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就退休,环游世界去——《不上班,也有钱》
既不是富二代,也没有中大奖,他们30多岁就退休,环游世界去,不上班,也有钱,可能吗?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表示了怀疑,大概又是一个标题党。但读完该书,我算是服了,他们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事。
33岁的台湾女子Winnie和38岁的美籍先生Jeremy原是一般科技业的上班族,从10年前开始,靠着减少物欲及开支,存下了70%以上的收入,通过投资ETF指数基金,用10年的时间努力奋斗,赢得了财务自由,展开了没有终点的环球旅行之旅。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关于投资理财的书,也不仅仅是在展示他们旅居全球的生活方式,而是一个圆梦的故事。
人生,不应该只有努力工作到老,买车、买房这条路。大部分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花了大半生近40年的岁月在工作中,对我们两人来说,想到要为了钱,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付出40年的人生,才最难、最可怕、最折磨人。
所以我们想尽办法,用了10年的时间,靠着上班族的收入,在40岁前就达成了财务自由。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1.4%法则
树立目标是第一步,如果40岁前就退休,需要存多少钱?
照我的估计,至少也得几千万吧。毕竟,环游世界,坐吃山空,钱多才有安全感啊。
可是,作者夫妇仔细研究了很多退休相关的文章和网站后,找到了一个推算退休金的法则:4%法则。4%法则是美国学者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他分析了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认为只要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2%的金额花费,之后每年依通货膨胀率微调,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
简单来说,就是把预计退休后每年的花费除以4%,就是我们需要准备的退休金。(本金)
举个例子,如果不上班,每月能有2万元的被动收入,就能满足基本需要的话,每年即24万/4%=600万。这个数额就远远小于大多数人的估计,也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
作者认为自己需要3000万台币,也就是约65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行财务自由的目标。所以,他们就定下了在10年内,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积累下价值650万人民币的指数基金资产。每年从中取出不超过4%(约26万人民币)就可以保证家庭开支,环游世界去。
2.记账
为了能存下钱来,夫妇俩决定记账,记下每一笔开销,不论多少,都立刻写下来。记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月底分析各项开支,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花了多少钱?有多少收入和存款?
没有记账前,本来觉得自己很勤俭持家,完全是节约的楷模。但月底看完账本才发现,怎么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支出!每次检讨完,都会燃起剁手的决心,发誓下一个月一定要更节约......这些年的账本,就是我们环游世界的起点,每次看到上头的支出数字越来越小,存款及收入的数字越来越大,就觉得离梦想越来越近。
10年如一日的坚持记账和检讨,他们一笔一划地规划出了未来的财务梦想。
其实,我们家也记账,只是一年才检讨一次,并没有把记账的功能发挥出来,需要反思。
3.努力工作
他俩可不是一般的拼。先生老J主动要求加班,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能力的提升,老板生怕他离职,不断提高他的薪水。当他的高管被高薪挖角到别的公司时,也一直拜托老J一起去,在美国要找到这样任劳任怨的员工,多难啊!薪水当然会大幅增加。
除此,先生还创立了自己的博客,接广告,每月收入慢慢发展到了1000美元。
4.把节约发挥到极致
夫妻俩完全是节约的极品,对自己不是一般的狠,在我等看来,完全是自虐。节约部分内容既是书中的重点,也是他们实现梦想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他们是这样挑战自己的省钱极限的:
1.不买车。要知道,他们是在美国,一个没车就等于没脚的国家。一般美国的中产阶级,会住在有庭院的HOUSE里,至少有两辆车。而他们就靠自行车加公交车,省下了买车的钱、油费、停车费、维修费、保险费等,这些都变成他们退休账户用来生利息的资产。因为每天骑车和走路上班,连健身房的费用也省了。还节约了堵车的时间。
2.租小房子。一般家庭的主要开支就是房租(房贷)、伙食和交通费,如果要多存钱提早退休,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这3项开支减少到最低。
他们为了省钱,曾搬到了西雅图China Town的便宜房子里,只要400美元租金。因为房子太小,一炒菜,警报就会响起来,只能把门开着,不然整个房间都会充斥着油烟。后来,因为不安全,他们才搬到了大学城区内的学生公寓,租金900美元。
他俩的收入算是中产,朋友们无论是买还是租,都至少要有3房2厅,越大越好。但他们认为,2个人需要的空间根本不多,房子大部分的空间都是闲置不用的。房间大了,还得添置家具和电器来填满那些空间,清洁的时间也会很长,完全没有必要。
3.避免冲动消费。薪水一拿到,就马上按计划存起来。严格执行消费预算,看到不管多喜欢的东西,只有没有预算了,也只好放下。
有一次,妻子趁冬季特价,买了一件3折的衣服。开心地回家后,才想起自己没有买新衣服的预算。马上又跑回店里退了,以退货明志,以展现自己壮士断腕的精神。
去超市前一定会列出采购清单,不在单子上的东西绝对不碰。
很长时间里,夫妻俩共用一部手机。
不使用信用卡。
虽然收入越来越高,但他们都依然保持简单的生活态度,不买名牌包、衣服,在背包客的世界里,他们不必遵循主流的价值观。
4.投资美股ETF指数基金
巴菲特说过:“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他俩也采取了这样的投资策略,把存下来的薪水和获得的股利收入都投入了ETF,以年化7%计算,他们在20多岁存下的每一块钱,透过复利,到了30岁能增值2倍,到了50岁就可以增加到4倍。
持续存了10年的钱之后,利息从一开始的几十元,到现在可以支付他们一家人每个月的所有花费,靠的就是复利的力量。而时间会让复利的效应越来越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终于有一天,夫妻俩鼓起了勇气,辞职环球旅行去了,那一年,妻子33岁,先生38岁,他们不需要再为钱而工作了,他们走上了梦想之旅。
一开始,他们从物价便宜的墨西哥、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开始,实验起4%的退休金法则。起初,他们还是担心钱不够用,会坐吃山空,依然过着非常节约的生活,结果3年多下来,每年只花了2-3%的退休金。剩下的钱依然投入了指数基金。
3年后,他们的退休账户居然比退休前更多了,不减反增。于是,他们开始转向欧洲旅行,吃好、住好,还订了商务舱。日子开始苦尽甘来。
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却有收入,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全世界旅游,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另类?
有人认为他们的做法太极端、太自虐,也毫无必要。但30多岁就退休,还有钱,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目标,没有非常的行为是不可能做到的。用10年的辛苦,换来了后面几十年的自由,不是很值得吗?
虽然书中提到的具体方法,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但借鉴一下别人的思路,知道还有这样的可能性,或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作为工薪层,难道我们只能辛苦工作到60岁,才能去环游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