都是保证温度的方法,结果去拍铁锅和菜刀,关注点居然还放在是不是手打上,这就暴露了导演的眼界。果断后面就不看了,看大家描述的什么吃饭的规矩,养生,这些不是文化糟粕是什么?可见央视的领导的审美以及价值观落后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活在1840年。

如果要拍食物,就好好的拍,个人以为寻味顺德就不错,也是央视拍的。虽然一贯的要歌颂一下原生态,家庭,伦理,其乐融融,这些农业文明,但不是太多,也不煽情不卖惨,能够把顺德这样一个小地方的美食拍的让人有想要专门去吃一次的欲望,我认为就是成功。其实建议每个省与其花重金在央视投旅游广告,类似那么多好客xx欢迎你,还不如好好花点心思拍一拍你们那里的美食以及饮食风俗,比拍你们那些人造景观,xxx故里更能吸引人。另外广而告之一下,我是个吃货,要是有要拍美食片需要创意可以找我,免费,招待我吃就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