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做销售读角兽——1团集结号

【Day7-蔽锥】李叫兽谈“新媒体”及文案心法|李叫兽公众号阅读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47人  蔽锥

Day7

主题阅读:文章目录中“新媒体”和“消费者行为”关键词下两篇:

主题阅读笔记:

连续几天的阅读下来,对李叫兽的文章风格有了大致的了解,准备在活动后继续用更好的角度来总结他提出的基础概念、模型、案例、方法。

新媒体和共鸣这两篇里都有一些很本质的东西,抓出来在今天仔细分析一下:

基本概念:

媒体产品化,产品媒体化
任何一个企业,对它的用户、消费者,实际上只做两件事:
1, 满足需求(造货)——产品部门负责:化妆品、售后服务等
2, 传递信息(卖货)——市场、销售等部门负责:电视广告、公众号、社群、微博

如果企业行为都要满足需求、传递信息

“一切皆产品,一切皆媒体。”

“应该让媒体产品化,也应该让产品媒体化。”

产品:能够持续性满足需求(持续)获取注意的东西

在谈及抓住知识入口时,罗振宇提出锅“把人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人。 ” 专业化打造,堆积信任;传播人情,偶尔跳脱。

文案的目标
文案的目标是把你的关键信息植入用户的大脑
首先,你先找到自己想要植入的信息;其次加入“视觉化”,让文案更加容易被理解;最后加入“共鸣”的因素。

  • 抽象:直接的形容和描述(只要40元)
  • 视觉化: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变成具体的、可被感知的(一场电影的价格)
  • 共鸣:把具体的事物,变成用户可以感受的情感(烂片都要收你这么多钱) 【不是文案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营销的必要条件,是能够强化定位的创意技巧,只能协同品牌整体定位的前提下使用】

共鸣感
共鸣感就是主人公做的某件事,与你记忆中的情境产生连接时,你产生的积极情绪感受。
与同理心的差别:跟自己的情境产生连接。
很多让人感觉到强烈共鸣感的文案、电影、小说等,都是通过“相似情境”来唤起目标观众记忆中的情境基模,然后为其提供支持、鼓励或代其发声等,从而创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媒体产品化

一个产品应该:

产品媒体化

在媒体、广告文案上用的所有技巧——反差感、社交币、营造视觉感、绑定关注圈等,全部都可以用到产品本身上,让产品也能提供内容、带来流量、引发传播。 >待总结

利用记忆中的“冲突”引发共鸣的策略

寻找用户记忆情境中的某种阻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某种帮助。

提供情感帮助的三大方式:

【Day1-蔽锥】和时代共振 | 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南
【Day2-蔽锥】李叫兽谈“市场” | 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北
【Day3-蔽锥】李叫兽谈“思维”| 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西
【Day4-蔽锥】李叫兽谈“网红”|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东
【Day5-蔽锥】李叫兽谈“消费升级”|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非
【Day6-蔽锥】李叫兽谈“戳中用户”|李叫兽公众号阅读指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