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如何让孩子面对困境,塑造强大的内心,迎难而

2022-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伊人阑珊

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如何让孩子面对困境,塑造强大的内心,迎难而上?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热剧,名为《与君初相识》。剧中的万花谷谷主林沧澜为了将儿子林昊清磨练成栋梁之才,以女主人公纪云禾为“磨刀石”,经常故意制造困难、障碍与竞争压力,迫使他成长。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林昊清小时候,谷主林沧澜逼迫少时的纪云禾将与她同在崖边玩耍的林昊清推至山崖下。不仅如此,在他跌落的山崖下布满了吐着蛇信子的毒蛇,年幼的小昊清蜷缩在山崖的一角,满眼恐惧,瑟瑟发抖。

无疑,林沧澜是深爱他的儿子的,为了让林昊清长大后能够担当重任,他煞费苦心,想用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希望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

父母故意给孩子设置挫折,真的好吗?孩子的抗挫力在经历挫折之后就能培养吗?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案例?很多父母很容易一知半解,带着似是而非又自圆其说的理解去养育孩子。最后,因为自己曲解了教育理念,却总恨铁不成钢,怪自己的孩子长不大。

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成长,没错。但如果孩子总是经历一次次失败,而又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支持,他会在持续的挫败感中自我怀疑,慢慢地,甚至会在心灵中埋下黑色种子,心生怨恨。同时,在碰到困难时,他会习惯地对自己说“我不行,我做不到!”

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

让孩子反复经历孤立无援的时刻;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故意冷眼旁观,让他一个人去面对:甚至还故意制造困难…….最终,将孩子推向了孤单而脆弱的成长旅程。

上文提到的剧中,经由谷主林沧澜的教育方式,原本善良厚道的少年林昊清长大后变得冷酷无情,表面强大,内心脆弱,最终一剑刺穿其父的胸膛,竟落得“弑父“的结局。

反思实际生活的种种,这些情境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当孩子考了98分回家,父母没有喜笑颜开,反而问孩子:“还有2分去哪了?”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告诉父母,换来的是父母的一句鄙夷与讽刺:“你怎么这么没用呢?”没选上班干,一句甩过去:“你为什么不行?”父母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这好那好,唯独自己的孩子不够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我们总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其中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手中拿着一把“雕刻刀”。当孩子没有按照我们预定的路径去成长,没有成长为我们期待的结果,我们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将孩子“修理”为我们想要看到的模样。

在修理的路上,我们用否定、讽刺、挖苦、训斥,甚至冷暴力,殊不知这些造成孩子内心的缺少力量与爱。久而久之,孩子即便表面被改造得很好,内心却充满了不自信,不快乐。

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亲、最爱、最信任的人,当他们犯了错,或遭遇了烦恼、挫折与委屈时,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需要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需要的,无非就是:外面有再多的风雨,回到家是安全的。安全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样,任何时候她不会钻牛角尖走极端。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么呢?《教育的选择》一书中这样说: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如是说:那些拥有超强抗挫力的人,通常都不是因为习惯了打击,而是因为他们形成了稳固的自我。而稳固的自我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心基础上的。

当一个人自信,认为“我是好的”这样的自我感觉时,才能将挫败感带来的黑色能量转变为动力与机遇,才能有掌控感,才能越挫越勇!而这种感觉,来自于童年时父母的容纳与肯定。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对他适时的肯定,相当于在对他说“你是好的”。孩子会将这种感觉逐渐内化到心中。

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这种感觉,而不是打碎它。

所以,作为父母,从此再也不要给孩子故意制造障碍,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管不顾。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与他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用担心孩子没有练习抗挫力的机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意外、困扰与麻烦,无时不在训练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点点滴滴,都会慢慢内化为孩子的抗挫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