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圣众】——《印祖文钞》解《大经》(2)
甲一、序分分二(一品至三品)
乙一、证信序分二
【导读】
「文殊普贤大菩萨,尚求往生。吾等凡夫,安能轻视。念佛法门,为一切法门之大海。非其他法门,如小小沟渠可比。」
(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
丙一、标列五成就分五
丁一、信成就
【如是。】
「一念心性,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
(增广文钞卷三《佛光月报序》)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了无优劣,及与增减。而佛则安住寂光,众生则轮回生死者,以悟与未悟,及顺修逆修之所致也。如来知众生之皆具佛性,皆堪作佛也,是故示生世间,示成正觉,随机演说一切权实法门。俾彼利根,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有钝根,亦得渐次熏陶而得悟入。待其悟证及极,方复本具佛性,方离凡圣生佛之差别名相,所谓令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噫,如来度生之心,可谓慈悲至极,无以复加矣。」
(增广文钞卷三《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丁二、闻成就
【我闻。】
「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以迷而不觉,初非有失。及闻如来言教,知识指示。则知珠在衣里,佛性恒存。不离当处,得大自在。自利利他,受用无尽矣。」
(增广文钞卷三《佛学述要铸板流通序》)
丁三、时成就
【一时。】
「大千世界同一心,是心成佛心作根。无量光兮无量寿,灵山至今未散会。」
(文钞三编卷三《赠佛光社社友大会颂词》)
「时无定法,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境界且置,姑以凡小之境明之。周灵王子子晋,学仙,过七日,于缑山出现,已到晋朝。故有诗曰,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几、读平声、近也。从周灵王至晋彼出时、将及一千年耳。)又吕纯阳遇锺离权于邯郸逆旅中,锺劝其学仙,吕意欲得富贵后方学,锺与一枕令睡,则梦见由小至大,以至宰相,五十年富贵荣华,世所罕有,子孙满堂,其乐无央,后以一事与上意不合,遂自引退,乃醒。睡时逆旅主人煮黄粱米粥,梦中出入将相,做许多大事,经五十年之久,及醒,黄粱粥尚未煮熟,此不过仙人所现,尚能于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业。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诸大菩萨已证法身之境界乎。故善财入弥勒楼阁,入普贤毛孔,皆于十方世界,行六度万行,经佛剎微尘数劫。」
(增广文钞卷一《复盛机师书》)
丁四、主成就
【佛。】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名为佛。乃烦惑净尽,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之嘉号,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通名。其释迦牟尼,乃娑婆教主之别号也。梵语释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能仁,谓广度众生。寂默,谓彻证自性。」
(文钞续编卷下《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徧而无有穷尽也。何以言之,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常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佛于往劫,知此事已,卽发大愿,欲令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众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轮回,同成无上觉道,同入无余涅槃。从兹普为法界众生,久经长劫,行菩萨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六度齐修,一法不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其行施也,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悉无吝惜。故法华经云,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只此布施一行,尚非劫寿能宣,况其余之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乎哉。及至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彻证自心,成无上道,普为众生,说所证法,直欲同皆得己所得。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复随机施教,令其随分得益耳。及其一期事毕,卽入涅槃,犹复不舍大悲,于他方世界,示成正觉,以行济度。如是示生此界他方,固非算数譬喻之所能及。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且据此番出世,实为周昭王二十六年。及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固已无机不被,无法不周矣。又以中下根人,自力劣弱,不能现生卽出生死。纵有修持,而烦惑未断,再一受生,迷失者多。因兹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彼若圣若凡,或愚或智,同于现生,往生西
方。则上根者速成佛道,中下者永出轮回,实为三世诸佛普度众生之达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法。以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持佛名号,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工夫之浅深,惑业之轻重,无不蒙佛摄受,令其带业往生。如船拯溺,无所拣择。唯信愿不真,而心行与佛相背者,则不能蒙佛接引也。」
(增广文钞卷三《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丁五、处成就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得最胜之地,方可宏最胜之道。」
(文钞续编卷下《灵巖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及此次建筑功德碑记》)
丙二、别释众成就分三
丁一、声闻众分二
戊一、标类辨数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通常佛的常随众是一千二百五十人,这里标出的跟法华经一致。圣众云集,法会极其盛大、隆重,表明要宣说的法极为重要、殊胜。「净土大法门,其大无有外,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载。等觉欲成佛,尚复作依赖,逆恶将堕狱,十念登莲界。普被九界机,咸皆勤顶戴,畅佛度生心,唯一了无再。」
(增广文钞卷四《嘉言录题词》)
戊二、叹德标名分二
己一、叹德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大觉法王,出现世间,随机说法,度脱众生。必有菩萨声闻,辅弼法化,方能普使群伦,悉蒙利益。譬如一人御极,百辟辅理,方能垂衣拱手,坐致太平。故有道超十地,德迈等觉者出世,必有三祇果满,万德因圆者,隐其实德,权示小果。如法华所说诸阿罗汉,悉皆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非到佛地,谁能测度。」
(增广文钞卷二《法雨寺罗汉装金募缘疏》)
己二、标名分五
庚一、第一得度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
「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增广文钞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
「三转四谛法轮,乃佛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为向所侍从修道之憍陈如,頞鞞跋提,十方迦叶,拘利说此法门。彼等闻之,皆得阿罗汉果。僧宝于是现世间也。」
(文钞三编补《三转四谛法轮略释》)
庚二、智慧第一
【尊者舍利弗。】
「人若无智慧,如裸露然,鄙陋难堪。若有智慧,如衣衮服,则有威可畏,有仪可象。同是一人,直隔天渊。是以知佛法人,为可尊可贵。况净土法门乎哉。」
(文钞三编卷三《复郑慧洪居士书五》)
「以智慧了悟世间出世间法,自行化他。以期离世间生死之苦,得出世间真常之乐也。出世间法,无量无边。唯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
(文钞三编卷二《复王悟尘居士书二》)
庚三、神通第一
【尊者大目犍连。】
「为启众生真正信,故显种种大神通。不藉疯颠掩众目,何能常住振瞆聋。」
(文钞续编卷下《济公禅师像赞》)
「切不可妄想得道得神通。但一心念佛,复以此劝人,则虽不得道,尚可胜于得道。以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况盲修瞎鍊,多分会着魔发狂乎。祈认真为彼详说。否则,或有危险也。」
(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庚四、宗门初祖
【尊者迦叶。】
「自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遂得永传。而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诸祖。心心相印,固已腾辉竺震矣。」
(增广文钞卷四《重修百丈大智怀海禅师塔院记》)
庚五、启教宗师
【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二祖阿难,初祖迦叶,结集三藏,与净土诸经。」
(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丁二、菩萨众分三
戊一、略列分二
己一、出家菩萨(此界当机众)分四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及未证法身,已断三界内之惑业之权位菩萨,及证缘觉果,证阿罗汉果之二乘圣人,皆属僧。」
(文钞续编卷上《复张觉明居士书二》)
庚一、净密不二
【又有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偈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卽生达本真。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文钞续编卷下)
庚二、禅净不二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龙种上佛,乃文殊过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严三昧经。龙种上尊王。另是一佛,须知。)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
(文钞续编卷下)
庚三、当来承传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偈赞:「慈无能胜补处尊,常居兜率演圆音。现身尘剎有谁识,融心法界许彼亲。袋中宝藏全倾出,笑颜等付者箇人。愿偕弥陀垂接引,好令三会证一真。」
(文钞续编卷下)
庚四、辗转弘护
【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夫娑婆世界三世三千佛,其出各有时节,前后不乱。一佛出世,一切诸佛纵欲助宣法化,皆不得现作佛身。故观音文殊等,悉皆隐十力德,现菩萨身。一如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法道统绪,必须归一。」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佛属果位,菩萨属因位。纵过去已成佛道,而复现作菩萨,亦不得与佛浑称。」
(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一》)
顺便一提,「千佛衣,即贤劫千佛所制之衣。即吾人所搭之五衣七衣祖衣。无知之人绣佛像于衣上,则罪该万死矣。愚人不知罪过,反以为荣。又复绣龙绣花,以堂堂比丘,而学女人派调。其人之资格,已半文不值。莲池大师正讹集第一条,已说之。」
(文钞三编卷四《答慕西和尚问》)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天姿聪明者,每以事易而理庸常,遂致不加详审。不但自不修习,且复发为议论,阻止破斥他人之修持,以显己之高明。此正所谓徧观六合而不见䀹毛,尽知诸法而不识自己之世智辩聪,自视为宗教皆通,佛称为可怜悯者。不思华严归宗,在于求生净土。文殊、普贤,通皆发愿往生。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吾侪纵稍明教义,而烦惑未断,生死未了,一经再生之变,能不迷失乎哉。坏器未烧,经雨则化,此如来特开净土法门,俾上圣下凡,同于现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况彼二大士,久已成佛,示居等觉,以身率物,发愿求生。我何人斯,敢与彼抗。如是详审,定必幡然改图,遵如来普度圣凡之教,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远公、智者,善导、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之班,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囘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作究竟大丈夫。谁肯以此大利益,甘让他人,而自己安住三界火宅,常受焦灼也哉。自大法东来,亲证三昧,现生得道而往生者,与具足烦惑,仗佛慈力,得以带业往生者,何可胜数。」
(文钞续编卷下《净土圣贤录序》)
【小结】
「决志求生,效昔贤将错就错。一心忆念,至今日人云亦云。」
(文钞续编卷下《楹联· 念佛堂》)
【注】
「将错就错」:「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着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着力。坡曰,着力即差,语絶而逝。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注意焉。」
(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西方发愿文》
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
无量寿佛赞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