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023-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米兰妮

每读到一篇醍醐灌顶的文字,内心如同被注入一股能量,此篇笔记需要经常拿出来读。

孔子的“四戒”: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对待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时,不要主观臆测,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我中心。

意、必、固、我,就是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烦恼的来源。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际交往顺利,沟通中一定要规避这四大禁忌。

“毋意”,就是减少主观臆测,别瞎猜。

你有没有在人际交往中,因为对方一条消息回晚了,就患得患失,陷入无止境的猜想?

如果对方是亲密关系的伴侣,就会觉得:他是不是心里没有我?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情绪是由消极想法导致的。过多的主观臆测,不仅会让人陷入不必要的内耗,和外界沟通时也会增加许多烦恼。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因为主观臆测,武断地给一些人和事贴上标签。比如“他一定是对我有意见”、“这件事不可能有好的结果”、“那个人简直不可理喻,根本没办法沟通”。

这些判断也影响了我们的态度和言行,会徒增烦恼,还会让我们错失重要的机会。

毋固,不要固执己见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有些事必须如此;和家人、朋友意见冲突,必须分出谁对谁错。

但其实,现实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事并不是非做不可。

《道德经》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原以为是坏事,几天后不仅丢失的马跑了回来,还带回另一匹马;多出一匹马本是喜事,但儿子却因为骑马摔断了腿,又是祸端。

自己认真负责,反而可能让人觉得你做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和家人朋友意见的不同并不一定有对错之分,一味争吵只会造成伤害,得不偿失。

孔子曾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意思是我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我怎么样都行。

凡事不绝对,才能给别人、给自己留有余地。

毋固,不要固执己见

特别固执的人,很多事情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他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谁劝都不听。

这种人缺乏的就是“思维的弹性”。他们过去的经验可能很好,但是未必一定永远都对。

“一招鲜吃遍天”不仅不现实,更是控制欲过强、听不进他人意见的表现。

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想法,应当是在认真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切实了解了现实的情况之后做出的决定。而不是闭目塞听,将所有不同的声音关在门外。

成熟的人坚持自我,但坚持不等于固执和狭隘。

毋我,不要自我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顺,不反思自己,而是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他。

这种人往往生活在一口小小的井里,以为这块四方天地就是全世界,却不知沧海广阔。

《庄子·逍遥游》中,小鸟嘲笑背负青天的鲲鹏。在它们眼中,振翅而飞,不过数仞之高,翱翔于蓬蒿之间,就是飞得最高的时候了。

而鲲鹏却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是要干什么呢?世界是无限的,真正聪明的人就像一个圈,越向外延伸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很多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小有成就后,忘记了谦卑,停止了学习,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觉得物皆着我之色彩。

慢慢地,他们再也看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

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注定成不了别人的中心。

只有突破了认知的局限,走出井底,才能结识更高境界的人,看到更多的风景。

人际关系中的一切烦恼,都来源于我执。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禁忌,更是突破人生格局的关键。

这世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唯有放下“我”,才能看到别人。

写在最后:

一个人的痛苦源自未被满足,要求太多,想得到的太多。真正很美好的东西往往不需要你太费了,太用力得到的东西可能没有那么好,或者本来就不是你的。

生活中,守住心,自己不丢掉太多即是福。那么用力的人,得到了什么,也是一场空,因为ta要的本来就不属于ta。

生活给予你的,要看得见,要珍惜,知足。

自己只管善良。

分合、罪罚、惩戒,自有定数,不需要你去介入别人的因果里。

自己便也清净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