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太:从一时糊涂到人间清醒的老太太
儿子江天怀和儿媳柳碧云是再婚重组家庭,但两人夫唱妇随,可以说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诗意。
但是,江老太却无法接受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充满个性的新时代女性柳碧云。
她不知道什么叫个性,只知道柳碧云不像她已亡故的前儿媳妇那样,会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伺候全家老小,极尽一个女人在婆家相夫教子的居家贤惠。
在她的固有观念里,女人就该围着丈夫、孩子、锅台转,像柳碧云那般以事业为重,追求自由独立,崇尚男女平等,有个性的女人,绝对不是她所中意的儿媳人选。
文革结束后,儿子江天怀返城,接江老太来家里住,老太太本来就对柳碧云有成见,同住一个屋檐下,俩人发生矛盾定是在所难免。
一开始,江老太还只是嘴上各种嫌弃柳碧云不着家、不顾家,是个唱戏的,还有些“桃色新闻”。
后来,她对柳碧云的偏见就升级了,到什么程度呢?想方设法把人赶走,一力撮合前儿媳的妹妹和自己儿子在一起。
期间,江老太虽然没有刁钻蛮横地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但联合同样不接受柳碧云这个后妈的孙女江梅,挑东捡西,凭着自己好恶激化矛盾定是有的。
江天怀和柳碧云的爱情根基很牢固,感情也相当深厚,说俩人是灵魂伴侣不为过。
用老太太的话说“也不知道柳碧云用了什么法,把他魂给勾走了”,江天怀离不开柳碧云。
二人有共同爱好,有很多共同话题,三观一致且互相欣赏,故而,江天怀也是柳碧云的人间理想。
柳碧云是一代京戏名角,一个文艺工作者,灵魂还是挺有趣的,道德修养、素质素养也都没多大问题。但一个人再怎么识大体有分寸,再怎么大度不计较,夫妻俩感情再怎么好,也顶不住总有个挑事儿的婆婆和找事儿的继女。
当一个人情绪积聚到一个点上,势必是要爆发的。终于,柳碧云被彻底激怒了,老太太最终目的也达成了——柳碧云选择和江天怀分开一段时间。
柳碧云离开之后,江天怀脸上少了平日里的笑容,没多少开心了,家里闹腾一番,原本热热闹闹的一家人也都走光了,整个家也一下子冷冷清清的了。
江老太自然不愿意看到这般情景,毕竟她之所以要赶柳碧云走,也是为了儿子生活幸福。她以为一个温柔敦厚又体贴丈夫的女人,才会让儿子生活美满。而如今看到儿子并不快乐,这不是她的初衷。
在父母的眼里,儿女不管多大年纪了,也终究还是孩子,江老太也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开心快乐,过得幸福。她慢慢也看得明白了:儿子婚姻的幸福,就是柳碧云。她要成全儿子选择的生活、选择的婚姻。
为了让儿子重新开心起来,江老太舍下面子,放下身段,亲自去找柳碧云说和,让她搬回家去住,这也算是给足了柳碧云台阶了。
江老太虽然依旧没有从心底里接受柳碧云,但是,却愿意为了儿子做出妥协让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只要儿女平顺幸福,自己做出些牺牲也是心甘情愿。
再后来,老太太生病了,柳碧云悉心照顾、心理安慰,她也才知道儿子没有选错人,这个儿媳也足够好。
真是一时糊涂如江老太,世间清醒也如江老太啊。
其实,江老太从始至终不过也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她只是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儿子,却不曾想被自己搞砸了。
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长辈,他们常说“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多”,但经验主义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为你好”也可能会弄巧成拙。
父母对儿女的爱,自然都是不打折扣的,初心绝对也都是为了儿女好。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处世之道。
特别是两代人之间,时代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便更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处事方式上的分歧。
有时候,儿女不理解父母良苦用心选择去对抗,父母便痛心儿女“不听老人言”,暗自生气。
而有时候,儿女理解父母也迁就顺从了,到最后,伤害往往也随之而来。
譬如,江老太为让儿子幸福,试图赶走柳碧云,江天怀当然知道母亲是怕他和柳碧云在一起受苦受累,无论母亲如何闹腾,他都平声静气和母亲说不要担心他,自己过得很幸福,从来都没有和母亲对抗翻过脸,当然其中也有对长辈的尊重爱戴。结果,形势愈演愈烈,俩人差点儿彻底崩盘。
而现实中也有此类情况,本来夫妻俩好好的,整日里小打小闹却也并不影响俩人感情,但却因为老人加入、介入,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更甚者,导致俩人感情彻底破裂。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和老人共同生活的原因。
夫妻两人生活在一起磕磕绊绊,吵吵闹闹很正常,俩人有再大的矛盾,说不定干一架,把事儿掰扯清楚也就没事儿了。
而若老人在,就要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敢大吵大闹,因为怕老人为自己的婚姻生活担心,今儿积点矛盾没处理彻底,明儿又累加点,没有彻底解决。久而久之,积聚的矛盾就多了,一旦爆发基本都是惊天动地的。
若是夫妻俩不管不顾地吵闹,有些老人倒还能看得开,遇见玻璃心的老人,天天都会感觉生活在刀尖上,总感觉俩人过不长久,天天悬着心,心里别提有多堵得慌,觉得憋屈,动不动又抹开了眼泪,独自伤心了。
再有一些亲爹娘多半又都会向着自己的亲儿女,要是再添油加醋一点,絮絮叨叨指摘人不是,夫妻俩人想在一起好过都难。
当然,有些老人真的就是聪明的父母了,他们怎么做呢?
一、指引指导,不过多干预掺合儿女生活
父母常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呀”,当然,天底下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全心全意的,但你给的,并不一定就是子女想要的。
子女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喜好,两代人生活方式不同,没必要非要凑和在一个家里,即使在一起住,也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过多地掺合子女的家庭生活。
然而,有些老人开明民主又大度,有啥说啥也很直接,即便子女说说他们的不是,也不会放心上;可有些老人就比较多心了,有问题也从不找人沟通,要么自己窝心里各种猜测,要么就找他们的亲生子女诉苦告状。
不是自己憋在心里难受,净给自个找气受了,就是告着状告着状把家里弄得鸡飞蛋打了。
老人活了一辈子,在某些方面,必定是要比子女知道的多。但聪明的老人绝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不会过多地掺合子女的生活。
如果江老太没有在儿子是否被免去局长职务的事情上插手,指责激愤柳碧云,或许家庭矛盾还不至于一下子恶化到儿媳要跟她儿子分居。
江老太觉得是柳碧云把她儿子的局长职务弄没了,是气不过,但却不了解具体情况。
聪明的老人则会“用得上我,进,用不上我,退。”在子女遇到问题时,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问题,会结合自己过往经历给出建议意见,以供子女参考,当儿女困顿困惑时给予引导。
若对子女遇到的难题无能为力,不能帮子女解决问题,也不过多地干预子女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不懂,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二、不必撒手不管,也不要事无巨细
子女若对父母说“你就管好自己身体就行了,别操那么多心。”
父母肯定会回:“你若是人家孩子,让我管,我也不管”
要不然就会赌气道:“行,我不管了,你们爱怎么过,就怎么过吧,过好过坏都跟我无关。”
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奔忙,对子女也都是一心一意。他们能多为子女付出一点,就绝不推辞。有些老人也最怕闲着没事做,就怕让子女觉着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所以,子女可以适当地麻烦麻烦父母。
父母也不必赌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当地管一管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有的父母却是管的相对比较多,事事处处只要和自己的认知发生冲突,就要嘟囔一番,“教导”一番,生怕子女吃亏走弯路。
就像江老太,在她的传统观念和认知里,男主外女主内,家务活应该女人来包揽,而她看到的却是儿子早起做早餐,拿起拖把拖地打扫卫生……于是,她笃定儿子娶了柳碧云是吃苦受累,不享福的,儿子的日子过得不幸福。
她时不时地就要给柳碧云传授她做儿媳妇时候的“经验”,诸如婆婆在茶几前一坐,不用她开腔,儿媳就应该把茶水递到她手里。
柳碧云不但不在意她的“训导”,还会跟她讲讲道理,说她老观念,这当然是老太太接受不了的,便在心里给柳碧云又加一条罪——目无尊长。
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容易,该清闲就清闲一些,自己想帮衬点子女就帮衬点,家务活不愿意做也完全可以不做,就怕遇见她自己什么都不做,还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一管,又在一旁指手画脚。
平时嘴上说说或也能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问青红皂白中插上一杠子,真的只有让矛盾恶化的份儿了。
最后,江老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决定放手了,儿子的婚姻才算是保住了。
聪明的老人都会妥协成全子女,而不是一意孤行照着自己的想法固执行事。他们会开始关注自己身体康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就可以不给子女增加负担,也是子女最大的福气。
他们会尽己所能为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绝不会在子女面前挑唆是非,事无巨细什么都要插手参与。因为他们知道:管得宽,或会让事态恶化,并不利于家庭和谐。
网上有这么几段话,就作为结尾吧:
“如果我老了,我不会像有些老人一样,我不会把当年养育孩子的艰辛,天天放在嘴上,以提醒子女们要回报孝敬我——ta如果爱我,ta自然会照顾孝敬我,如果不爱,我说这些只会让子女们厌烦。
我不会参与到成年子女的感情和婚姻当中,也不会打听。如果子女主动说起来,我会用心倾听,给出意见和建议,但,大主意还得ta自己拿。
我不会对孙辈的生活和教育指手画脚,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那不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