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诗?
我认识一位自诩为诗人的“诗人”。读他的作品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对于摸不着头脑的作品我一向觉得很厉害,因此不予以批驳,万一批驳错了,就会显得我很low。因此不要暴露自己的智商才是万全之策。
认识这个诗人是在一次茶话会上。大家都是一群文化人,坐着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就这样天南地北的谈。大概,这个诗人有些不甘寂寞,聊着聊着忽然来了一句来路不明的即兴诗,满座高朋有些惊得连茶杯都险险地要落地,有些则喷出了口中的茶,连声咳嗽。接下去是一场肃然的安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位老兄说好!于是众人皆应和之。就这样这位诗人的名声就在我们的圈子里传播开来了。
我虽然常写些散文,对于诗还是有些接触的,且不说古诗,现代诗我最敬佩的就是余光中先生了。但我现在更敬佩这位诗人,他的诗朦胧到极致,读不出明确的中心,像是说爱情,像是说友情,又像是国仇家恨,颇有些李商隐的作风。有一次我对他说你的诗跟李商隐的风格很像啊,他说李商隐是啥?我不认识。由此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一些人天生下来就是诗人作家的命吧。就像余华没读过多少书,却也写诗,还颇有名气,令人艳羡不已。这位诗人大抵也是草根,因为他连李商隐都不知道,却能够说出语惊四座的话,真可谓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
听说他的诗很有名,有好事者就找上门了,要了(其实是骗了)他的几首得意之作偷偷拿去鉴赏。厦门大学有名吧,教授看了之后,眼镜都碎了,但教授什么也没说,深沉的样子让人猜不透他的意思。那老教授颤颤巍巍地将这位诗人的作品交给好事者,转身的时候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好事者大惊失色揣度道,难道老教授的意思是作品好极了,百年难遇吗?
好事者为了再次确认心中所想,将杰作递给了一位年轻的小报社编辑,编辑看了之后脸红得像关公,说写的不堪入目,说完就撕碎那几首诗。
结果,第二天那名小报编辑就被开除了。
对于我看不懂的东西我一向觉得很厉害,不予以评价应该就是最好彰显智慧的方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