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知以外的世界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真实窥见外婆的生活。
80多岁的乡村独居老人。一个儿子五个女儿,丈夫早亡。人生的一半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在厨房,茅房,卧房和田地里熬过一天有一天。
我不由自主的将我的生活与她的进行比较,将我的痛苦和她的痛苦换算成同一个计量单位,我不由庆幸她并没有反思生活的习惯,也不时常有时间伤春悲秋,如果将我放在与她相同的境地做角色互换,我大概熬不过3天。
我认识中的世界是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哪怕退休金微薄,也有1000左右,省吃俭用也能生活。但身边不是世界,在外婆所在的乡村,有很多独居老人一个月仅有的收入就是国家下发的100元。100元仅仅是我们年轻人出去聚餐一次的花费,在很多老人眼里确实一个月全部收入来源。平常基本不买菜,多年的苦日子让她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为了节省电费,她们会一次煮一天的米饭,然后再用柴火炒饭热饭,哪怕炒过的米饭硬邦邦的不再适宜老人的肠胃。改善伙食也是逢年过节,或者儿女来探望的时刻。哪怕是这样的时刻她们也不是安然享受的,她们会摘菜,做饭,收拾残局,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家里的一时热闹。这样的热闹也是不常见的。
国家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年轻人感谢这样的发展速度,生活用品更新换代,宣告着科技改变生活。但是,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发展红利却微乎其微。时代发展越快,被抛弃的就越快。
年龄增长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变化就是能力的减退,我真的很难想象当我完全无法依靠自己生活下去的时候我会有多绝望。到处都要扫码,取钱都要刷卡。老年人完完全全要依靠别人才能出行,才能领到自己微薄的退休金。
靠别人就是要看人眼色。外婆说她的生活还算过的去,女儿多,逢年过节都会给她留些钱零用,总不至于太拮据。农村更多的是没有文化,儿女也无甚本领的独居老人。她们每一两个月都会结伴而行,走过一段不算短的路程,去银行领取生活的基本保障,一两百元过一两个月。这样的生活我难以想象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也有的依靠着儿子,看着儿子媳妇的脸色,靠自己的劳动做家务为自己争取一个不被放弃的机会,活着的机会。这就是养儿防老的真实解释,养儿并不能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只能让人活着。至于尊严不尊严的,在生死面前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都说水往下流,虽是常理,可我总觉得悲哀。我讨厌热闹永远属于年轻人,荒凉永远属于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