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着讲一个关于初心的故事
有个习惯,想看一部电影前先看别人观影后的影评,都是鲜花和掌声或者是有争议,毁誉参半的我会去看,但如果是一致的差评我就会直接弃看。在看电影上,我很受别人评论的左右,却又在观看后试图发掘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大鱼海棠》,毫无疑问的,它是一部有争议的片子,争议最多的地方一是情节,三角恋,少年备胎的故事被架构进宏大的古神话中是否够牢固。二是某些能让人勾起回忆的画面,长着一只眼睛的灵婆,和装了一肚子老鼠的巨大玩偶,总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说实话,长着一只眼睛的妖怪确实是日本神话中常见的形象,在中国则是不多见的。中国的妖怪多是从人形或者动物身上幻化出来的,青面獠牙多手多眼的比较常见,所以,这样两个形象多少有点出戏的感觉,但其场景中的客家土楼,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漂亮得完全可以覆盖掉与宫崎骏电影相似的地方,毕竟,如果没看过千与千寻,也就不会去联想了。
在故事性方面,有人觉得讲个三角恋太过于单薄。我反倒觉得导演是个有情怀的人,他所讲的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而是想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告诉人们,坚持初衷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当你做出某个决定时是不费力气的,即使知道自己的决定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你依然非常坚定。但是,当这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真的开始出现时,你是否还能继续坚持下去,你能不能排除万难,包括自身的怀疑,众人的误解与反对,环境因素的制约等。正是有这样的种种,我们做了决定往往不能坚持到最后,做了后悔,中途夭折更后悔。就是应了那句很火的话:不忘初心。
影片以一个你爱我,我不爱你,你若爱他,我牺牲自己的爱情故事来讲这样的道理,很容易把观影者引入爱情与伦理孰是孰非的讨论中。椿不惜牺牲整个族人也要让鲲重生,湫为了椿的理想牺牲了自己。于是椿成了为追求爱情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女孩。这个可能是电影导演始料未及的,因为他们在制作时还沉浸在为了理想奋不顾身的宏大想像中。我也在想,即使把《大鱼海棠》单纯的理解为三角恋故事,为什么把多角恋讲得其虐无比的仙俠体裁的《花千骨》并不被大家吐槽?女主角为救师父網顾天下苍生放出妖神却被观众们同情,男备胎东方和杀阡陌为救女主先后失去生命却被称赞,成为暖男和霸道总裁的代表。观感为何产生这样的差距?
我觉得一是因为电影能体现的细节和情节有限,椿和鲲之间可以称得上爱的表现不多。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椿对鲲救命之恩的偿还。那么,牺牲族人救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到底值不值得,这又化为讨论的焦点。女人对爱很宽容,如果椿与鲲之间的感情戏再多点,达到一个虐的点,说不定众多的女观影者就被感动到流泪,椿则成了花千骨第二。然而,这应该并不是电影制作者想看到的,尽管现在这种两极分化的评论也未必是他们想见的。但无疑《大鱼海棠》还算成功,有争议是进步,当争议上升到现象级时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最后想说该片与《千与千寻》最大的不同。《千与千寻》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公共秩序下的产物,用个奇幻的故事来阐述人之善恶,而这善恶不似中国文化般的普世与道德化,而是通过社会现象总结出来的东西。《大鱼海棠》讲的道理过于飘渺,飘渺到连讲故事的人都没有把握能抓住似的若隐若现。说到底这是一种情怀,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情怀可以超越一切既有的规制,而做人的道理需要在规定法律下修炼。精神层面上,我更喜欢《大鱼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