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TA们没有在一起读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6-04-23  本文已影响69人  彭彭喜欢Eason

2016年4月15日

三四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昨晚又是一场雨。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有些人,说再也不见,就真的是再也不见。有些话,也是一定要经历一些事情才明白的。曾经的苦痛折磨,像是永远都扶不去的伤痛,依然可以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

其实很少有关于成都下雨的记忆,永远都应当是灰蒙蒙的天,笼罩着一张阴沉的面孔。所以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必须要下很大决心才能去做的事情,又特别是像我这样懒的人。但成都,依然是一座我喜欢的城市。往年这个时候在成都,早已是出去踏春的季节,或是在龙泉山上赏赏桃花,或者在一个风和日丽一天,起个大早,在花舞人间凳会儿山,看着云卷云舒。他说,以前你的世界里总是他一个人,现在,你的世界里总是你一个人。对呀,我说,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分开了,就都想着一定要过的更好,不想着对方是怎样。这场战争,我从来都是失败者,但是现在,我立志,一定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曾经也想着逃避,去所谓的远方,在云里雾里穿梭,在几千公里外感受着同样的事情。后来一想,哪有什么所谓的远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远方,都是他人的故乡。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所有只能依靠社交软件聊天建立起来的感情,都脆弱不堪。所以有时候甚至是恐惧,是隔着电脑的空洞,还是内心永远无法被填满的感受。

有个朋友说,成都就是诗与浪漫的所在。有时候我也会奇怪,阴天居然没有风。在每一个和自己内心斗争的日子,在二十三岁还没开始就需要靠着回忆才能想起来源的日子,在后面将一个个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日子,在再也不会流露出悲伤情感的日子。有些感情就是这样,友情以上,爱情未满。在22岁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问过自己,哪件事情,是你曾经拼了命也要勇敢去做的?如果没有,那要不要去拼了命也要做一件?

最近听到看到的鸡汤太多,反而麻木了,什么你只要现在开始努力,你人生最坏的我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什么家驹去世了,你们才觉得欠他一张演唱会门票,星爷不演了,你们才觉得欠他一张电影票,科比退役了,你们才觉得应该去看一场比赛。现在知道什么也晚了,那为什么现在不努力,至少在二十七八三十岁的时候,不会再觉得当初应该怎样怎样去做。

愿你我都做一个不常倾诉不被廉价的言论和情感煽动的人。

年龄越长,就越害怕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有好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去做,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依然像以前一样,学会想着去年在这时候在做什么。2014年在看陈奕迅的演唱会,当时就在想他说的两年后再见,我又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在厦门鼓浪屿的沙滩上拍照。2015年和秋在HOLILAND的工厂各种打鸡蛋,现在想起来依然是一段很开心的时光,包括在那时候认识耗子。现在依然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去做。

我喜欢成都的雨天,不同于广州夏天说来就来的雨。在之前总是有很长的前奏,或是阴沉着的天,连呼吸都困难。但是在每一个被雨声惊醒的夜晚,我却越来越不会再觉得孤独。不再在晚上熬夜到很晚,很少为了一件事情去拼尽力气,现在还没有。我依然要去做。不需要和不是同一路人解释太多,现在这个年纪,本来就需要我们去承担更多。如果平淡换来的是沉沦,我需要勇敢去做的更多,证实自己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2016年4月22日

由七堇年主编的《近在远方》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我特别喜欢,是苏枕书的《何月不照人》,我已经很久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能把一本书中一篇文章中每一字每一句反复来读,而刚好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做到让你茶不思饭不想只想捧着书读下去,曾经还是在高二,读七堇年的《大地之灯》。现在依然想起MP4里的电子书不过瘾,上了大学买了纸质版之后还在图书馆坐了一下午又重温了一遍。书中所描绘的西藏的生活,简生和卡桑的人生,以及在尼泊尔所经历的一切,依然是我想去西藏的边境的理由之一。当然,最近喜欢的苏枕书也不是无缘无故,清新畅快的笔调,以及融入的不拖泥带水的柔情,这在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此还特地在网上搜集了她的很多书来看,《有鹿来》这本来评价不错,在这也推荐给大家。

关于读书这件事我自己认为所耗费的经历不少,当然,仅仅是指小说散文之类。时代不同,喜欢的作家也就不同。比如说我初中时代大多读的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的书,《哈利波特1-7》也是在中考毕业后的一个夏天看完的。那时候以为自己也能有45度角仰望天空的忧伤。上了高中更多的是安意如,饶雪漫的小说,还被班主任给没收了不少,在作文中影响最大的还是纳兰容若的词。上了大学才发现整个中学时代所在语文课本里学到最多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才是最有内容的,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才是记忆最为深刻的。当然,过了十八岁,整个关于读书的战场从青春小说完全转移到了散文,开始读毕淑敏周国平沈从文老师的书,周国平老师的《守望的距离》《只有一个人生》是值得珍藏和细细品味的。当然,这期间也还是不会落下当前的畅销的张嘉佳刘同的书籍。

动笔也是有感而发,看到朋友圈里好多朋友感叹着二十四五岁刚毕业准备找工作、家里人担心着成家的事,反而少了当年的勇气多给家里人打电话唠嗑。少数人在自得其乐,多数人更应当是为了目标还在坚持。上周末五年未见的发小从新疆直飞成都过来做短暂停留,在火锅店里我们吃的酣畅淋漓,想起小时候,乡村的夏天,到处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在油菜花田里斗地主,他老是赢我的钱,在村里的小学教室里玩黑猫警长,和一群小男孩在烈日当头的中午在池塘玩水,就比谁跑得快,谁起得早。已现在想来依然感怀。我们倒也并不担心回家时家人在耳边善意的提醒,但也并不是就说明我有多么开心面对我现在的生活,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似乎又要跌进自己完全不能掌控的深渊里。在毕业后的这一年,明白时间确实耗不起,明白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后果自己一定会承担。如果当初没有想好,而盲目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走的路自己的伴侣,这是多么失败的人生啊!

我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书,这好像使得我成为了双重性格的人。他认为独处时最轻松,因为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也无需感到不安。这和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一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差不多。如果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感受到孤独,周国平老师的《灵魂只能独行》是最好的良药。一直弄不懂的是这本书自从在大学三年在图书馆被我陆陆续续借了不下十次之后,我在大大小小的书店依然找不到这样一本书的存在。更多的时间我还是消磨在了东非印度和英国的电影上面。《唐顿庄园》里饰演Grantham老伯爵的玛吉·史密斯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这可能也和早在中学时代就看了她在哈利波特里饰演的麦格教授有关。那时候CCTV-6总是会在22点以后才开始放哈利波特,我依然记得当时要等奶奶睡着后,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小,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追魔法棒的日子。所以后面会把她演过的电影都翻出来看,前几天看了《住货车的女士》,风格完全不同,但依然喜欢这样一位老奶奶,把生活过的尽善尽美。除了大爱的《唐顿庄园》,《老友记》全十季也在去年夏天看完。这两部都是非常经典我个人也非常喜欢的两部剧。不同于《吸血鬼日记》。倒是朋友圈都大热的《太阳的后裔》《行尸走肉》我反而都不会去看一集。

印度电影《小鞋子》也是我看过以来感动最深的电影。讲述的兄妹情深刚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除了在早些年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电影依然是我最爱看的电影。当然并不是说我不推崇国内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种需要时间静下心来看的电影也是经典,看的电影很杂,《日暮之歌》《裁缝》《香水》都是我最近看了依然记忆深刻。小众的电影也有,闽南偏台北的《父后七日》,这使得我不得不有兴趣谈一下闽南文化。我没有到过福建泉州一代,只去过厦门。但大都市里哪有什么七八十年代的还依然盛行的风格。从小可以说是被十二大美女的歌曲洗脑,上大学时一次兼职,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漳州的几位朋友,听他们说闽南语,他们反而很惊讶我居然会唱闽南语的《爱拼才会赢》《免失志》这样的歌。我说从小这样的旋律就印在了脑海,不知道歌词但也会哼了。大家所熟悉的酒干倘卖无也正是闽南语。我之所以会对这样的闽南歌曲和文化有兴趣,因为他们是我童年的一部分,尽管那时候爸妈都还是在唱着蔡琴的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甚至还特地给我买了许多学习简单英文单词的碟片。每到一个小伙伴的家,十二大美女的碟片是绝对不会少的。说起闽南文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过番,闽南地濒东南海滨,从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飘洋过海,移居南洋群岛。随着宋元泉州港的兴盛,远航东南亚各国经商的泉州华侨更是猛增。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若是你也对闽南文化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还有很多。以后要是有机会能够体验更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回首过去才惊觉时间过得远比我们想象的快!《日暮之歌》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as the weeks went by,part of life’s plan.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都已变得习以为常。

你的内心还心存善念,那你的生活就还处处充满光明。

朋友拍摄于加利福利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