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

《薛涌看中国》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1人  Recycler

《薛涌看中国》

文:Recycler

15/362.5484

简版:空谈的经济理论,适用的环境不同,适用美国的不一定适用中国,可以尝试,但不能完全信任。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稳定和动乱是一对。动乱代表着失败,稳定代表着安静。也可以看出,人们是向往安静和稳定的。但是由于追求安静和稳定,选择了利用动乱的的方式快刀斩乱麻,解决其他人的意见,只剩下与自己意见观点价值观一致的人,便得到了安静。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是能想到理论最快的方式,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很多事来的快去的也快。

怎么算是一个失败的国家呢?人口多与少,穷人的数量,冤假错案的数量,离开的人数量,贫富的差距,是否漠视法律,公共服务数量,人们的权力有多大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数据量化,都可以比较。由此而区分那些失败那些成功。

迄今为止,我没发现一件是对的事的。因为“对”是相对时间来说的,因为时间的不同时刻,事情的结果,也可能对,也可能错。一味的追求“对”,那是以什么时间为节点呢?自然是当下,不停的改变原则,不停走当下正确的路。那什么又是“对”和“正确”的路呢?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做当下人们最想做的事,纠正当下最恶的行为。这就是正确的路。怎么理解,人口多了,那就大力发展农业。人口多了需要房子,那就大力发展房地产。人们都进城了没有人种地,那就提倡回农村种地。人口、经济等等诸多方面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全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全面纠正错误。人们惯性的思维并不是能轻易改变的,种惯了地,就不习惯楼房,城里待久了就不想回村。尤其是在诱惑面前,由奢入俭难。想改变是不容易改变的,只能强制执行,这有会引起人们反抗的情绪。想到这,总有点道德经的感觉,人民发展,出现问题再纠正。这不就是给人最大的权力吗?只是给人权力太大,人们没习惯这么使用权力,于是人们就出现争执,也就是乱了起来。这也许是领悟自由边界的过渡期,反复几次,就知道不能让人太放纵。

足球算是世界通用的运动项目,只要是通用的运动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腐败的国家,足球官员也不会选用优秀的队员。一个贫穷的国家,也没钱培养队员。只有制度开放,资金到位的国家, 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甚至是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农业,商业等等只要无法满足足球运动员需求,便是足球发展的约束。只有那些以命为代价的球员,才有可能创造足球奇迹。

因为茅于轼的“这不算数”,我特意看了看茅于轼和薛涌的对话,很有意思。“比如他曾说改革开放的财富都是企业家创造的,工人农民都不算数;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交换创造财富,劳动则未必”其实站的历史角度不同,身处环境不同, 观点就不同。

没想到吴敬琏还有一句话,“不应该按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站在集体的角度,可以这么认为。所有的事,那些可以按集体来分,那些是按个人来分呢?

人类这个集体,有时候没有带头大哥,这个队伍就是一滩散沙。有了带头大哥,并不需要做什么实际工作,也许只是一个形象问题,就可以凝结人的力量。因此说富人创造了财富,没有穷人什么事,也不足为过。只是否定了人的努力。

让富人更有钱,还是让穷人温饱。这是一个问题,都说有钱人带动没钱人,那么什么时候算是有钱才会带动没钱人的呢?也就是说,贫富分化,分化到什么程度,就开始缩小分化呢?

2010年左右,中国由3亿人,年平均工资不到500。财富前一千人占了总财富的是穷人财富的四倍。叹为观止。

虽然我们看着某些指标,高居榜首,趾高气扬,然而内心是空虚的,知道自己真的不行,只是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有所特长。

是贫富均等造成了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造成贫富均等。我想是前者。有钱人只是在让自己发挥最大能力。还有很多穷人受制于贫穷无法发展。有钱人赚够了钱,或是觉得钱只是数字失去了价值,或是赚钱遇到瓶颈。就采用帮助更多穷人的方法,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能量,从而提升整体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穷人更富,富人变更富。算是互相影响。贫富分化只是一个有个别富人的带动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相对于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发展,还是小一些。我以为。

每个在战场上的士兵都是一样的能力,其实也能以分出伯仲。而有些作品中,把英雄塑造的一枪一个敌人,有这种天赋和可能。为什么不说普通士兵一枪一个英雄呢?只有宣传英雄的伟大,才能激发个人能力。效果是有的,这是宣传的力量。

人之所以需要敬畏心,是因为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产生敬畏心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事物。之所以敬畏,是因为所敬畏的东西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是又无法实现的东西。而以实在的事物为敬畏心,人的能力总会超过其能力,或是看清其内部的原理,不在敬畏。而已虚无的事物为敬畏心,人们的能力始终无法超越无形的能力,或是,看不清无形能力的原理。因此敬畏心可以一直存在。

仇富仇恨的不是钱,而是特殊获得钱的途径。市场经济下, 少数可以进行钱权交易,大部分人不能进行,这就有违自由经济的规则。此刻之前,我也是仇富,仇特权的一分子。但是前一分钟,我想到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观点。有些官员,拿权力换金钱。和有些商人拿老山参换金钱,有什么区别?都是拿着自己特有的东西换钱,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人们也能理解,有些东西,有些技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有权力把自己的特长用在市场经济。可以向想象一下玩大富翁游戏,稀缺资源是可以买卖的。但是又一想,买卖山参和买卖权力是不同的,山参是自己挖来的,而权力是人民给与的。自己有权处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权力者不能拿公有的权力处理四人财产。可以说用权力可以搞地区经济建设,但是不能给自己盖房子。“公有权力”是一个涵盖所有公民的意愿的结果。任何一个公民说“不”公有权力就不能私用。这又到了解释概念的时候,公民说“不”和居民说“不”哪一个更有效力?居民只是住在这里而已,任何人任何外来人都可以成为居民,但是不能对公有权力指手画脚。公民则是相当于一起打江山的元老,每个人都有权力对国家负责。既然居民说了不算,公有权力谁说了算?是个人持有者,还是上级制定者?如果游戏规则允许个人可以用权力买卖,居民能有什么话说呢?没话说,如果不喜欢这样的游戏规则,可以选择离开此地。仇富仇的是说好的游戏规则,而破坏游戏规则。或者说实行的一种游戏规则两种解释,对外说公,对内说私。

价格便宜的商品,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被人遗忘商标。但是当人们使用习惯便宜东西,就再难以使用贵东西。这分明是一种文化输出。高科技改变生活,低科技低价格一样改变生活。

自由市场经济,各自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获得利益。利益是主要的。如果想把更多的人拉进自己的领域,需要用利益让他人进入本领域做自己不擅长但是高利益的事。人们有权选择进入其他领域获得资金,也有权力拒绝继续自己擅长的事。但是要明白的一个道理,人虽然是自由的,为了利益可以随意的移动。但是一旦在他人的领域逐渐熟悉起来,自己本身擅长的事也许会逐渐丢失。一旦他人用自由的权力而抛弃人们的时候,人们就什么也不会了。这就是跟随别人追逐利益的弊端。

行政指令和游戏规则,都是人的行为。没必要说那个名称更好听,主要还是看目的。游戏规则是对全体参与者说的,而指令是对个别人说的。其实可以换个说法,我们换个游戏规则,我还是继续做之前的工作,你应该做什么。说到底,还是给人指令。

什么是民间的挫折感?挫折感源自于对生活无节制的要求,而现实却有重重阻碍。现实是不能改变的,只有无节制的要求是自己能控制的。生活中各种狂热的行为归根是由于对生活的无节制的要求。为了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有了更好的有尊严活着,层层递进,实现的难度越大。

其实一个集体的体积约庞大,越容易出现矛盾。大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过上了好生活,就希望需要尊严。少部分没富起来,则希望需要安定和温饱。现在面临最迫切的问题小部分人的需求,还是大部分人的需求呢?谁有说了算呢?

现在再说,是学习还是种地,很多人会选择种地。因为现在学习的太多了,并不能凸显自己才干,反而学习让自己失业。种地和学习一样都算是一种未来投资,最终还是遵循市场规律。是沿袭老路还是改革创新,怎么走都没错。

先是有目标,为了目标制定计划,为了计划制定保障措施。这些都有了,便可以随意用人了,好与坏会经过保障措施的验证。也就是说,制度一定了,才会衍生出相关的文化教育和人们,制度不变,任何不符合制度的文化都无法改变人们的行为。

入乡随俗,在中国就是人多地广,人力廉价,且为了生存都在某一个生路,自然是谁给钱就给谁干。在一个供小于求的地方。用人的成本就会压低。国情决定了,一个跨国企业对待不同地域职工的态度。

人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想着改变创造价值,还是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创造价值呢。其实各有示例。关键是看人是怎么想的?关键是看周围的文化环境!认为穷苦能创造价值,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认为吃饱喝足后创造价值,是因为人性中有好奇的成分。到底人是属于哪一种呢?目前看来,哪一种都可能。关键是看穷困和富足的个人定义。

困乏的定义可以是饿肚子,可以是没有房子,可以是没车。这些困乏都可以促使一个人去创造价值。但是如果不觉得饿肚子,不觉得没房子是困乏,不觉得没车子是困乏,那就不会去创造。

成名要趁早,这使得一些像年轻成名的人提早尝试了本该中年尝试的辛酸。中年人的无奈,提早落在年轻人身上。中年人有妻儿无奈不能舍掉一切,年轻人什么也没有,略有勇敢。

把苹果藏起来,可以是民主。把苹果拿出来不卖,就不是民主。同样的结果,一个说假话,一个说真话,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穷则思变,是本能还是文化?常识是到达了谷底,感受到了生死危机,才会去想法变化。但往往这时候为时已晚。如果这是人类的本能,那么人类岂不是懒死了。饿肚子了才想去狩猎采集,感觉原始人就是如此。人们的忧患观念是本能还是文化?是否会提前去狩猎获得粮食呢?我觉得穷则思变是本能,而提前筹划是饿肚子饿出来的经验。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物产丰富的基础上。如果物产不丰富,偷懒只会懒死。

自由的意义在于批判,在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虽然自由包含了批判和赞许,但是赞许是其他人可以做的事,而批判则是没人敢做的做。勇于批判则是自由的表现,虽有有时候赞许也是自由。从行为上看,批判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有的时候,反对派成了自由派,纯碎为了反对而反对。

人们想吃饭,想吃饱,想吃好,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舍得资金,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人口数量。人口多了竞争多,自然会压低资金。如果人们因此感到生活质量低下主动降低生育,则需要鼓励生育,奖励100消耗200,甚至强制手段。这都是可以降低成本。如果人们坚持想提高生活质量,不受蛊惑和强制。也没办法。保留的资金少了,只能通过高附加值的东西来满足双方的需求。走什么样的的道路,就看谁的能量最大。

市场调节在劳动力短缺的时候,会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充沛的时候,会降低劳动力的价格。如果强制规定一个价格,如果无法满足劳动力缺少或是充沛带来的社会问题。依旧于事无补。

人们习惯了低端产业,喜欢了下劳力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旦转变高端产业,及时自己又能力胜任,也会从文化思维上觉得下点力是最舒服的,动脑子费劲。

当人贵了以后,不是必然的会存进科技发展。而是人员数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就会使得企业倒闭。也就是高科技的公司留了下来,其他一些传统行业面临倒闭。这样用人就会更少。就会压低职工的收入。人贵的说法也就不存在。看看科技程度越高,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知识储备越多,需要的人越少,淘汰的人越多。这不一定是好事。除非,少数高科技人才创造的财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生活需求。要不然,社会问题只会激化。人贵物轻的概念,工资高消费低,相当于单个人的生产量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想象个例子。馒头一块一个,一个人可以生产100个。也就是可以获得100元。当提出人贵物轻的概念的时候,一个人要是想获得200元,让馒头价格降到5毛,他就必须要利用高科技生产线产生400个馒头。假如就有100个人,每人只需要一个馒头,那么生产400个馒头以后,每个人必须要消耗4个馒头。可能吗?还有个办法,就是把多余的馒头卖给其他地域的人。这就需要开发用户,需要抢夺用户。要不然如何实现物重人轻呢?提高了科技含量,普通馒头1块,高科技馒头10块。普通馒头赚6毛,高科技馒头赚9块。赚的钱多了,自然可以多发工资。这前提是,两者的销量一致。高科技产品附加产值高,但是对于人来说用处不大。就像是扫地机器人,价格高利润高,但是买的又有几个?还不如买一把扫帚,花费几分钟就可以打扫完成。就算机器人可以帮人们节省这几分钟,但是人们省下这几分钟也做不了什么?只有认为花费的金钱,可以获得极大的便利,也许会让人购买。例如扫地机器人,永远不坏可以永远远离打扫卫生。这应该是一个卖点。一个扫地机器人,寿命3年,这折合每天的可能几块钱的成本。有人在想,我的时间值多少钱?花1分钱解决10分钟的事, 和花10块钱解决10分钟的事,对人不是一种感受。最终又转化到个人收入问题,将月收入转化为分钟收入。各自权衡。不管是物贵人轻,还是人贵物轻,都失去了平衡。最终要根据消耗而确定物价和工资。

后记:2019年2月17日夜,走马观花的看完最后几页。说点什么呢?真不知道说什么!谈到钱,两眼冒金星。谈到赚钱,垂涎三尺。谈到经济,听不懂也看不懂了。赚钱、股票、经济、政治其实都一样,分为改革和保守。一边铤而走险赚大钱,一边是按部就班薄利多销。目的是赚钱,采用的手段不同,承受的风险不同。究竟哪个是最稳定的收益方式呢?通常的答案,时间会验证一切。废话,时间的验证,只会一会改革一会保守,没有确定的规则。有人的欲望在,就会不断惹出事端,老实一阵子又开始惹事。关于那种经济是最好的经济,众说纷纭。也许是薛老师说的那些提议,也许是茅老师的那些建议。历史是变化的,我们始终都是试验田,实验的时间无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