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静心感悟,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味》是2010年出版的,汪涵著的一本书,一本充满了闲情逸致的书。
其实感情丰富,内心柔软,又开朗乐观的人,都应该是热爱生活,并且会生活的,好像爱和孩子玩,爱画画的丰子恺,和认为《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
由于平时看汪涵主持的节目很多,所以读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不知不觉就会用他平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在心里朗读起来,好像他本人在你耳边,不紧不慢的诉说着种种感受。
全书介绍了几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秤、箭、鸡毛掸子成,有自己的童年记忆,所思所悟,每篇还加上了物件的制作过程和于此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古老的文化气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多情、博学多才的男人。
说实话,制作过程的部分我是迅速翻过去,因为根本没有兴趣,反正自己也不用学了做的。每篇开头的故事,杂感到会细细品读,那是汪涵自己和这些物件之间的故事,有自己的回忆和理解,让这些物件充满了独特的色彩和情趣。
出生在苏州,让汪涵有着江南人的细腻和温柔,虽然很小便随父母去了湖南长沙,但苏州疼爱他的的爷爷奶奶,江南的如丝烟雨却一直在他的心间,多年后,成为他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因而,关于油纸伞的文章是全文最柔美,最浪漫的部分所在:
雨水之所以愿意落下,是因为它在天上,把满地盛开的雨伞,看作莲花。
因为喜欢雨,从而喜欢上一把伞。假如你不想匆忙奔向终点,那就安然呆在伞下,你会知道有雨声和伞的岁月,是如此的美妙。
对于我来说,雨就是人生的书写者。大雨落下的时候,它是狂草,细雨润物的时候,它是小楷,该怎样用它来书写,全部在于你是否关注那些不期而遇的雨。忙碌和幸福,清闲和痛苦,在这些心情迥异的时候,人对雨的态度总会不一样。
从雨,联系到伞,还想到了《阿甘正传》的片段,和《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真是佩服作者头脑的联想能力。
鸡毛掸子的部分,让我们看到了小时候调皮、死犟,一度和爸爸拧着的小男孩。或许很多的男人都有过和父亲敌视,对立的时候,汪涵因为父亲会因为很小的一点事,就大喝,所以感觉父亲像竖立的一道墙,很生硬,小时候出门前养成了一个习惯,透过门缝,用恶狠狠地眼光,对着父亲的背影狠狠瞪眼睛。结果一次父亲忽然转身,两人眼神相撞,赶紧一溜烟跑了。
因为放鞭炮,炸了邻居的腌菜坛子,父亲误会是汪涵做的,即使儿子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干的,还是被打了一顿,知道鸡毛掸子毛都打掉光了。带着全身疼痛睡着了,醒来发现父亲在床边坐着,再次询问后,絮絮叨叨说了几句,估计是想道歉也说不出口,然后早早送汪涵一起上学去了。
当然,能将这写说出来,汪涵在心里早已和父亲和解,自己也不再是未经世事的小男生。当我们走过岁月,回头再看时,才会体会记忆中对方的感受,才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认识。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沉下来,去整理自己的思绪。现在的人都太忙了,估计很难能有静下来和自己说说话,去整理自己的时间。
这点真的很佩服汪涵,作为一个名主持人,他必须,或可以参与的工作、应酬太多太多。30多岁时,他对自己说过,要慢慢缓下来,多推掉一些事,静下心忙自己喜欢的事情。
对于名利,想追求的人太多,而这条追名逐利的路是没有尽头的。在灯光酒绿中迷失自己的人太多,总是会听到有名人婚变、涉黄赌毒……得到了多了以后,心乱了,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拥有再多也不会快乐,还可能会把一切弄砸掉。
汪涵是个楷模,自己开了个书屋,平时工作之外,和众多同事,以及娱乐圈各个行业的大佬都很少联系,他几乎戒了所有多余的社交,有空就读书,就陪家人。所以,他才能在各个舞台上,出口成章让人侧目,在《偶像来了》中,让林青霞震惊,觉得随口说的话都像诗一般有哲理。

因为读书多,汪涵活得淡定从容,知道什么才是生命的本真,他认真的说:
如果我有两条命,我一定拿一条做一个快乐的木匠。
因为印象中靖港做木匠活的大叔就是超级快乐的,大家需要他,需要他做的木桶,虽然已经有各种塑料桶可以买,虽然他只会做那几种木桶。而做木匠活,只要自己安安静静的忙就可以,不需要揣摩别人的意思,和他人多打交道。困了,躺在刨花堆里,就能美美的睡上一觉。
读这本书,好像看着可爱的汪建刚(汪涵小时候的名字),慢慢成长:
小时候,我曾经在山坡上嚼着甘草根,看着满山青草的起伏,它们是我幻想的海浪,风中摇摆起伏的情操可以带来很丰富的联想。
从一个爱幻想的小男生,成长为一个在聚光灯下谈笑自如,潇洒大方,却依旧喜欢独处,浪漫依旧的男人。
很难想象,汪涵会开车到很远的地方,看看树,让自己平复心情,他在在树上系上黄色丝带,感受大树和自己的对话。还会再去猜想,后来旁边其他颜色的丝带是什么样的人系的,有没有可能遇见。
苏轼在《浣溪沙》里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真正有味道的,不是浓妆艳抹,灯红酒绿、辛辣刺激,而是清淡的欢愉。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找到,能静下来去品味这份清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