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潘家山

2023-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走的中国

                      探秘潘家山

    潘家山属于太岳山脉的中端,位于山西省沁县故县镇连家沟村西,沁源沁县两县的交界处,海拔1490米,传说中的北宋名臣潘美护送宋太宗征北汉时曾在此屯兵屯田练兵,山中有传说中的潘美住过的石窑洞尚存。

    2023年4月16日星期天,我们“文行天下”文友一行四人准备探秘潘家山,再顺道去沁源县的菩提寺参拜。这条路线是我的故乡所在地,有我童年生活了十多年的唐庄村,在这山沟沟里留下了我幼年的许多印迹。我们村西有两道沟,正西一条就是柏树沟村的这条沟,另一条就是西南连家沟村的这道沟,打从有记忆以来,这两道沟我都没有深入过三里。但是,西南的这道沟,有个国营林场叫翁城山林场也叫南林场,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看电影、看电视,对这里是比较熟悉,太岳山下的沟沟岔岔伴随着我的童年,伴随着我的成长。

    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是铺在大地上的花地毯,叙述着春姑娘的故事,梨花、杏花、桃花五彩斑斓点缀着欣欣向荣的田野,我们用嫩嫩的杨柳枝裁掉一节,旋出树皮削薄口子做成“咪咪”,吹奏出悠长悦耳的音符,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们经常在村南边的水洼里边玩水戏耍,这条河叫唐庄河和北边的南仁河,最终汇聚到故县镇叫白玉河,这是浊漳河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最喜欢故乡的秋天,瓜果遍地、谷物飘香,经常上树摘梨摘桃摘苹果,那些梨果非常的香甜,水分很大,还喜欢在大队打谷场上高粱玉米杆堆出的通道里钻地道;即使是在冬季,玩伴们也能在小河边找到乐趣,不是用自制的冰车滑冰,就是滚雪球、堆雪人,要不就是放从火鞭上拆下来的小鞭炮,翘首期盼着遥遥无期大年的到来。故乡的四季留给我的快乐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故乡的大山丘陵小河溪流养育了这一方人,从小就听大人说沟里边有十里八庄,现在大部分人家搬到了平原集镇有的进城入市,但是破旧的窑洞、土坯房好像在叙述人类生存过的痕迹,从唐庄村往沟里依次是一系列的小小的村庄,连家沟、大斜、碾陀盘、出马尖、潘家山等等这些名字已经深深的烙在我的心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流,甚至关于村庄里的事情都比较熟悉,地球上我最熟悉的就是这道沟,过去零零散散的村庄、大大小小的人物、或多或少的传奇都能够传到我的记忆里。

    故乡的大山赋予了我忠厚朴实善良稳重的性格,沟沟岔岔给了我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战胜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决心,潺潺的溪流又多少拨弄着我内心的灵动,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如此的亲切,又是如此的陌生。

    今天,当我再次深入到这条沟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的震撼,因为现代化的建设打破了山沟亿万年来的宁静,黎霍高速公路从这道沟穿山而过,巨大的风电装置已经高高矗立在潘家山顶,各路建筑大军把宁静的山沟变得如煮沸的锅一样热浪滚滚,开山采石把大山挖的千疮百孔,工程车辆掀起的尘土在天空久久不散……过去这里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如今即将贯通的高速公路成为交通枢纽,国家电网风电装置即将变成滚滚的财源,我是该欢心鼓舞呢?还是对打破宁静的一种悲凉呢?我很纠结,内心非常的纠结。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看,肯定宁静是好的;但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多一点儿建设又是无可厚非。

    在我们即将登山的沟口,有一个村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叫大斜,据考证应该叫大厍(shè)自然村,村四周山巅古松参天,据传其一树多人合抱,村民奉为神树,每年有祭祀。厍钧,历史名人以官为氏,汉代大臣,官金城太守,封辅义侯。 姓氏来源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汉文帝时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早在汉文帝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以厍为姓的人,因此厍姓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另一支厍姓来自少数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的鲜卑族人涌入中原,其中复姓厍门氏、厍狄氏,以及三个字的厍辱官氏受汉族影响,改为单姓厍氏。姓氏库(Kù)、厍(Shè)源出有三,但出自鲜卑族和羌族,以官名为氏,最有可能是其源。有记载以来,连家沟大厍村以李姓为主,其他杂姓均为近十数年间迁入,与厍姓有关的信息暂无查考,以致于今天的地图上将其误写为大斜。

    上午十时左右,我们开始登山,起点就是大斜村,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我们一直向上攀爬,走到出马尖,海拔大约1400米左右,在这里又见到了一个“最后的村庄”,以前在伏牛山麓,见到的不多的大山里的几个村庄,也叫当代最后的村庄,早就就听说过出马尖这个村子,但是50年来,我是第一次爬上这样高的地方。这里已经没有大山的神秘,由于修高速公路和安装风电装置新修的公路可以说把这里弄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丝的神秘感,好在我们的目的地是大山那一边的沁源县的菩提寺。在一个山坳里边,我们草草的补充了点水分和能量,就开始赶路,爬过出马尖之后,一路又开始下坡,中午时分快到一点多钟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最终的目的地菩提寺。

 菩提寺始建于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其后又分别在清康熙、乾隆、同治和民国进行了四次大型增补修缮。抗战时期,菩提寺惨遭日寇破坏,摇摇欲坠,其他殿宇夷为平地。

 2007年,康伟集团对菩提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除对生态恢复治理外,依据原始史料对三大殿进行了修缮,并对其他各殿进行复建。新建了大雄宝殿,硬化了周边的公路,为菩提寺旅游和附近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菩提寺风景区位于沁源县交口乡东南部的信义村,距乡政府约13公里。 菩提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43平方米。正殿为两层建筑,一层为三间窑。中殿前有砖砌方塔1座,西耳殿旁有碑12通。菩提寺所在的菩提山水秀山明,古树参天,鸟语花香,佛塔林立,登高远眺“金龙街珠频回首,玉凤翩翩绕寺翔”,山环水抱,苍翠郁滴,美不胜收。有诗曰:      翠微遥闻钟磬声,

                            净土梵音绝尘境。

                            菩提山径度深松,

                            午后青山紫烟升。

    菩提寺供奉无生圣母,殿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有五章后有天”,下联是:“她比五章还在先”。据说无生圣母在此地垂迹显化,世人增设大殿,主殿悬挂“立世元根”金匾,供奉“无生圣母”,据说:“无生圣母是民间宗教最高的崇拜神灵,她开天辟地,生了伏羲和女娲,又由伏羲和女娲混元生出九十六亿皇胎儿皇胎女。可以说对无生圣母的敬仰,是区别民间宗教与佛教、道教、儒教的主要标志”。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菩提寺传统的古庙会,据说这一天是无生圣母的生日,期间寺庙门旁的石缝中有一小龙(佛教指小龙,凡间指蛇),静静的在这里凝视着每一位前来的游客,众人说这是无生圣母显灵。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背面为海岛观音,东西两侧为十二圆觉。菩提寺现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了解我国佛、道、儒及民间宗教文化的圣地。

    参观完菩提寺已经是午后两点多钟,由于我们四个都是徒步,为了赶路匆匆告别了菩提寺,返回是走从来没有走过的翻越潘家山的山路,在寺庙管理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沿着一条捷径,但是又是非常原始的小路向上攀爬,仅容一个人通过,先是经过一个相对低的山凹,路边草木丛生,天上不见曦月,这样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一片酷似原始森林的林地,在一片相对平整的土地上,野兽的痕迹四处可见,不知名的洞穴就在脚下,我们有些许的恐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提着一根棍子,既是防身的用品,也是上山的拐杖,根本看不见出路在哪里?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向上向南,又经过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艰苦的跋涉,我们终于在密如蛛网的丛林里冲到了一条防火公路上,这样我们提着的心才稍微松弛了一点。

    我们向着山顶的标志性的建筑--风电大风车阔步走去,此时,我们已经步行了五个多小时,在近乎原始的丛林里,身心非常的疲惫,但我们的目标坚定明确,向山下走去,向我们的停车的连家沟村走去,在几次询问建设风电场的筑路的工人师傅后,湖北籍的皮卡司机承诺把我们送到山下,走最捷径的一条路,我们如释重负,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在大山里行走了将近六个小时18.3公里,这也打破了我们近年来户外爬山的极限记录。

    安装风电修路的师傅,仅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把我们从新修的公路,直送到山脚下,我们甚是感激,想给点报酬可师傅说什么也不要。我们感慨在如此美丽的春天,在如此可爱的家乡,又遇到了如此淳朴的工人,我们甚感欣慰。

    匆匆告别了师傅,告别了大山,告别了溪流村庄,我们向唐庄村驶去,在老家门前的饭店,我们品着美味的野味,吃着香甜可口的富有特色的刀拨面,喝着香甜可口的啤酒,心情甚是满足。

    这次探秘潘家山,把半个世纪以来藏在心底的秘密,抖了个遍,这道沟他原来是如此的神秘,但也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纯朴,如此的豁达和开阔,他几乎没有一丝秘密,留给我的最难忘的就是穿越潘家山的最艰难的那一段原始森林的攀爬,它会在我的经历当中又留下一个打破记录的记忆。

     

山路弯弯 运动轨迹 圣母殿 菩提寺 大雄宝殿 沁源围困纪念碑 精美的石雕 潘家山主峰 潘家山

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