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变迁
三十年间,村里通往乡镇集市的路,由矮变高、由窄变宽、由泥巴路变水泥路、由水泥路变柏油路,路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
从泥巴路、水泥路,再到柏油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它泥巴路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雨天的时候,我们穿着雨鞋走着这条泥泞路,去集市上购物。早上的时候,泥巴还比较硬,路上的脚印也不多。等到了下午,就全变成稀泥,走起路来也容易打滑。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稀泥才更好玩呢。要是不干不湿的泥巴,我们就不停地用雨鞋撵来撵去,直到变成稀泥巴为止;要是稀泥巴,我们就把旁边有积水的地方破一个口,水流进来了让稀泥巴变得更稀,然后再把稀泥巴往两边的河堤撵去,看到光溜溜的路后才罢脚。嫌穿着雨鞋不过瘾,夏天的时候,我们就打着赤脚干这个活,和稀泥巴亲密接触,感受泥巴的柔软,双脚也凉快不已,但是滑倒摔跤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如果一旦摔倒,就会弄得一身泥,不仅受到同伴们的嘲笑,回到家还要挨一顿打和骂。
泥巴没被玩出花样来,最终还是静静地躺在每个路人的脚下。随着水土向河道流失,每隔一两年时间,都会开挖河道,挖出来的土又被推在路上,这就是路变高、变宽的最初的原因。每一次开河,就是路的一次新生。
每次开完河,新路都要等好久才能走,让欲到集市购物的人急迫不已。为了试探路面干湿与否,我们总喜欢做先锋者。于是,我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小伙伴们轮流上阵,看谁的运气好,踩到陷阱、陷到淤泥里去,然后就惹得同伴们的一阵嘲笑。路面表面上看是干了,但里面却还是湿土淤泥,这也是新路需要足够的时间沥干水分的缘由。
陆路不通就走水路,那时候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船,天气晴好时,多数人还是选择步行上集市,因为坐专门营运船要付钱,虽然不贵,但对于那时尚处在温饱状态的乡亲们来说,还是有一点奢侈。而我何尝不是如此,在乡里上初中一个星期回一次家,为了节省钱,也几乎从不坐船,和发小们踏着这条路一路高歌一路欢笑走回家,累并快乐着。
这个时期,对冬天的路记忆尤为深刻。冬天里,路上的泥巴都凝结成固态,雨鞋踏过的小水洼里结了一层冰,一个接一个像鱼鳞一样布满在整条路上。鞋子踏在路上,在高低不平的地方踩断了凸起的泥巴,发出吱吱的声响,好像把路的某块骨头踩断了一般。路被人们踏平后,干燥硬朗平坦得宛如水泥地面一样,多云干燥的天气里路最好走。相比之下,刚转晴后路面的湿滑和大雪纷飞路的隐蔽和扑朔迷离,才让人行路难。
记得有一年冬天放假后的一天去学校拿寒假作业,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屋外白茫茫一片,走在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路上,人烟稀少,虽然是大白天,却感觉阴暗沉沉,希望能快去快回。一路上,只见没被走过的地方已经有几厘米深的积雪,漫天飞雪还在下个不停,阴沉的天空将大地笼罩,要把这里变成雪的国度,路已被雪掩埋,却无法抗争,只等过往的行人来救赎。在学校拿到寒假作业后,雪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回来的时候,雪又厚了一层,路被彻底淹没,路边的树上挂满了雪,房子的屋顶上、田野的稻梗上都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雪,此刻,乡村已变成雪国。形单影只的我踏在隐入雪国的路上,生怕陷入冰雪的沼泽中,唯有加快脚步,只有看到不远处家的轮廓后心里才放松下来。依稀记得,这似乎是记忆里最后一次下大雪,此后冬天虽零零星星有下雪,但再无此壮观之景,也再无暴雪中行路之经历。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脚变懒了,那条路我也少走了。高中以后一个月回来一次,我也多半是坐船来回,熟悉的路变得越来越陌生。后来上大学半年回来一次,发觉这条路不仅变宽了,也越来越平坦了,因为已经有很多机动车辆在上面行驶了,尤其是不断普及的摩托车,让这条路也不得不被迫升级。再后来南漂工作以后,一年回来一次,走这条路的机会就更少了,几乎每次都是晚上到乡街道上,然后夜深人静之时,不想滋扰父亲的美梦没让其来接,就选择步行回家,正好走这条久违的路。
冬天的寒风里,除了杨树叶被风吹得唦唦响外,周遭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比起夏天的时候,少了许多热闹和欢快。微弱的月光下,路的轮廓依稀可见,有的地方平整如初,有的地方摩托车的车轮印迹明显,有的地方土质疏软铺了一小块面积的碎石,这似乎是路即将换新颜前不和谐不整齐的最后一幕。但比起路的少变、小变,路两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硬化这条路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涨。看了外面发达的世界后,每次踏上这条路的时候,总想着这条路什么时候能变成水泥路,我想在乡亲们的呼唤下,这日子不远了。
2013年,在村委的组织下,村里开始集资修路,虽然每户要交上几千元的修路费,但这条路修好以后,会给所有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这钱肯定是值得交的。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修路的过程,但听到父母提起,心里也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一看。
3米宽、20公分厚的混凝土层铺在路上,一条乡村小路变成了村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从此告别一路泥泞的生活。第一次见到这条路变成水泥路,也是在一次归家的夜晚,似乎比受益更多的乡亲们更激动不已,感觉路两边的杨树、河草、田野、房子都不一样,又说不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此刻,行李箱的轮子在水泥路面上摩擦的声音格外刺耳,我害怕侵扰乡亲们的梦乡,于是就尽量放慢脚步,或者干脆就提着箱子,再慢一点,用脚步一步一步地去丈量这条新路带给乡亲们的美好生活。
由于近年来小龙虾养殖的普及,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外打拼的游子也丝毫不服输,“撸起袖子加油干”真的成了一句人人为之践行的行为准则。买房买车开始相互赶超,尤其是后者,小汽车开始大量走入农村家庭。每到春节,在外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原先设计3米宽的路,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春节期间小车的出行需求。此时父亲的抱怨指出了问题的根源:要不是村委会那帮人的急性子,过几年等国家来修,绝对是4米以上的标准。这样看来的确是好心办了坏事,城市的主政者目光短浅者都大有人在,更何况是乡野之地。于是路的加宽工程又被提上了日程。
终于,九年后的2022年,在国家拨款的支持下,整条路的路肩被改造硬化后,加宽了近1米,两车相遇再也不用担心无法错车。春节的时候,丈母娘再也不用担心女儿女婿的车会被赌在半路上了。路宽了,人们的心也宽敞了,畅通无阻的笔直大道去承载一方人民更多的欢乐和美好。
发展不止,路的变化也不止。路硬化后,每当看到其他美丽乡村宽敞大气的柏油路,不免心生妒忌,常常想我们的乡村路,什么时候能变得这么漂亮大气。原以为,至少也要等个5年、10年,可这件事在路加宽后不到两年后就突然实现了。
2023年9月,从母亲口中得知,村里的路正在铺沥青,路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变成了柏油路,这个突然的消息让我喜出望外,寄托在路之上的美丽乡村梦这样轻易实现了,而这也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关怀。
国庆节回家探亲之时,见到这条披上沥青外衣后崭新的路,令人兴奋不已。只见路面被碎石包裹的沥青填充得错落有致、平整光滑,宛如一条黑色巨龙,一头通往村里,一头通往外面美好的世界。骑行在上面,感觉格外平坦顺滑,让人爽快不已。
经历几多变迁,这条路终于成了美丽宽敞大气的泊油路,这是一条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承载所有乡亲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路,更是一条通往外面美好世界的理想之路,是所有人心中不断向上、向好、向未来的追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