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就是虚度光阴吗?那我宁愿做只猫,晒晒太阳睡睡觉

我们的时间似乎多得过分了。
没有灯的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现在我们有夜生活有熬夜有失眠有通宵。
没有钟表的时候,一天一夜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在我们有二十四个小时,有秒表,有闹钟,有日程。
没有机械化的时候,我们要播种要耕作要收割要翻晒要储藏。
现在我们有洗衣机有扫地机器人有空调。
越来越难以置信的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存条件,提高了物质基础,生活似乎变得快捷安逸,那我们的生活状态呢。
多少人打着旗号要“Kill Time”,从为了节约成本争分夺秒到现在要去为了内心安定扼杀时间。
那我们何不再回到过去,让没有效率的社会方式重新定义社会规则。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听起来也不错的样子。
一天权当是回归自然体验劳作,那换做是一周?一个月?一年?
还有谁能熬得住。
我是有很多事情做,可是我很闲。
这些事情是为了让我不感到无所事事而去一件一件纳入日程安排的,我不想被空荡荡的情绪占据。
于是一桩一桩看起来似乎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一天里每个时间点扎根,一个树桩接着一个树桩,汇成一天的所有意义。
越来越多的流行趋势像病毒一样侵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要去远方,要不断向上爬,健身才是硬道理。
是,走的更远见得更多是能让心更开阔,在陌生的地方游走体味完全有别于日常的乏味,新鲜的橘子最香。
不断向上爬,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更多的资本,这能让我们更有选择权,不必囿于一方天地蹉跎一生。
不敢去攀求悬崖上的雪莲花,不敢放开手脚破釜沉舟追求最深底的梦想,因为我们不只是一个人。
亚健康威胁身体,瘦才是美。
一致的社会审美观和价值观让多少人趋之若鹜,个人没有评价体系,心理倒退到他律阶段,对外在权威的绝对顺从,没有主观性,全凭他人做主。
可是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没有一锅水是一直沸腾的,蒸发的越快,烧干的结局会提前到来。
小火慢炖才熬得出浓汤。
积攒的成本越多,越不敢轻易舍弃。
每当大难来时,舍不得财产的人们去抓财宝、运上细软,目标最大,负重奔跑只有落到队伍最末尾。
《湄公河大案》里的糯康,最后选择扛着一袋金条逃走,电影院里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的愚蠢,“命都快没了,还想着钱”。
谁又不是呢,本末倒置的事情谁也没少干。
锻炼成瘾也是病。
研究表明运动成瘾和神经性厌食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有着相似的心理特征,比如追求完美,轻度抑郁。
相反的是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种病症,成瘾行为反而招来正面的社会强化,赞美和崇拜又愈发促使追求完美的连锁反应。
生命是在于运动,但生命不只是运动。
谁是帮凶。
看到胖的人迎面走来心底就暗讽:这么胖还好意思出来。
内心产生无端的优越感:跟他比起来,我还是很好的了,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嘛。
满意地隐秘一笑擦肩而过。
周末酒足饭饱一番,后半夜才到家,舒服窝在沙发里刷朋友圈,现了个小红点,有人还在昏天暗地地加班,“哟呵这命可真够苦的!”
一个月后看到他发庆功的小视频,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不但加了薪,似乎离升职也不远了。
心里酸溜溜地羡慕一番,默默地点个赞以示鼓励。
不过谁又在意那么一个连备注都没有的一串之一呢。
纪录片《俺爹俺娘》里他娘说,“人活着不干活,干什么?”
人以前或者活着是为了干活,为了温饱不得为之。
现在谁还少吃少穿,少的不过的没满足也最终满足不了的欲望,欲望这条沟壑,是不见底填不满的。
我不排斥为了更好地生活不断追求,我只是不希望将其作为衡量的唯一标杆。
就像时间一样,不要试图杀死时间,花时间做营养繁复的早餐,睡个饱足的午觉,傍晚和相爱的人散散步。
时间本无罪,我们要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