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6-1 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上)
万卷好书236《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万物简史》6-1 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上)
文/杜豆豆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欢迎收听我解读的《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
生命1
你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浩瀚宇宙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而且,即便是地球,能够适合你生存的地带也极其有限。
对已知生命来说,从最深的海底到最高的山顶,全部生存范围只有28公里厚。而人类更倒霉,这世界上近99.5%的适居空间,都对你关上了大门。
你无法在水中生存和呼吸,也受不了深海的压力。没外力帮助,你最多只能潜到水下72米,在那里如果你能逗留1毫微秒,你就打破了裸潜运动的世界纪录。虽然深海生物不少,比如有种像小虾一样的甲壳类动物,可以活在11公里的海底。但显然,大海不是人类的家园。
你不仅无法在海下生存,如果你长期从事水下工作,还会患上职业“弯腰病”。原因是你在从深处往上升时,剧烈的水压变化会让你体内的氮变成气泡,就像刚打开的香槟酒瓶一样,阻塞血管,造成细胞失氧,使你痛得直不起腰。长期的“弯腰病”,甚至会让你一夜之间再也醒不过来。
多亏有一对杰出的霍尔丹父子,虽然性情古怪,但他们计算出了从深处上升时,为避免因氮中毒而得弯腰病所必须的休息间距,为这一病症的解决做出了贡献。
2
活在地球上当真是不容易。
水中不行,只能转陆地。然而陆地,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行。太热不行,你会中暑;没水不行,你会昏倒。
但无论如何,生存空间再小,你还算是运气好,至少地球还有地方给你活。据说,外太空里有10亿亿亿颗行星,若不是你福星高照来到了地球,你还只不过是飘在太空的原子,连尘埃都算不上。
地球能够接纳生命,是因为碰巧有这样的四条机缘:
第一,优越的位置。我们有个大小和远近距离都合适的恒星——太阳,恰到好处。哪怕再远1%或者再近5%,人就无法在地球上居住。太近,万物会化为蒸汽,太远,一切都会变成冰块。
第二,合适的行星。或许你想不到的是,地球适合生命居住,我们还要庆幸自己脚下翻腾的岩浆。没有它们喷射出的大量气体,不会有大气层和磁场来保护我们不受宇宙辐射,不会有板块构造形成的陆地让我们生存,也不会有合适数量的合适元素保障我们的健康。
第三,地球是个双子行星,有月球做伴星。这个特征是太阳系中的唯一。因为有了月球的持久引力保证地球能够以适合的速度和角度运转,才有了生命长久发展的稳定环境。
第四,合适的时间。宇宙变化无常,而我们正好出现在最恰当的时间——地球稳定期,虽然有困难和挑战,但没什么真正的大灾难。
3
说到这里,让我们来简单谈谈组成我们的元素。
地球上有差不多100多种元素,但只有五六种对生命是极其重要的。
比如氧最重要,硅是第二位。没有碳就没有我们。没有铁,我们就会死亡。
而有些元素的化合,又会提供出奇特的性质。比如氧和氢会变成水,氯和钠会变成食盐。
总的来说,要是一种元素不是自然地进入我们人体,我们往往就不会接受它。这意味着,地球看上去似乎奇迹般地为我们提供方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慢慢适应了它的条件。
一切都看起来那么不寻常,一切也都是合理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你如果不去适应,你可能活不下来。
这就是生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你如果不去适应,你可能活不下来。4
我们要庆幸,大气对我们的保护。没有它,地球会变成一个大冰箱,宇宙射线的强烈也会杀死所有的生命。
通常,科学家们把大气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电离层。
在对流层中,有着对我们最重要的氧和热量。到了平流层,由于臭氧层的存在,温度上升,氧气稀薄。再往上,中间层的温度会骤降到零下90度,可到了最高的电离层,又会高达1500摄氏度。总之,别打算离开地面太远,否则真的很危险。
想考证这一点,你无需跑到太空去尝试。爬上珠穆朗玛峰,你就能感触到。人体会用各种强有力的方式告诉你,它不适合在海拔太高的地方运行。就人类连续生活的耐受能力而言,极限大约为5500米。就算你习惯生活在高处,长期也是无法忍耐的。
空气是一种很会骗人的东西。你以为它很轻,实际上,空气质量很大。
比如来一阵强风,有可能是几百万吨空气,当它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流动时,飞石走沙是不足为怪的。这时,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能量了。
再比如雷雨云,一次大雷雨可以包含相当于全美国4天用电量的能量。还有闪电,它能够以每小时435000公里的速度移动,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28000摄氏度。在任何时刻,全球有1800场大雷雨发生,每秒钟有约100道闪电击中大地。
空气在对流,海洋也在对流。空气的对流和海洋的对流因为区域间密度和强度的不同,会形成对流循环。这对生命的存活,非常关键。四季的交替、水源的分布、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等等,都与这样的循环息息相关。以前,特别不理解为什么科学家要提倡少排碳。现在才明白,是因为打破了自然的循环,会带来自我毁灭。
如果恶化到大自然的生物圈无法缓解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地步,气候会迅速恶化,植物会大量死去。而要恢复正常的碳循环,需要6万年。
空气的力量,是不是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永远不要轻视大自然,轻视那些你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是这些你越熟悉的,潜伏的力量也越是不敢想。
5
说完了空气,我们来说说我们熟悉的水。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一个马铃薯80%是水,一头牛74%是水,一个人65%是水。
水很奇特。无色、无味、无形状,而且到了冰点会体积增大,变成密度小于水的冰。不要小看这一 特性。没有它,海洋都可能变成个大冰块。
虽然水无处不在,但并非对我们都有好处。比如,海水就不适合我们饮用,因为海水中的盐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和代谢,反而会让我们因为脱水而送了命。所以,人只能饮用淡水,而淡水在地球上只有3%,这3%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南北极的冰。
对海洋的探索,我们人类还很有限。
即便是海洋学这门学科,也是从1872年才开始创立。到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用于深海探索的探海球,才被查尔斯·毕比和奥迪斯·巴顿设计出来,但这次探索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场冒险。后来,皮卡尔父子设计了探海艇“的里雅斯特号”,人类才真正成功地算是到了深海——海下11公里。
科学家们都忙着望天,探索太空。相比之下,对海洋探索的关注,的确是太少了。
但即使如此,海洋学还是有些重大发现。比如,海底细菌会依靠硫化氢的化学合成作用来生存,海底生活着大群以这些海底细菌为生的生物;能同时在高温和高寒状态下生存的“阿尔文虫”;深海喷气孔的作用,让海洋盐分维持了稳定等等。
天上,地下,海底。
地球的世界是多彩的,生命的存在也是不易的。
就像比尔·布莱森所说的那样:
“成为生物很不容易。据我们所知,在整个宇宙里,只有银河系里一个名叫地球的、不大醒目的边缘地方愿意收留你,而且连它也可能不大情愿。”
珍惜生命,珍惜你的存在。
珍惜生命,珍惜你的存在(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读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连载:《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更多新媒体知识:《新媒体讲堂录》。更多区块链知识:《区块链科普》。
我是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200人,需群主拉入。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