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上次周考让学生写 的是“孟晚舟归国”的材料作文 ,这次作文是近几年全国卷常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种作文其实也属于新材料作文,只是增加了任务情境而已 。
从命题材料来看,也不算创新。 这与近几年全国卷作文题材取向保持了一致 ——选择当下的热点时事或宏大历史事件 。很多学生看到这一作文材料 ,觉得眼熟 ,因为我们前面刚好讲过孟晚舟归国的内容, 他们印象深刻,所以就草草下笔 ,大多写成了新材料作文 ,而且一味的说空话与套话, 但这其实是不明智的做法 。
面对材料,学生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具体分析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是从哪些角度 阐述。要知道,在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高考选用的话题材料很可能于备考时看过的类似,但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谁猜中高考作文题,那只能是无稽之谈啦 。
读完这则材料后,大家应明白出题人是让学生从材料所给三个原因进行选择与思考 ,考生需要从中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来进行构思立意 。
理解了材料的内涵,还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任务情境和写作要求进行构思立意;同时要注意写作要求细微变化, 即作为高中生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
任务要求谈“感受与思考”,类似的提法还有“联想和思考”“看法和理由”“感触与思考”“认识与思考”等等。这些看似套话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写作内容和思路的暗示,暗示学生在作文中要独立的思考,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而不只是罗列一堆事例或者引用一堆名人名言。因为很多考生的作文缺乏个人思考和见解,只是把知道的人物素材和他人言论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对于议论文来说,更注重理性思维的表达。
如果审题到位了,这就为学生构思立意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认为我们以后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多要在审题上花功夫 ,为写考场作文打好基础 。
朱光潜说:“你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写作的甘苦,对于旁人的作品就难免有几分隔靴搔痒。”为了让我们的作文评判不隔靴搔痒 ,老师们还是应努力写下水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