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学——点滴骨血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唐润珠宝

阳明心学

1. 某于良知之说(良知之说即圣人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良知,内在的感应和触动,心之本体的妙用,阳明学说的核心即致良知)

2.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不听权威的建议,只看是否入我的心,入我的心则听,否则不听)(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良知乃吾师!

3. 此学久绝,子何所闻?《法华经》《楞严经》与阳明心学同一级别。孔孟去世之后,圣人之学消失千年。《左传》是对《春秋》的补充?后代的曲解。

4. 此学不明,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

5. 生命状态的改变!

6. 《心经》,《传习录》

7.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体,相,用,修。

般若本体,整个世界是个一。除草事件,分别心。万法唯识,念不同。

知,觉知,掌控。

以什么来反应?情绪来反应。这就是终极审判,良知来做决定。每一个行动在良知的指引下做决定。

只修,为善去恶是格物。六祖、庄子、孔子修的都是这个。

无善无恶理之静,有善有恶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善恶全不在物,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由发怒的状态回归至未发状态即是去恶。把动气去掉。让恐惧消失回复清净,让愤怒、悲伤消失即是为善去恶。

大部分人理解,为善去恶是做好事不做坏事,直接将王阳明的大乘佛法拉低至小乘佛法。

格物,来自孔子。

把动气的情绪格掉,就致知了,良知会自然运作,然后就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道是良知,术是致良知。

王阳明:清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掉人生的所有不美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最先在整其心。修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正心即清净。六根清净必须不自欺,诚实面对自己。痛苦、悲伤都真实面对。

古人大学在明明德,在明心见性。在亲民,大慈悲心。在止于至善,让你本自清净,此心如如不动的境界。

吾道一以贯之,如何贯??

天泉证道。

8. 《王阳明大传》,日本冈田。但还不够究竟。

9.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处。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之间更有何乐可代。

10. 三十而立,立志做圣人。四十不惑,明心了。五十知天命,见性了。六十耳顺,成佛了,耳根圆活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地闲晃。

11.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了凡四训

立志

改过

12. 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声线,虽常人亦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人欲是五毒:贪嗔痴慢疑。只要五毒不去,本体的良知就不会运作。而良知是让你真正快乐的情绪。

13. 问答:每个人都是带着上辈子的业力而来。比如对某个人的恨。包括小孩,是带业往生。她带着什么剧本,你是不知道的。你能给她带来的是你的快乐和清净。走近一个人就能感觉到什么样,包括走进房间,就能感受到氛围。所谓改命,就是调频,也就是让自己的能量场提升。让自己的情绪去掉,恢复清净的天性。每天关注小孩的心性,就算没考上好大学,心性很好,未来也不会差。

天上天下,唯你独尊。向内求。

化烦恼为菩提。老师15年平均每天格物时间5个小时,16年2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到几分钟。

如果一个人,把一个婴儿摔向墙壁,你都不会起情绪。比如汽车起火,一定会竭尽全力逃生,如果逃不掉,就遵从良知被烧死。

明心,明白宇宙真理。见性,从地球仪到地球上。

重点听理论课和线下课!课程泡多了自然就通了!

当下功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感恩大导演!感恩一切。切换自己的频道。

开发票游戏,很喜悦!

明心见性。活在当下,把功课变生活,把生活变功课!

80岁老太太:为何学?为了活着,为了找一条活路!遇到心想生老师,是最大的福报!

怎么学习,信+专!听不懂,就听点滴骨血,每节课听一点。听课的时候,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识。全心全意去学。就像教练教小孩练乒乓球。大部分人都有情绪,但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情绪。我们的人生,成也情绪,败也情绪。前面没听懂的课,不要排斥。

谁是终极裁判?良知!真信+真做。搞不清就让终极裁判去判!

14. 上善若水。伏羲八卦,周文王六十四卦,周公易辞。孔子易传。周易究竟,算卦,雕虫小技。放下了。王阳明:良知就是易,易就是已经就是变化。你管尽良知之是非,就会尽万事之变。易经所讲的道理,良知都易经告知了。要学其他知识的原因,就是要快乐和知行合一。

无上正等正觉

下午(190309)--格物致知

1、 疗愈奇迹,生命中没有奇迹,那么修行一定出了问题!

2、 四门功课:狂野想象+赞赏感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后面两个是点滴骨血,可以一开始就只做这两个。了凡四训也是如此。改过积善,改过即格物致知,积善即知行合一。

3、 物无善恶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俗为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为善去恶是格物,处理情绪。

4、 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扩充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嫣耳。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事。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

5、 疾病也是个物,要正事,要格物,为善去恶。

6、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7、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期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传习录>是被低估的经典,不亚于《道德经》《六祖坛经》。

8、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次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需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私欲让天理无法运行,存天理去人欲,格物致知)(良知光明发至于企业,它便会教你如何经营企业)

9、 大乘包含小乘。

10、 孔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向内求。

11、 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12、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3、 忍辱波罗蜜,忍辱,即随顺情绪,即为善去恶!佛陀 和王阳明修的一个功法,即去人欲。要在世上磨不要怕事,不要怕烦恼,烦恼即菩提。一个硬币的两面,需要菩提,即化烦恼为菩提。苦难,逆境,烦恼,一切的不顺。即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让你动气的事情,一旦有烦恼就为善去恶。不化烦恼为菩提,就是业上加业,不但后半生不好,下半辈子也不好。

14、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就像猫抓老鼠,随时准备着,等待老鼠出现)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蔽,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15、 乔丹打篮球就是禅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禅定,享受其中。

16、 问:进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曰:只是致知。曰:如何致?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要不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疼痛是从如中来,就让它从如中去)(情绪来了,觉到了,流经自己,就让它自然回去,即如来如去)

17、 佛者,觉也。觉什么?(让身体的堵,如来如去)(如果情绪不处理好,就是业力轮回)(自己都是从如中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为何要阻止情绪的产生呢,好的办法就是如来如去)

18、 1508年龙场悟道,1513年教静坐,1521年才明白致良知。一定要学习那些经过时间检验过的圣人之道。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孔子、老子、尧舜禹、六祖一脉相承。

19、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苦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20、 当你在觉时,你就是本体,你就是快乐。核心是让情绪如来如去。体验情绪是很快乐的,比如钱包如何丢了呢?情绪来了,允许生出来,体验你,觉察你,你就会去。恐惧、焦虑来时,你会很清净,胸口堵,但内在和平。

21、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优,则一向忧苦。不知己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者,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适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22、 不管什么事情,都想到王阳明这个案例,澄心儿子要死的案例!

23、 空空大道,就是觉,就是格物致知。

24、 九川卧病虔州,先生曰,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对曰:功夫甚难。先生曰:常年快活便是功夫。

25、 生命是出生入死,疾病也是出生入死,从入中来,到入中去。本自清净,觉它,就能感受它,但不要干预它。如何面对疾病,常快活。

26、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和于神明,何怕之有?子崔曰:正直之鬼不需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怕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心有挂碍,一定有恐怖,就不能远离颠倒梦想,不能究竟涅槃)(良知不光明,故致良知)(怕鬼就觉它,看它能生成什么样)(越抗拒,越到来,越接纳,越消失)

27、 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维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不能愤怒,幽慌失措者,到此不幽慌失措,始是能有能力处,亦便是用力处。天下事虽万变,吾所应之不出喜怒哀乐四者。此为学之要,而为政亦在其中亦!(这就是真功,秘诀)

任何事情发生呢,无非引起你的喜怒哀乐而已。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用在股票择时也是如此)

28、 人若知此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妄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致良知就是灵性炼金术,也就是真正的修仙之道。点石成金术,也就是为善去恶!

29、 耶稣:你不会处理情绪,你就错失把人生的破铜烂铁转化成黄金的机会,也就是错失了灵性炼金术。

30、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份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企业艰难时,不动气,良知告知你怎么做,贵人及资金自然到位,只要减人欲,不要增加头脑知识)

31、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你的逻辑在良知和真我那里,不合逻辑,蚂蚁的故事,二维生物,我们三维动物,每多一维,智慧多无穷倍。所以企业经营不用听专家的,教的是小我的经验,比不过本体)

32、 王阳明,灵修的实战派!12岁就要做圣人!

问题:

不要去阻止任何东西的发生,包括死亡!

觉察是第一步,做为善去恶。此刻,当下去做

知行合一

信的不是心想生,而是信王阳明!既然信了王阳明,把一切都放下了!一切其他法门都放下!

讲为善去恶的流程:

(1)觉身体

(2)觉情绪

(3)觉思想

(4)觉真相(做完前三步之后,和平了,再做第四步)(这是我创造的,不是真的,我负百分百责任)(情绪生,到入中生,情绪去,到如中去)(如果你达不到乐的状态)(觉情绪的时候,坐在那就是禅定)

问:怎么区分执念和良知?

你做这个事情是否清净,若清净则为良知,妄想必定是非清净和平的!

跌的时候,心理非常平静,是否良知告诉我不要卖。

此刻当下,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什么最开心,对结果零期待!

问:佛道教都教人静坐,王阳明后来为何不教?

他不静坐,他会静养,没事躺床上!清净。这时候最快乐,本体是乐!

存天理去人欲,很多地方你就不想去了,比如吵闹的地方。

体验就是觉,接纳就是觉,分别就不是觉!

多做功课,跟着感觉走,感觉不好,格!感觉好,干!——心想生

老阿姨分享:不要操心你的人生,只要操心你的良知!成也情绪,败也情绪。

抑郁症患者提问:抑郁、痛苦总是从如中来,你只要起情绪,你就是阻止如与如抗争。我抑郁,我就看抑郁怎么样,它自然就消失了,允许它在你身上流经,它反而流经得更快。

格物致知细节问题:

躺下就堵,怎么处理?

答:那就不躺,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像猫抓老鼠,等老鼠,而不是去找老鼠。

觉不是刻意和用力。而非把关注力放那。

警醒于光,就早上起床念或路上念。

知行合一是把你从小兴奋带到大兴奋。就比如从市区道路上高速,上高速之前堵得很,一旦上高速,就一路通达!无条件的兴奋。就比如画画,无条件的喜爱画,才可能大成。本身的快乐比结果带来的快乐更优。

感觉不好,为善去恶,格物致知。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核心是明心的问题!

修蓝博士vs净空法师。

自在人生22堂课,是骨架

了凡四训-金刚经-传习录,是增加血肉

解决一个字:信!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一个没搞明白,都枉然。

心即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身体淤堵越少,业力少,福报大!

觉身体,如果没有打嗝放屁流眼泪,说明你业力小。不堵的人往往现在所处的状况不错。

知行合一(190309)

1、 某尝说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己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99%,行1%,两者结合才100%)行动接受良知的创造。说良知光明而不行,而不是良知不真光明。

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尝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3、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4、 良知光明,便是本体!良知为你运作,真我为你创造!

5、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元来只是一个工夫。凡古人说知行,皆就是一个工夫上补偏救弊说,不似今人截然分作两段做,某今说知行合一,虽亦是就今时补偏救弊说,然知行体段本来如是。吾契但着实就身心上体屡,当下便自知得。今却只从言语文义上窥测。所以牵制支离,转说转糊涂,正是不能知行合一之蔽耳。

6、 和平、享受、兴奋都叫清净。

7、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做什么兴奋就做,表面看与企业经营无关,但是良知在做)(享受、兴奋、和平,就是做事情的比较好的状态)(真知做起来轻而易举,妄想做起来费力而且举步维艰,且难受)

8、 凡谋其力不所能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尽力去做,对结果零期待)

9、 本体指的路,是一个喜悦踏着一个喜悦,一个兴奋踏着一个兴奋。

10、 知犹水也,人心之无不知,犹水之无不就下也,决而行之,无忧不就下者,决而行之者,致知之谓也,此吾所谓知行合一者也,吾子疑吾言乎?夫道亦而矣。(顺流而下,跟着良知走,顺票顺流)(传习录讲的就是这些,尤其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精华两天讲完)(《传习录》重点研究)

11、 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的真血脉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就是圣学的血脉路)(信、愿、行、证,证就是奇迹,就是果位和成果)

知行合一

1、 王阳明距今500年。心学的思想至今仍有用。

2、 不舒服的时候就要格。每个人的卡点和业力不一样。导火索也不一样。因缘际会的情况下,激发出来。不要听外在任何的说教或权威的看法,可以听内在的感觉,如果感觉不对,就疗愈。不是用事情来衡量,是用感觉来横量。

3、 格物致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是武林秘籍!

4、 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周而不殆),本能耐开物成务(为天地母)。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如如不动)(发挥良知妙用就要我心不动)(不住色香味触法生心,即如如不动,也如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圣经所说常常喜乐也是如此)(此心不动就是去人欲,也就是觉它,疼痛愤怒焦虑来的时候都去觉它,这样能善变存,恶便去。一觉,它自消落,格物致知的秘诀),以顺万物以自然,只是触机神应(良知来做行动的指引和主导)),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点滴骨血)。(怎么把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打开,在我的生命中起作用)(万教归一)(觉,不要理解成为断灭空,是活泼泼的)(成以情绪,败也情绪,情绪清净就成)

5、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长,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不可以为标准化)(算命就是用规则来推断),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良知能看到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明天及下辈子如何,都能看到)(就像100张胶片,当前你在50张,对于51-100你是不知道的,但真我是从1-100张都展开的,未来的变化都知道,关键未来未来你有无数的变化。他可以为你规划导航)(你改了频率,你的命就会变,你本来遭遇的命,就会改变了,修行的命是算不出来的,一般人的命是频率不变,而且你还坚信,那么就可以推断)(了凡四训就教改命)(良知就是易,你想知道社会怎么样,良知会告诉你,别人投,良知告诉你不要投千万别投)(良知光明,它就告诉你一切)

6、 所做的事情是良知在做的,只要跟着良知走,所有的策略,管理,一概不学。

7、 问:生个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良知光明)。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就如一只狗走到一只镜子,来时照见,走了就荡然无存;下一次来其他事物也是如此,镜子如如不动。圣人圣而不伤)(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因为镜子的狗是空)(镜子不会走,你来我就照,不来我也不留,你之所以留恋,是情绪,有期待,动气)(你的心动不动,就是有没有息怒哀乐,有没有动气)。未有以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其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昭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每个人天赋才华不一样,你只管擦镜子,良知就是易就是道,良知自然会指引你)。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此事(不怕你没机会,就怕你良知不光明)。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功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光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8、 老师经验:8个月长达5个小时格物致知,释放情绪,为善去恶!每天看10个小时读书。核心就是看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就问自己,当下做什么最开心?自己做这件事是否舒服?每天就是任何不舒服的时候,就擦镜子。17年6月底海边悟道,有了本自具足的感觉。格物致知,疗愈清零。每一个问题都回,即是化烦恼为菩提。21个群同步直播,才真正认知到古圣先贤说得都是真的!跟着良知走,良知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喜悦之道,这就是清净之道。老师干的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所有费力的都不是真正喜悦的事。

9、 只担心良知是否光明,不用担心是否有机会?关键是你很开心,一点都不累。

10、 弟子问:那些伟大人物能做出惊天动地大事业,是否预先有计划?

答:怎么可能有计划呢?他们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来了就做,事情不来也不去找事,不过是随感而应罢了。(马云,俞敏洪都是镜子明,照见机会吧了,做事要符合自己的天赋才华,良知光明,随感而应,知行合一)

11、 德洪昔在师门,或问:用兵有术否?

夫子曰: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胜负之间在于两个主帅之间心静与不静之间)(此心不动即兵法)(企业竞争也是如此,整天阴谋诡计的企业家也是必败,靠良知去指引的企业家必胜)(企业家就是企业的魂,乔布斯不在,苹果就变成兵法,魂不在,企业就衰落了。二代接班也是如此,二代的内在不和平,很难富过三代。军队也如此)(良知就是商战策略,只要致良知,什么都干了)

12、 吾自用兵以来,致知格物之功俞觉精透。致知在于格物,正是对境应感,实用力处。平时执持怠缓。无甚查考,及其军旅酬酌,呼吸存亡,宗社安危,所系全体精神,只从一念入微处,自照自察,一些着不得防检,一毫容不得放纵(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好的念头),勿欺勿忘,触机神应,乃是良知妙用,以顺万物之自然,而我无与焉。夫人心本身,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乔布斯发布新的品种时,200平办公室,就是禅房,打坐用的,没有办公桌,把苹果手机放在面前打坐,有了灵感就选哪个)(王阳明三次战争都是如此,从来就不开作战会议,只致良知,用兵入神,一战必胜)(宁王的假我,对王阳明的真我,谁能赢?王阳明:他一疑,事情就成了,对战的双方在于统帅谁的心动了?)(良知光明,不需智囊团,直接连接天地)

13、 世人利害,不过一家得丧而已,毁誉不过一家荣辱尔已。今之人利害毁誉两端,乃是灭三族,助逆谋反,系天下安危。只如人疑我与宁王同谋机少不密,若有一毫激作之心,此身已成齑粉,何待今日!动少不慎,若有一毫假借之心,万事已成瓦裂。何有今日,此等苦心,只好自知,譬之真金之遇烈火,愈锻炼,愈发光辉(越大的烦恼越大的菩提,这么大的烦恼成就战神)(成就真三不朽,千古一圣),此处致得,方是真知(世上练心,高端体验无法让你体验到良知的光明)。此处格得,方是真物;非见解,意识所能及也。(真修实练,去贪嗔痴慢疑)

14、 近来信德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鸵柄在手,亦免没溺之患矣。(人世间最残酷的游戏,战争-官场,都只靠致良知,虽然有挫折磨难,但最终平安度过)

15、 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求上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蔽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行迹上比拟(重叠成功人的脚步)。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越多而天理愈蔽!(很多人写论文,发文章,比较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异同)(王阳明格竹子,即格朱子)(王阳明要的是圣人之学,要的不是专业知识)(大学教授也好,知名专家也好,他只是知识技能上某方面比你厉害,人欲上谁比谁多还不一定,比如牛逼的人很多傲慢,他的天理良知就越被遮蔽,也不能自在人生)

16、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求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什么,可哀也已!

17、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坦处,便是仁,无诚爱恻哒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汝于此处,宜加猛省!(忠孝仁义是良知光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法治是不完善的,必须加以德治,即明明德)(巨头三尺有神明,有一个更伟大的存在在规划你的未来)(越修行越麻木,一定偏了)

18、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来,不得已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当你频率高,对纯度要求高,就像CPU,落一粒微尘,整个机器瘫痪)(要么不信,要么全信,1%的怀疑就是100%的不信,一丁点怀疑就是拖拉机)

19、 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功,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说一堪尽破矣!

(讲真相的就是异曲同工,《道德经》、《传习录》《圣经》均如此)

20、 心之良知是谓圣(良知光明就是 圣人,就是佛),圣人之学,惟是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者,圣人也;面然而致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也。是故致良知之外无学矣。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百年。濑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董仲舒、陆九渊、王通),百世以唉圣人而不惑者也。每以启夫同志,无不跃然以喜者,此亦可以验夫良知之同然矣。间有听之而疑者,则是支离之习没溺既久(不明白圣人之学的虚假的教导,指朱熹割裂了圣人之学)(五毒,叹,嗔好理解,愚痴也是一种毒,傲慢偏见也是毒,我慢不可,疑也是,不信。很多人停留在疑上面,这就会障碍圣人之学),先横不信之心而然。使能姑置其旧见,而平气以译吾说,盖亦未有不恍然而悔悟者也。(能够听进去,活出来的,只有传统文化,尤其是心学,跟小朋友讲的,更链接,更快)

21、 圣人:镜子上的灰搽干净了,各个人心有仲尼!每个人境遇人生不一样,灰尘覆盖比例不同!

22、 人人可以尧舜,是指人人可以良知光明。

23、 良知之外无学艺。

24、 二君以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恶去善是格物(体相用修)。以此自修,直至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此是彻上彻下语,自初学至圣人,只此功夫。初学用此,循循有入,虽至圣人,穷穷无尽。尧舜精一功夫,亦只如此。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下无不接着。我年来立教,亦更几番,今始立此四句。

25、 龙场悟道,始悟心之理,1510年教知行合一。教静坐。1513年发现静坐不对,学生都陷入了空寂。有问题。1520年首提致良知。1527年天泉证道,提出四句宗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恶去善是格物(体相用修)。(点滴骨血达到高峰,画上句号)

26、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财富、事业、身体、小孩、等等不要操心),唯一要做的就是致良知(致良知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27、 勤而行之!

28、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圣经:制服己心,强于攻城)

29、 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庙里有大雄宝殿,大英雄。帝王将相不能代表能破心中贼。如果你能破心中贼,比做帝王将相更难。这是做世界上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事,你在做大丈夫,无论看到多牛逼的人物,都可以问,你心中贼破了吗?你破了心中贼,代表你后半生越来越自在。有钱未必自在。

30、 每年有稳定收入,不要听任何老板差遣,不需要再任何地方固定,没有时间限制,对未来不恐惧不担心。这就叫享清福。享鸿福,就是没有时间来享受。

31、 今日乃知,虽有所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32、 听课只能明心,见性还得靠自己修。

33、 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法华经》

34、 落地实修是关键!红尘就是化烦恼为菩提的机会。它决定未来的结果,下一世及子孙后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