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往事
赶集在我童年以至少年时候,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事情,在我记忆里是清晰浓重的色彩。
(一)赶集吃过的美食。
小时候的我相比其他几个显得瘦弱一些,说是营养不良,加上我比较勤快、听话,父母喜欢多一些。就是平时很严肃的爷爷也偏爱我一些。
赶集的那些美食记忆中第一浮现的就是爷爷带我去赶集。爷爷经常赶集,每次都买一点点好吃的喊我去拿。有一次,爷爷带我去赶集,买了什么全不记得了,那时就几岁的样子,只记得喝了满满一碗肉汤,里面有好多肉,上面撒了韭菜。记得饭店那绿色的帆布围帐和那开饭店老爷爷慈祥的笑,因为认识爷爷,我们碗里肉多了不少,太解馋了,在那个一年到头吃不上多少肉的年月。
爷爷年纪大了,赶集并不多。妈妈带我赶集多一些。记得一次赶集去得早,卖豆腐的刚刚抬出来冒着热气的豆腐,切了一块的四分之一,用勺子盛了点蒜窝捣碎的青红辣椒碎,我和妈妈端着盘子坐下没一会就吃了,那个清香味合着微辣的鲜辣椒,记忆犹新,回忆起来咽下口水。卖豆腐的女的中年模样,带着笑略显吃惊地说:啊,吃完了?我和妈妈也都略感不好意思呢。
这些在我的记忆里那么清晰难忘,在妈妈的记忆里,难忘的是带我赶集买了一个熟猪蹄。当然在我的童年美食记忆中这也是比较难忘的,说妈妈难忘是她因为这个夸赞了我很多年,夸我不吃独食,懂得分享。记得那个熟猪蹄五角钱,大人们带小孩赶集都会买点吃的给我们解解馋。走出集市,妈妈就说:你到前边那个地方坐下吃了咱再走,我说还是回家吃吧。我懂妈妈的意思,怕回家吃我分不到多少,我说还是回去分成四份我们几个人都吃点。最后,猪蹄拿回家,我们分着吃了。姐弟们没觉得我做得怎样好,吃了还嫌妈妈偏心,都是贫穷惹的。现在得减肥,不能吃大鱼大肉了。
再大一点的时候,自己就能赶集了。妈妈都是给几角钱,我就高兴地一路走,一路看风景,那个欢快劲儿真是没得说。我自己决定买什么,花多少。这几角钱能买点熟花生,带壳的那种,这是最长见选项,或者买个甜瓜,吃着玩着就回家了,浓浓的满足。
(二)赶集买过的小画书和丢过的画。
再大一点,跟着哥哥姐姐们识字了,能看小画书了,买小画书成了赶集花钱必选项,有余钱再考虑吃的,毕竟小画书看得久,可以反复看。每次赶集回来,妈妈看看我,一般不问我花钱买了什么,感激父母的爱给予我自由和尊重。慢慢过几天就知道了我又买了小画书,从来没有批评和指责。
这些都是在上小学前的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自己识字量大了,赶集逛书店不再仅局限于买小画书,也买大一点的书看。一次还买了一张画,是拍的一部电影中的画面,不记得电影的名字了,只依稀记得那画。买了画,卷好放书包里继续赶集。背的书包是有点旧了的黄绿色的,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是大姐用过的。画长,书包浅,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发现的时候也没法补救了,因为手里的钱都花了,没法再买一张了,虽心疼加遗憾,也只好回家。可让姐姐们逮着了,问花钱买什么了,当听说丢了一张画,父母倒没说什么,她俩批评开没完,我丢了东西自然没理,批评多了,我就来一句:谁赶集还不丢毛钱啊,那画一角一分。这句话让她俩嘲笑了我很多年。
(三)赶集换馒头。
小时候,馒头一般不用钱买,都是用小麦换,因为那时候钱太少。我稍微大一些,妈妈就安排我去集上的固定饭店换馒头,固定饭店不必等逢集,每天都有。我提着小麦去集上,路上遇到一个人,说馒头没有了,被换没了。去集上还有一半的路,还要买其它东西,提着小麦去太沉了,我想了个办法,把小麦放到了一片树丛里,回来时拿回了家。虽然没换上馒头,妈妈夸我机灵,有办法。
这些都是童年乃至少年时赶集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