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真正的整本书阅读有多远?
如何在课堂的有限时长与经典的庞大体量间寻找平衡?蒋雁鸣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便给出了答案。
在阅读过程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触动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用教师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文本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本书中,每份课例的开头,都是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各方面对名著文本教学价值的深入分析。这是开展教学前的最基础的工作。一本书的教学价值有很多,比如通过这本书怎样培养学生梳理叙事结构、概括主题思想、鉴常人物形象、培养审美品位等。每一本名著的核心教学价值到底在哪?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去挖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教师先在阅读中有了自身读到的体验,才有可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探求文本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创作性发现予以合适地指导,使他们思想中的小火花真正绽放开来。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可供研究的方向异常丰富。在本书的《红楼梦》整本书教学课例中,教师在教学体悟中提到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了“对调包计情节合理性的思考”“红楼人物的爱情为什么会输给婚姻’“《红楼梦》人物构建体系的独特性”“《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同与异”等话题。这些话题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善加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提升其研究能力,更可能诞生出任的研究成果。而如果教师仅仅只是读完了整本书甚至是完全借助教参进行整本书的把握的话,是很难利用好学生的这些极有价值的阅读成果的。教学中偶现的“金子”就只能遗憾地被“淘去”。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吴雁驰老师写到:“没有真正的阅读,便没有真正的语文。”我想,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说的,更是对教师说的。学生没有真正去阅读,就无法真正进入语文的园地中;而教师如果没有真正去阅读,便无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长线规划与专项突破并抓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把握,必须长线规划和专项突破并抓。整本书阅读,不可能在短期内读深、读透,故需要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有一个长线的规划,不能只是临时起意地上一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一书中,所有教学设计地预设都包含了初读、研读、细读、精思、拓展这五个阶段,并且针对每本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五个阶段的任务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阅读任务群的设置。本书的设置对每本名著都做了模块分解,按照篇目、章节等将阅读任务做了分块,在本一个阅读任务中,设置具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任务群中的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目标指向。通过小目标的达成,实现总体的教学目的。引起了我特别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群中每个小模块的任务、目标时,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常常是多点配合的。如在《红楼梦》这一课例中,对人物判词的把握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教师并没有再每个阅读任务模块中都去涉及这一内容,而是仅在阅读总纲(一~五回)及第七叙事单元(七十九回~九十一回)时,提及了这一任务要求。在总纲阅读时,其目标指向在于从总体上解读判词并感受本书“伏脉千里”的特征,而在阅读第七叙事单元时,则着重从一个个体(迎春)上,掌握判词对人物命运的预示。有总体,有个例,两点入手,即突破了判词解读这一重要任务。这是长线规划。而之后的课堂聚焦则是通过几个集中的点,适时地对这一长线进行总结、纠偏,从而辅助整个计划按预定的轨道顺利进行。此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它们共同作用,才能使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这既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更需要教师有把握全局、总体规划的能力。
“书籍,是每一位学生的人生之灯。”“只有当每一个青少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自我的教育目的。”“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追求的语文老师,如何点亮这一盏灯,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最为一个刚刚走上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难题,也是必须面临的挑战。而读完蒋老师的这本书,我就像手无寸铁的人拿到了一个也许不大但很锋利的兵器,也有了想要去闯一闯这高难度“关卡”的冲劲。
《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这本书将名著分为极具代表性的八类--古典长篇小说、现代小说、外国小说、诗文典籍、科幻小说、名人传记、散文集、书信集。每一类都选取1-2 个代表性的书目,呈现课例。这八类名著几乎涵盖了中学阶段要求阅读的名著的所有类型。这种分类方式,主要依据文体、时代及地域这三大因素。应该说,这三大因素也是影响作品样态的三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不同样态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理念、文本特点又是截然不同的,整本书阅读指导需在把握这种特性的前提下进行。蒋老师通过分类课例星现,为几平所有类型的名著授课指出了可供参照的基础方向。通过一本名著的授课,学生不仅能学会一本书的阅读方法,更学会了如何阅读同一类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学会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但这个“开始”,起点却不低。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十年后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重申“整本书阅读”重要性,并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名著导读”等环节,“整本书阅读”逐渐成为了研究界的热点课题。但应试教育使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看教辅材料、刷题等方式来应付名著阅读考试的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呈现出盲目化、单一化、零散化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课时限制,加之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本身的文本解读、课堂架构等能力要求其高,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状态又偏于随意化、形式化和肤浅化。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吴雁驰老师写到:“没有真正的阅读,便没有真正的语文。”我想,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说的,更是对教师说的。学生没有真正去阅读,就无法真正进入语文的园地中;而教师如果没有真正去阅读,便无法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