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vernote笔记,我的脑海里(中)
今天是evernote高级用法的第二篇,我们要讲讲evernote里笔记与笔记之间的结构。还是顺着上一篇里提到的那个思路,我们理解笔记间的结构,是为了方便回顾。做笔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回顾。
一般来讲,笔记间的结构有3个维度:分类,标签,搜索。这个也算是大家的共识,不是小名的原创。
1.标签
先说标签,标签的功能只有一句话,要慎重。
首先得讲讲为什么会有标签这样的玩意?我们都知道图书馆里给书 分类 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两难:一本书既可以归为A, 也可以归为B,而一本书又没有分身术。
所以,标签的出现是为了解决 分类的困境。这下你应该知道了,标签不能乱贴,它应该作为分类 的补充。(回复关键字“标签”,给你看系列文章,淘宝是怎么做商品标签的)
1.1 用输出文档的章节名来构建标签体系
如果你的笔记很多是为碎片式的记录时,你会发现写完笔记的时候,很难准确给一个标签。小名的解决办法是确立一个原则,只为大段的笔记设置标签,而且标签更多的是采用下一步把许多笔记打包整理成输出文档时候可能会用到的章节名。
1.2 用!@ # $等符号构建标签体系
以这些位于键盘第二列的符号给标签起名的好处是,当你要加一个新标签的时候,所有以前的标签都会跳出来,然后你可以进一步决定以前的标签是否还适用。
比如,小名是这么做的。!系列,比如思考,!小说创作,这些!打头的标签都表示我要对笔记作进一步的加工,这样如果哪天你无所事事的话,你可以直接找这些惊叹号的标签,来找事做。#系列,我参考微博上的习惯用#来表示话题或主题,比如#阅读术,#听书技巧,这些也是我最后形成一个叫《知识管理心得》的输出文档时会用到的章节名。
另外,evernote里的标签也支持多层结构,你可以把所有!开头的标签放在一个叫!的母标签下。
2.分类
常有人批评evernote的分类不支持多层结构,所以他们跑去用wiz笔记。小名觉得完全没有必要。evernote支持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这三层结构,而且布局很好的让你可以同时看到这三层的内容。
小名在分类上做得比较简单,基本就是上一篇讲的三种笔记类型:素材本(收集的各种知识碎片);整理本 (对知识碎片的打包整理);超笔记本 (做一些回顾和经验的总结)。这三种类型,缺哪一种你都得补上。
重要的是理解一点:给笔记分类了,不等于你的笔记就老死在哪个分类下了,笔记永远要勤于移动,素材本的笔记,到时间了,就该整合起来,跑去整理本,这对应的是你整个的知识管理流程。如果你发现某条笔记很久没移动了,那正是开始质疑它存在在那里的价值了,你要做一个决定:移动,或者删除。
3.搜索
搜索也是小名最勤用的功能,你在evernote里搜索关键词后,都可以把搜索结构保存下来,可以在左侧的搜索栏里查看。
搜索的存在,是告诉你有时候你没必要瞎折腾该如何标签、分类,你搜索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这就够了。
今天这篇提前发了,下一篇我们会数落evernote的缺点,因为只有你知道一个软件不能干什么,你才能算是真正了解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