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妈妈!

我们生气是谁的错?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84人  兮淇哈皮

问题一:晚上十一点了,孩子还很精神爬来滚去,为娘的困得要命,怒不可遏。

问题二:孩子不收拾玩具,提醒后也不收拾,为娘的小心心又要生气了。

问题三:孩子瘦嘎嘎的,又不爱吃饭,为娘的既心疼又焦虑,道出妈妈要怎么爱你!

以上,都是谁的错,谁的问题?

静思语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PET说“谁有情绪,谁解决。”

谁的内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谁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这里,谁有问题≠做错了什么)

文章开头的三个场景是谁的问题呢?是谁有情绪有困扰?显然,是妈妈。

当认清问题的归属时,情绪就得以释放了一半。

谁有情绪谁解决,怎么解决?

觉察妈妈的感受和需求

问题一,眼看着十点半过了,十一点过了,孩子还没睡觉,妈妈焦虑不安。妈妈希望孩子九点半之前就睡着,晚睡了对孩子健康不利而且影响妈妈自我提升的时间。这是妈妈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觉察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可能由于下午睡了三个小时,导致很晚了还很有精神。孩子或许还想妈妈陪他玩玩具,可是迫于妈妈的权威,他只能窝在床上翻来滚去,拳打脚踢。(孩子担心、难过)最后,看到妈妈真的生气了,他默默地下床,走到姨婆的房间,要和姨婆睡不跟妈妈睡。在姨婆那睡不习惯,默默下床在地板上爬爬爬或床边徘徊。(孩子紧张、难过)妈妈顿悟后。走过去,温和地问他“是不是还不想睡觉,我们再玩会吧。”于是孩子终于露出笑容,玩起铁轨。两分钟后孩子爬上床,安静地躺在妈妈身上。孩子说“妈妈,帮我捏捏。”妈妈很开心,帮孩子捏脊,孩子困了终于睡着了。

孩子需要妈妈的关注,需要妈妈走进他的心里,需要妈妈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他的需求被满足后,他才能放松自己,跟随时间的脚步,安然入梦。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孩子能接收多少父母的爱来衡量的。

就如今晚睡觉,九点半开始,妈妈全心全意陪孩子睡觉,可孩子一直很精神,直到十点半还没睡。其实,从九点半开始,孩子就没接收到妈妈的爱,而是爱的压力。而妈妈却很委屈又烦躁,放下手上的活,陪你一个多小时,为何你不仅不睡,还默默离开去隔壁房间。控制型的妈妈,一心一意的付出,换来的是孩子的逃离。可悲,可叹,引以为鉴。

猛然发现,当存在矛盾冲突时,先认清问题的归属,接着觉察彼此行为背后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后,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